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說起民國時期叱咤風云的黑老大,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黃金榮和杜月笙,這兩人權勢很大,人人都要敬畏三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

可惜,他們的晚年都很落魄,杜月笙窮困潦倒,黃金榮甚至成為了掃弄堂的清潔工。

與這兩人相比,另一個黑幫大佬的結局就要好太多了,他不僅躲過了清算,還得到了周總理和陳毅的贊賞,得以安享晚年,這個黑老大就是顧竹軒。

顧竹軒是一個善于審時度勢的“雙面人物”,一方面,他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曾極力巴結杜月笙、黃金榮和國民黨高層領導,還參與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但另一方面,他又同情勞苦大眾,仗義疏財,賑濟同鄉(xiāng),暗中幫助共產(chǎn)黨,甚至把自己的兒子送去參加新四軍。

亦官亦匪,亦正亦邪,顧竹軒到底是怎樣一個傳奇人物?他和共產(chǎn)黨又有什么淵源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顧竹軒

野心勃勃:從蘇北到上海灘

1956年4月初的一個早晨,位于淮海坊弄口的大眾化點心店里人來人往,顧客滿座,下面條的師傅目不斜視,手速極快地將面條撈出來盛進碗里。

七點左右,店里走進來了一個男人,他看起來七十歲左右,腹部微凸,闊面大耳,是很有福氣的面相。

男人的身后還跟著一個少年,兩人叫了兩碗大肉面后便尋了座位坐下了。

聽到熟悉的聲音,撈面條的師傅抽空瞅了一眼,便看到了那個意料之中的人,他放下?lián)泼鏃l的長筷,端了兩碗面送過去,笑容滿面地說:“四爹爹,是您老??!”

此話一出,店里上了年紀的顧客都投來了打量的目光,對于老一輩上海人而言,“四爹爹”這個名號可謂是如雷貫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舊上海

四爹爹本名叫顧竹軒,江蘇鹽城人,自幼家境貧寒,吃了上頓沒下頓。

1901年,十六歲的顧竹軒背著被頭鋪蓋,跟在母親哥哥的身后,踏上了十六鋪碼頭,也卷入了腥風血雨的上海權力中心。

當時的上海是遠東第一大城市,有“東方巴黎”之稱,這里華洋并處,貿易發(fā)達,匯聚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yè)的人,繁華之下藏著殺人不見血的暗流。

起初,顧竹軒是沒什么野心的,只有填飽肚子的樸素愿望,他年紀小,沒有靠山,也沒有資本,只能靠著一身蠻力,找了個拉黃包車的活兒。

拉黃包車風里來雨里去,非常辛苦,但顧竹軒都熬過去了,攢下一些積蓄后,他就買了幾輛黃包車租給別人,靠收取租金獲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是,在上海這種地方,做一個賣力氣的打工人很容易,做生意人資本家卻很難,尤其是在沒有靠山的情況下,就是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為了給租車生意保駕護航,顧竹軒在同鄉(xiāng)的介紹下拜了青幫大佬劉登階為老頭子,成為了青幫中的“通”字輩成員,也開始了他步步為營的弄權之路。

青幫是個大幫派,成員眾多,勢力錯綜復雜,顧竹軒一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在一群大佬面前根本就不夠看。

顧竹軒也知道自己太年輕,所以從不擺架子,他將姿態(tài)放低,積極討好那些大人物,并游走于各種場合,又是送錢又是送禮,建立一段又一段于他有利的人際關系。

處事圓滑,八面玲瓏,這就是顧竹軒的厲害之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之前,他當黃包車夫的時候,就經(jīng)常幫助有困難的老鄉(xiāng),有人遇到麻煩找他幫忙,他不管能不能幫,都會盡一份力。

