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藝術家卓愿接受揭陽畫院專訪時表示,其創(chuàng)作始終圍繞“在自然花鳥中探尋生命的自在之境”展開。這一主題源于童年記憶、學術積淀與時代思考的三重交織。

卓愿 秋里農家 138x68cm 中國畫 2024年
童年時受畫家祖父與父親熏陶,庭院修竹、巷陌雞犬、湖澗蜻蜓等場景深植于心,埋下藝術種子;廣州美術學院本碩階段的系統(tǒng)研習,讓他深諳花鳥畫的文化密碼,注重人文格調與自然意趣的融合;近年更嘗試融入現(xiàn)代嶺南元素,通過新畫面構成與色彩關系,詮釋自然與城市的“生命自在”。

卓愿 靜美山村 180cm×98cm 中國畫 2022年
談及創(chuàng)作阻力,卓愿坦言面臨雙重挑戰(zhàn):一是“自我表達”與“畫面實現(xiàn)”的矛盾——對花鳥題材的廣泛興趣常引發(fā)“技法焦慮”,同時需平衡傳統(tǒng)筆墨與當代展陳環(huán)境的融合;二是風格創(chuàng)新與穩(wěn)定的博弈——外界對“風格穩(wěn)定”的期待與內心“求新求變”的渴望相沖突,他在重復與顛覆間尋找平衡,期待在漸變中實現(xiàn)個性化突破。

卓愿 家園蔬果 180cm×98cm 中國畫 2024年
在藝術影響層面,惲壽平的沒骨技法、海上畫派的兼容精神、嶺南畫派的革新理念均滋養(yǎng)其創(chuàng)作,而恩師方楚雄“不要像他”的教導,更是影響著他,“要不斷探索屬于自己的花鳥藝術風格”。方楚雄作品中傳統(tǒng)水墨的寫意精神與關注生活的創(chuàng)作宗旨,不僅教會卓愿“如何畫”,更讓他領悟“為何畫”的真諦——以虔誠之心捕捉自然界、生命里的平凡之美,兼具藝術擔當與社會關懷。

卓愿 胡楊林之約 138cm×68cm 中國畫 2017年
展望未來,卓愿將以“扎根嶺南肌理,新構花鳥敘事”為方向,計劃突破“以墨為尚”的傳統(tǒng)體系,將“亞熱帶熾烈陽光”注入畫面,營造“色中有光,色中帶韻”的嶺南光色效果。不過,不變的是對“生命自在之境”的永恒追尋,這份初心貫穿于其從祖父庭院到恩師畫室的藝術歷程。作為揭陽畫院青年藝術家之一,他希望自己在未來繼續(xù)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子衿新篇”。
——藝術媒體“八鏈名人”主編鄭梧沐提煉

卓愿 火鶴舞步 180cm×98cm 中國畫 2020年
以下為專訪實錄:
揭陽畫院:請介紹一下你創(chuàng)作的主題?
卓愿:首先感謝揭陽畫院本次對我的專訪。我的創(chuàng)作主題多年來一直圍繞著“在自然花鳥中探尋生命的自在之境”展開。這一核心源自童年記憶、研究生階段的學術積淀與當下時代思考的三重交織。
童年時,祖父、父親都是畫家,家中滿是花鳥畫冊與筆墨器物,我耳濡目染,沉浸其中。我也常蹲坐庭院觀察修竹婆娑,在巷陌里細聽雞犬相聞,在湖澗邊觀察蜻蜓點水,那些靈動的瞬間在心中埋下藝術的種子。本科與研究生在廣州美術學院的多年研習,讓我從技法層面深入理解花鳥畫的文化密碼,也讓我在創(chuàng)作中更注重將人文格調與自然意趣相結合。近年,我嘗試表現(xiàn)、加強現(xiàn)代嶺南元素,試圖在新的畫面構成中、新的色彩關系里表達自然、城市的“生命自在”。

