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根源可追溯至19世紀歐美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斗爭浪潮。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等城市幾十萬工人舉行大罷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實行8小時工作制、改善工作條件。這場運動以5月4日干草市場廣場的流血事件達到高潮,罷工造成美國很多主要的工業(yè)部門無法運轉,火車停運商店關門。但這次運動受到了美國當局暴力的鎮(zhèn)壓,很多工人被逮捕和迫害,震驚了整個美國社會。最后在世界輿論的支持下、在工人階級堅持的斗爭下。最終迫使美國政府于承認8小時工作制。
1889年7月,由恩格思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代表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jié),以此紀念工人階級的斗爭精神。這一決定迅速得到全球工人響應,成為無產階級團結斗爭的象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一勞動節(ji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密不可分。1920年5月1日,《新青年》雜志首次出版"勞動節(ji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會議將五一確定為法定節(jié)日,1950年政務院頒布《關于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決定》,建立全國性慶祝機制。通過"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體系,樹立王進喜、時傳祥等時代楷模,形成"勞動最光榮"的價值導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9年至1999年實行單日休假制度,側重政治性紀念活動,如1950年首都50萬群眾舉行游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