久而久之,顧竹軒“仗義疏財,有江湖義氣”的名聲就傳了出去,無論是黃包車夫還是街頭巷尾的地痞流氓,都對他贊不絕口,直言“顧四癟子”夠朋友。

所以,顧竹軒的門徒中,大部分都是人力車夫和人力車行的行主,“舊上海最大的人力車霸主”稱號由此而來。

在打工人群體中混得很開,在青幫上層的勢力網(wǎng)中,顧竹軒同樣如魚得水。

他和杜月笙、黃金榮、虞治卿等人私交甚篤,在這三人的幫助下,他一邊在閘北開香堂收徒弟擴大自己的勢力,一邊將商業(yè)版圖擴展至各行各業(yè),茶樓、輪船公司、飯店、玻璃廠等企業(yè)都是他的賺錢渠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時的顧竹軒,早已不是拉黃包車的貧苦少年,他的門徒達數(shù)萬人,勢力延伸到了公租界,人稱“江北大亨”。

然而,上海幫派眾多,競爭激烈,顧竹軒雖然有了勢力,但還沒達到聲名顯赫的地步,不過,一個讓顧竹軒揚名上海的契機很快就出現(xiàn)了,它就是“天蟾舞臺事件”。

天蟾舞臺坐落于“遠東第一商業(yè)街”南京路,地理位置極佳,梅蘭芳、荀慧生、尚小云等名伶巨匠都曾在此登臺獻藝,梨園也有“不進天蟾不成名”之說。

黃金地段,名角加持,天蟾舞臺顧客盈門,名滿上海灘,賣一場滿座收入可購黃金五十兩。

天蟾舞臺的好生意讓人眼紅不已,永安公司的老板便視其為眼中釘,為了搞垮天蟾舞臺,他串通上海工商局,勒令天蟾舞臺拆遷,拆遷補償只有五百銀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天蟾舞臺

顧竹軒覺得工商部欺人太甚,在杜月笙的幫助下,他請了兩名外籍律師,將工商部告上法庭,官司一直打到了英聯(lián)邦最高法院。

老百姓都驚呆了。都說民不與官斗,顧竹軒這么牛,居然公開和工商局叫板?

更讓人驚訝的是,顧竹軒的官司居然還打贏了,工商局敗訴,賠償顧竹軒十萬銀元拆遷損失費。

經(jīng)此一戰(zhàn),顧竹軒名聲大噪,聲望如日中天,走到哪都是前呼后擁,他的一舉一動也被人重點關注。

也就是在這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這個有著“羅漢面相”的大佬,其實也是一個不擇手段的黑心人。

有一次,天蟾舞臺的競爭對手丹桂戲園為了搶生意,重金挖走了顧竹軒的“搖錢樹”常春恒,天蟾舞臺的生意大受打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顧竹軒覺得被人下了面子,惱怒不已,勸說常春恒無果后,他就指使一個小弟蹲在丹桂戲園門口,等常春恒走出來后將他當眾射殺,如此狂妄的舉動震驚了整個上海灘。

據(jù)顧竹軒的親信徒弟王興高說,顧竹軒至少謀殺過七位有名望的人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徒。

除了草菅人命之外,顧竹軒和國民黨的關系也是飽受詬病的一點。

為了鞏固社會地位,顧竹軒極力討好國民黨高級將領顧祝同,還送了他一個園子,兩人有來有往,交往甚密。

順著顧祝同這條線,顧竹軒順利接觸到了國民黨高層,蔣介石還和他合過影,這張照片被顧竹軒當作寶貝似的,懸掛在天蟾舞臺的四樓房間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期間,顧竹軒配合蔣介石的軍隊,率領門徒攻擊工人糾察隊,收繳他們的武器,看起來就是一個倀鬼。

那么問題來了:從國民黨的爪牙變成共產(chǎn)黨的支持者,顧竹軒經(jīng)歷了什么?