卓愿 紅柿垂枝 180cm×98cm 中國畫 2024年
揭陽畫院:現(xiàn)階段創(chuàng)作上的阻力是什么?
卓愿:現(xiàn)階段遇到的一些創(chuàng)作阻力,首先主要集中在“自我表達”與“畫面實現(xiàn)”的沖突里?;B畫的主題可謂廣泛,花卉樹木果實,鱗介昆蟲鳥類動物,不同地域節(jié)候風晴雨露的變化,凡此種種皆想表達,這種“貪多求全”的創(chuàng)作野心,常讓我陷入“技法不夠用”的焦慮。而城市現(xiàn)代化的進程,家居環(huán)境、公共展覽場所的當代化,也形成“傳統(tǒng)傳承”與“當代審美”雜交沖突的困境,我常在思考如何讓畫面與展陳環(huán)境協(xié)調融合。
其次是個性化語言和藝術風格創(chuàng)新的自我博弈。外界對“風格穩(wěn)定”的期待與內心對“求新求變”的渴望形成沖突。畫家因重復成熟風格而陷入套路化,但徹底顛覆傳統(tǒng)和師承又可能失去觀眾認同,這種“戴著鐐銬跳舞”的狀態(tài),多少有點掙扎,但我也只能給自己時間,期待能在漸變之中實現(xiàn)個性化的蛻變。

卓愿 得水能仙 138cm×69cm 中國畫 2018年
揭陽畫院:有沒有哪位藝術家對你的影響比較大?
卓愿:惲壽平的沒骨畫法以色彩暈染替代線條勾勒,摒棄勾勒的生硬感;海上畫派的兼容并蓄,為創(chuàng)作打開雅俗的新維度——任伯年的明快設色、吳昌碩的金石筆法,將民間審美與文人意趣熔于一爐;嶺南畫派的高劍父、陳樹人等以革新的姿態(tài),全心關注當下和生活的理念,在文化上折衷中西融匯古今。
這些皆對我有影響,但對我影響最深的藝術家,非恩師方楚雄先生莫屬。他的藝術理念與人格魅力,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十幾年來的創(chuàng)作之路。方老師的作品是在入學廣美之前,因家中長輩與藝術圈往來,早已對他的作品耳濡目染。他筆下的動物溫和可愛,既有傳統(tǒng)水墨的寫意精神,又踐行了嶺南畫派關注生活的宗旨,尤其是將動物置于多元場景的系列創(chuàng)作,深深吸引了身為學生的我。雖我較少涉足動物題材,但跟隨他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學到“如何畫”,更懂得“為何畫”。齊白石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方老師也時常告誡學生不要像他,要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我在方老師的身邊,不單領略了老師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虔誠、感受到方老師對社會道義的擔當,也見證一種精神和力量,讓自己能在平凡中看見美好。

卓愿 春風梳翠羽 180cm×98cm 中國畫 2020年
揭陽畫院:在未來你的創(chuàng)作會往哪個方向前行?
卓愿:未來的創(chuàng)作之路,我將以“扎根嶺南肌理,新構花鳥敘事”為原則,在傳統(tǒng)基因與當代語境的碰撞中尋找新的藝術坐標。在色彩上,我想嘗試脫離傳統(tǒng)中以墨為尚的體系,嘗試在畫面營造嶺南光色的特點,讓畫面呈現(xiàn)出“色中有光,色中帶韻”的獨特視覺效果,將亞熱帶的“熾烈陽光”帶入畫里。
但無論想法如何,未來科技媒介如何更迭,我想不變的是對“生命自在之境”的永恒追尋:那是祖父庭院外湖澗邊蜻蜓點水的漣漪,是方老師畫室中筆墨氤氳的溫度,更是每個清晨面對空白畫紙時,心中躍動的、關于自然與生命的萬語千言。

卓愿 萬家煙火 180cm×98cm 中國畫 2024年
藝術家簡介:

卓愿
卓愿,1983年生于廣東揭陽,現(xiàn)居廣州,九三學社社員;本碩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師從方楚雄教授;后于暨南大學進修書法問學曹寶麟先生;廣東畫院 “綠美廣東”主題創(chuàng)作特邀藝術家;馬順先工作室成員。
現(xiàn)為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兼花鳥畫藝委會秘書長、廣東省藝術品收藏協(xié)會書畫部執(zhí)行主任、廣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監(jiān)事兼花鳥畫藝委會秘書長、暨南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特聘畫家、廣州市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佛山市藝術創(chuàng)作院院聘藝術家、揭陽畫院特邀青年畫師、廣州市工商聯(lián)書畫藝術協(xié)會顧問、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員、深圳工筆畫學會會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