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密探 iSpyBio

這是一群熱愛生物學的志愿者們發(fā)起的一個有趣有溫度的訂閱號,我們將以“探討科學前沿,探索生物奧秘”為方向,分享最新科學前沿資訊科普(不僅限于生物學、醫(yī)藥、生物微觀世界和生物安全)、行業(yè)大咖講座和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競賽、行業(yè)競技/留學資訊等。

我們是真理的發(fā)掘者和搬運工。無論你是從事生物相關的研究人員,還是對生物科普探秘感興趣的跨行群體,都歡迎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探索生物的奧秘!

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新當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計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當選。諾獎得主、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教授當選外籍院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屠呦呦,1930 年 12 月 30 日生,因發(fā)現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得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屠呦呦發(fā)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在 20 世紀 80 年代治愈了很多中國病人。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將基于青蒿素的復合療法作為一線抗瘧治療方案,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使非洲瘧疾致死率下降 66%,5 歲以下兒童患瘧疾死亡率下降 71%。

此前,袁隆平、張啟發(fā)、李家洋、盧煜明、施一公、楊煥明、高福、顏寧、曹曉風、康樂、王貽芳等中國科學家曾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迄今為止,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共有2662名院士,556名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于1863年的私人非營利性組織。它是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yī)學的頂尖組織之一,擁有來自各個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的最高學術榮譽之一。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由被選為院士的杰出科學家、工程師和醫(yī)學專家組成。院士的選舉是基于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和對整個領域的重要性。這些院士是通過對名譽和聲望的高度認可而被選出來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還有兩個重要的附屬機構:國家工程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國家醫(y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這兩個附屬機構也擁有自己的成員和任務,致力于推動和支持工程和醫(yī)學領域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此次當選的華裔科學家還有:張復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外科系神經外科教授)、范汕洄(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教授)、金海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微生物學與植物病理學系教授)、林芳華(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劉建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魚類和野生動物系教授)、劉軍(哈佛大學統(tǒng)計學系教授)、單舒鷗(加州理工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教授)、沈康(斯坦福大學生物學與病理學系教授)、 周集中(俄克拉荷馬大學微生物與植物生物學系教授)。

信息來源:https://www.nasonline.org/

部分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