棄暗投明:送兒子去鬧革命

顧竹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人,在青幫成員眼中,他權勢滔天,處事果決狠辣,是僅次于“青幫三大亨”的大人物;在國民黨眼中,他是個極好用的武器,是馬前卒,是棋子;而在蘇北同鄉(xiāng)眼里,顧竹軒仗義疏財,是個出手大方卻又不忘本的善良之人。

每當家鄉(xiāng)遭遇天災,顧竹軒都會出錢出力,賑濟同鄉(xiāng),甚至不惜賣掉自己的產(chǎn)業(yè),讓人倍感親切的“四爹爹”之名,就是這時候傳出去的。

1932年,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突襲閘北,住在閘北的蘇北人紛紛涌進租界避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進攻上海

顧竹軒見狀,將天蟾舞臺停業(yè),為前來避難的同鄉(xiāng)提供棲身之所,一些人不敢待在上海,要求回老家,他也欣然應允,用自家公司的客輪將他們送回家。

這場聲勢浩大的救援行動歷時兩個月,共收容、運送了上萬人,淞滬會戰(zhàn)打響后,天蟾舞臺再次停業(yè),顧竹軒索性將其改造成了難民收容所。

他自掏腰包,為難民提供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一直到三個月后,戰(zhàn)線西移,戰(zhàn)火熄滅,難民們才陸續(xù)離開。

除了這些民間善舉之外,顧竹軒在共產(chǎn)黨內部的名聲也不錯,甚至還得到了周總理的贊揚。

這件事要追溯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某天,天蟾舞臺的員工姜維山一臉焦急地找到顧竹軒,讓他幫忙營救自己的哥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姜維山的哥哥叫姜維新,是工人糾察隊隊長,不久前,姜維新去給罷工工人發(fā)放安置費,被租界巡捕房逮捕,現(xiàn)被關在龍華的淞滬警備司令部。

姜維山想著,顧竹軒在上海勢力很大,能不能運作一番,將姜維新救出來。

顧竹軒答應了,他以天蟾舞臺的名義保釋了包括姜維新在內的三名進步工人,并掩護他們安全離開。

事后,姜維新向武裝起義的領導人周總理匯報此事,周總理稱贊道:“顧竹軒為人還是可靠的?!?/strong>

這是顧竹軒第一次幫助共產(chǎn)黨人,事實上,他雖然幫蔣介石做事,但對共產(chǎn)黨是有好感的,原因也不難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顧竹軒出身貧寒,對窮苦大眾有同情心理,看到共產(chǎn)黨領導武裝起義,帶領窮人當家作主,他由衷地感到敬佩。

不過,顧竹軒是老江湖了,不可能憑著這份敬佩就站到共產(chǎn)黨那邊,對于這個扎根人民卻又“命途多舛”的新生政權,他一直持觀望態(tài)度。

這時候,就不得不說一下顧竹軒的嫡親侄兒顧叔平了,顧竹軒能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棄暗投明,他要占很大一份功勞。

顧叔平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參加革命,多次為了黨的事業(yè)出生入死,每當他在上海執(zhí)行任務時,都會利用顧竹軒的關系當“擋箭牌”。

顧竹軒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正是有了他的庇護,顧叔平才能在最危險的環(huán)境里順利完成任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顧竹軒看著國土淪陷,老百姓流離失所,內心生出了無限悵惘,外敵入侵,國將不國,百姓的出路在何方?他的前途又在哪里?

顧竹軒開始思索自己未來要走的路,他找到剛從蘇北新四軍駐地回來的顧叔平,向他詢問新四軍的事。

“新四軍在我們老家怎么樣?擾不擾民?是真抗日還是占領地盤,搜刮百姓錢財?”

