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法典》繼承編及相關司法解釋的全面落地,為父母房產繼承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框架。從遺囑效力認定到法定繼承規(guī)則細化,從居住權登記到共有產權管理,新規(guī)既劃定了財產分配的剛性邊界,也保留了柔性操作空間。如何用好規(guī)則、平衡利益,成為每個家庭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遺囑效力:打破“公證優(yōu)先”的桎梏

新規(guī)明確,公證遺囑不再具有絕對優(yōu)先權,以最后一份合法有效遺囑為準。新增的錄像遺囑、打印遺囑形式,為老人提供了更多選擇,但需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例如,北京王大爺通過錄像遺囑將房產留給長期照料的女兒,盡管兒子持有2018年的公證遺囑,法院仍依據“時間優(yōu)先”原則判定錄像遺囑有效。

實務操作中,遺囑需滿足以下條件:

1.形式合規(guī):錄像遺囑需清晰表達意愿,由兩名無利害關系見證人全程在場,并標注日期;打印遺囑需逐頁簽名、捺印,見證人需在每一頁簽字。

2.內容明確:避免模糊表述,如“房產歸子女”可能引發(fā)爭議,應明確具體繼承人及份額。

3.妥善保管:建議存入公證處、銀行保險柜或專業(yè)遺囑庫,避免遺失或被篡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法定繼承:均分與傾斜的平衡術

新規(guī)重申“法定繼承優(yōu)先,遺囑繼承優(yōu)先于法定繼承”原則。當被繼承人未立遺囑時,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原則上平均分配遺產;第二順序繼承人僅在第一順序繼承人全部缺位時參與分配。上海高先生案例中,其名下800萬元房產由配偶、子女及健在父母五人平分,每人分得160萬元產權。但需注意,若繼承人中有生活困難者或對被繼承人盡主要贍養(yǎng)義務者,可適當多分。

實務中,法定繼承的復雜性體現在:

1.代位繼承:若被繼承人父母先于其離世,祖輩的繼承份額將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代位繼承,可能導致房產被更多親屬分割。

2.轉繼承風險:若繼承人在遺產分割前離世,其繼承份額將轉由其繼承人繼承,進一步擴大繼承人范圍。

3.共有產權困境:多人共有房產需全體共有人同意方可處置,若家庭內部無法達成一致,房產可能長期無法交易或抵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居住權登記:破解“過戶即趕人”困局

部分老人因忌諱立遺囑,選擇提前過戶房產,但這一操作暗藏風險。北京王大爺將房產過戶給兒子后,因生活習慣差異被要求搬離,最終通過訴訟才重新獲得居住權。2025年,居住權登記制度已在全國普及,老人可在過戶時同步申請居住權登記,明確居住期限(如終身)及范圍(如指定樓層)。居住權具有對抗效力,即便房產被子女出售、抵押或贈與,居住權人仍可繼續(xù)居住。

實務建議:

1.書面協(xié)議:過戶前簽訂書面協(xié)議,明確居住權條款,避免口頭承諾的法律風險。

2.公證備案:將居住權協(xié)議進行公證,增強法律效力。

3.及時登記:過戶后盡快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避免拖延導致權利落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農村房產繼承:宅基地與房屋的“地隨房走”

城鎮(zhèn)戶籍子女可繼承農村房屋,但無法單獨繼承宅基地使用權。房屋翻建、改建需經村集體同意,且超出當地規(guī)定面積的部分可能面臨有償使用或拆除。長期由親屬贍養(yǎng)的五保戶,其親屬在符合條件下可優(yōu)先繼承宅基地及房屋。

實務操作中,需注意:

1.合法性核查:繼承人需主動核查房屋是否取得合法審批手續(xù),避免繼承違建房屋。

2.村集體同意:涉及房屋翻建、改建時,需提前與村集體溝通,確保程序合規(guī)。

3.優(yōu)先繼承權:五保戶親屬需提供長期贍養(yǎng)證明,方可主張優(yōu)先繼承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實務案例:規(guī)則與情理的碰撞

北京陳明遠夫婦案例中,兩人通過打印遺囑將房產留給女兒,但因見證人未全程參與遺囑生成,遺囑被判無效。法院最終依據法定繼承規(guī)則,結合女兒長期贍養(yǎng)父母的情節(jié),判決女兒繼承70%份額,兒子繼承30%份額。這一案例凸顯了遺囑形式合規(guī)的重要性,也體現了法定繼承中“權利義務一致”原則。

六、家庭財產規(guī)劃建議

1.提前立遺囑:遺囑是化解繼承糾紛的核心工具,建議老人每3年更新一次遺囑,確保法律效力。

2.明確居住權:房產過戶時同步設立居住權,保障老人居住權益。

3.書面協(xié)議:涉及房產過戶、贈與等操作時,務必簽訂書面協(xié)議,避免口頭承諾的法律風險。

4.咨詢專業(yè)人士:繼承規(guī)則復雜,建議咨詢律師或公證員,確保操作合規(gu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的房產繼承新規(guī),既劃定了財產分配的剛性邊界,也保留了居住權、贍養(yǎng)義務等柔性空間。對老人而言,立一份遺囑是對子女最后的守護;對子女而言,盡一份孝道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當房產糾紛成為熱搜??蜁r,我們更應反思:究竟是法律不夠完善,還是人心偏離了軌道?愿每個家庭都能在規(guī)則中守護溫情,在權責中傳承家風。畢竟,房產證上的名字會變,但一家人圍坐吃飯的場景,才是真正的“不動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