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硬姿態(tài)下的“膝蓋發(fā)軟”:特朗普為何突然撤銷汽車關稅?

4月29日,中國發(fā)布《不跪》視頻,以“拒絕霸凌”的鮮明立場回應美國關稅施壓。次日,特朗普簽署總統(tǒng)令,宣布取消對進口汽車加征的鋼鋁單獨關稅,并為車企提供退稅機制。這一看似“主動退讓”的操作,實則是多方壓力下的狼狽妥協(xi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 國內車企“逼宮”:供應鏈斷裂與選票危機

美國三大車企(通用、福特、Stellantis)早已抱團施壓,警告特朗普“關稅戰(zhàn)將摧毀本土汽車業(yè)”。通用汽車更因關稅不確定性撤回2025年業(yè)績指引,股價暴跌3%。密歇根州作為汽車工業(yè)重鎮(zhèn),恰逢特朗普執(zhí)政百日集會,若放任車企倒閉潮,共和黨選票基本盤恐遭反噬。

2. 中方反制“直擊命門”:稀土管制與市場封鎖

中國近期對稀土出口實施管制,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的F-35生產線因釹鐵硼磁體短缺陷入癱瘓;特斯拉上海工廠減產30%,被迫向墨西哥轉移產能。更致命的是,中國對美加征125%關稅后,美國零售商庫存積壓率飆至37%,供應鏈斷裂甚至蔓延至醫(yī)療設備領域。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反成自傷利器。

3. 6萬億債務倒計時:美債危機逼出“緩兵之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6月,美國6萬億美元債務即將到期,而海外持有美債比例已跌至歷史新低。中國持續(xù)減持美債,金磚11國加速“去美元化”,巴西總統(tǒng)盧拉公開呼吁“貿易無需依賴美元”。特朗普試圖以關稅施壓迫使中歐接盤美債,卻遭強硬回擊,最終只能暫緩關稅以爭取喘息空間。

二、全球產業(yè)鏈“用腳投票”:美國霸權邏輯的崩塌

特朗普的“讓步”并未終結關稅戰(zhàn),反而暴露美國經濟霸權的脆弱性。

車企外逃與東南亞崛起

為規(guī)避關稅,特斯拉加速向墨西哥轉移產能,美的、格力將北美訂單轉至墨西哥工廠,三星手機生產線遷往越南。盡管美國對越加征46%關稅,但東南亞仍以低成本承接20%中國產能,全球供應鏈“去美國化”已成定局。

美元霸權遭遇“圍剿”

東盟啟動區(qū)域本幣結算機制,美元在亞洲貿易占比首破43%;中歐班列貨運量單周激增210%,陸路運輸重塑物流格局。美國試圖以關稅維系美元霸權,卻加速推動多極化貨幣體系形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反美同盟”雛形初現

金磚國家聯合聲明“拒絕美元貿易依賴”,俄羅斯建立北極稀土運輸走廊,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擴大區(qū)域經濟整合。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正將盟友推向對立面。

三、困獸之斗:特朗普的“兩難劇本”與中國的戰(zhàn)略定力

特朗普的妥協(xié)不過是權宜之計。美國對華145%關稅仍未取消,半導體、AI等領域的技術封鎖持續(xù)加碼。但其國內困局已難掩蓋:

- 經濟數據打臉:3月商品貿易逆差擴大至1620億美元,超市場預期;空缺職位數驟降,預示就業(yè)市場降溫。

- 政治信用破產:39%的支持率創(chuàng)80年來總統(tǒng)執(zhí)政百日最低紀錄,加州等州起訴聯邦政府關稅政策,兩黨矛盾激化。

- 全球信任崩塌:聯合國貿發(fā)會議警告,本輪關稅戰(zhàn)或導致全球GDP損失2.3萬億美元,193國聯署要求重啟WTO仲裁機制。

反觀中國,以稀土為杠桿、內需市場為盾牌,通過“國內大循環(huán)”消化外部沖擊。央行試點數字貨幣跨境支付,中老鐵路降低東盟水果進口成本35%,科技與基建雙線突破,正重塑全球經濟規(guī)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語:霸權黃昏與東方智慧的博弈

特朗普的“讓步”絕非良心發(fā)現,而是實力制衡下的無奈選擇。從美債危機到產業(yè)鏈叛逃,從美元霸權松動到金磚國家崛起,美國正為“單邊霸權”付出代價。而中國以“不跪”姿態(tài)證明:貿易戰(zhàn)沒有贏家,但戰(zhàn)略定力與多邊合作,終將擊潰虛張聲勢的霸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