顧叔平不知道叔叔怎么會突然問這個,他如實相告:

“新四軍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真心抗日!秋毫無犯,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顧竹軒聽了,頗為安慰地點點頭,在他看來,國家是人民的國家,一個代表人民的政權,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顧竹軒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感慨地說:

“自民國以來,軍閥混戰(zhàn),沒有一支軍隊不擾民的,這下可好了,來了新四軍,老百姓能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啦?!?br/>

從這之后,顧竹軒就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共產(chǎn)黨這邊。

1943年,顧叔平接到一個任務:護送中共鹽阜區(qū)委組織部長喻屏和中共淮安縣委書記李楓去延安。

因三人要經(jīng)過上海,顧叔平就找到顧竹軒,坦然地說了這次任務,請他幫忙掩護。

顧竹軒得知喻李二人的身份后并未拒絕,而是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將他們藏在地藏寺中,并為他們辦好了去太原的通行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喻屏

這件事給顧竹軒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他依然立場堅定,奔赴在掩護、救助中共黨員的路上。

1945年3月,中共射陽縣委書記馬賓的妻子林立患上甲狀腺腫大癥,必須去上海治療,經(jīng)過商議,組織上決定,由顧叔平與林立假扮夫妻,前往上海。

顧竹軒接到顧叔平的消息,早早地就做好了部署,他親自出面打通關系,把林立送到了紅十字會醫(yī)院(今華山醫(yī)院)。

林立出院后,顧竹軒又將她接到顧宅休養(yǎng),直到林立完全康復。

顧叔平和林立離開上海時,顧竹軒將十五歲的兒子顧乃錦交給顧叔平,讓他帶著顧乃錦去參加新四軍。

之后,顧乃錦如父親所期望的那樣,成為了光榮的人民子弟兵和中共黨員,而顧竹軒則繼續(xù)待在上海,協(xié)助顧叔平完成一些危險的革命任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顧竹軒把天蟾舞臺的經(jīng)理室空出來,給上海的地下黨員們開會。

上海解放后,他利用自己的勢力穩(wěn)住局面,幫助地下黨和解放軍做好接收工作,一一消除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危險因素,維持了上海的治安穩(wěn)定。

等一切塵埃落定后,上海市市長陳毅親自趕到天蟾舞臺看望顧竹軒,感謝他為上海解放做出的貢獻,并鼓勵他繼續(xù)為人民服務。

新中國成立前夕,上海召開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顧竹軒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參會,這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褒獎。

1956年7月,顧竹軒在上海逝世,享年70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語:

客觀來說,顧竹軒是一個復雜矛盾的人物,他在上海打拼幾十年,為了出人頭地干過不少非法勾當。

但同時,他也曾積極發(fā)起和推動各種慈善捐助活動,暗中幫助共產(chǎn)黨,還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參加革命。

對于顧竹軒這樣的人,我們不能以好壞去定義,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一個有著愛國心的江湖人士,他的心中始終都有一條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底線。

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撥開層層迷霧,堅定地站在正確的那一方,從而得以安享晚年,在亂世之中都有如此遠見,顧竹軒能從小人物逆襲成黑幫大佬,也就不稀奇了。

參考資料:

1. 人民政協(xié)報-“蘇北皇帝”顧竹軒創(chuàng)辦天蟾舞臺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11-11/3455149.shtml

2. 上海檔案信息網(wǎng)-民國上海幫會 第九章 幫會色澤(附圖)

https://www.archives.sh.cn/datd/shgc/202209/t20220927_67271.html

3. 《人物》雜志-“江北大亨”顧竹軒

https://news.sina.com.cn/s/2008-11-19/153016685533.shtml

4. 新民晚報-顧竹軒與天蟾舞臺

http://newsxmwb.xinmin.cn/yedu/2021/07/04/31986054.html

5. 新民周刊-修繕三年的百年天蟾舞臺,竟然藏著這么多故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353590

6. 今日頭條:趙林云教授《1949年清算上海青幫時,連黃金榮都去掃大街,陳毅為何單獨放過他》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4949274691830326/?channel=&source=search_tab民國上海黑幫大亨的遠見:送15歲兒子參加新四軍,解放后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