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想的太多,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正如接下來要說的開國大將徐海東將軍,就是因為心思太重了,才導致他急火攻心,甚至著急的吐血不止。

這是怎么回事?徐海東是因為什么才著急的吐血?其實,徐海東是因為八路軍的一項新規(guī)定才患上重病的。而這個新規(guī)定,還得從1937年開始說起。
這年8月份,陜北紅軍進行改編,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也就是著名的八路軍。這也是根據(jù)局勢變化的,確實無可厚非。所以很快開始與國民黨進行接軌。
要和國民黨接軌,那自然是要按照國民黨在軍隊上的一些制度進行改編了。其中有一項新規(guī)定,正是在這個時候下達的:
取消政委制度。
原本政委制度是我們紅軍的特色,不過為了和國民黨接軌,就只能進行統(tǒng)一指示,開始實行單一長官的制度。正是因為如此,導致徐海東直接心事重重。
當然,徐海東心事重重的原因,和取消這個制度并無直接關(guān)系,主要是因為取消制度后所帶來的連鎖反應(yīng)有關(guān)。徐海東是115師344旅旅長,沒有政委,那么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全是徐海東管理操心。

這個旅的情況有點復雜,基本上什么配置都沒有,再加上這支部隊內(nèi)部有一些“山頭主義”,因為這個旅當初正是紅軍15軍團改編而來的,最早隸屬于鄂豫皖蘇區(qū)。
所以,這支部隊和中央紅軍沒什么聯(lián)系,內(nèi)部是有一些山頭主義風氣的,有自己的體系和規(guī)定。早前有政委這個大家長,還沒完全顯現(xiàn),如今是徹底顯露出來了。
徐海東當然著急的不行,部隊內(nèi)部有山頭主義風氣,這是絕對不行的。可是政委的活計,徐海東又不擅長,所以只能下苦功夫多思多想,計劃如何才能改造他們。
正是因為徐海東又要操心部隊訓練和指揮作戰(zhàn),又要思考如何才能改正這種不良風氣。急火攻心,積郁成疾,才導致徐海東吐血不止,甚至有一次當場昏迷。
徐海東病重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毛主席的耳邊。毫無疑問,這給部隊敲響了警鐘!徐海東不可能無緣無故吐血,毛主席非常重視,當即派人前去調(diào)查。

而去調(diào)查的人,正是毛主席所信任的黃克誠。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黃克誠立馬來到344旅和徐海東見面,并且與徐海東進行溝通,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根本都不需要徐海東多說什么,黃克誠就眼光銳利的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在調(diào)查中,黃克誠發(fā)現(xiàn)了如下幾個重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徐海東所發(fā)愁著急的山頭主義風氣;
第二個問題:部隊中有些軍官擺譜,喜歡命令他人;
第三個問題:部隊中軍閥主義開始悄無聲息的冒頭了;
第一個問題自然不需要多說,黃克誠和徐海東進行溝通后,也明白這是早前部隊中存在的問題,改正并非易事,還是需要慢慢來,慢慢進行教育指導。
接著是第二個問題,也是非常的嚴重,這個問題其實徐海東也有發(fā)現(xiàn),只是實在無暇顧及罷了。第二個問題,也是和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后有關(guān)系。

改編后,除了取消政委這個新規(guī)定之外,還有一個新的規(guī)定,那就是軍官要授銜。這個變化主要也是根據(jù)國民黨來的。在國民黨里面,等級劃分還是比較清晰的。
所以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也要按照這種等級劃分。正因如此,部隊中的許多官兵領(lǐng)導進行了授銜。還是年輕,真是沉不住氣,頭上有軍銜了,居然開始飄了。
有一些人,因此開始得意起來,總是喜歡命令他人,感覺自己是個官了,所以特別有優(yōu)越感。這些人這樣,那手下人肯定不服,所以矛盾也多。
這種官僚主義作風,與我共產(chǎn)黨提倡的人人平等可以說完全是背道而馳,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黃克誠需要好好想想辦法,看看如何才能進行改正。
最后是第三個問題,軍閥主義抬頭。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部隊中的一些長官把部隊當成自己的東西了??梢阅瞄愬a山舉例子,大家就會清楚明白許多。

閻錫山被人稱為山西的土皇帝。那為什么會有這個外號?就是因為閻錫山把山西的軍隊當做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堅決不讓任何人染指半分。
哪怕是閻錫山后來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也依然我行我素,還是把部隊當做自己的東西。蔣介石和閻錫山也因此鬧過好幾次別扭,奈何也沒什么辦法改正他。
這種風氣,當然是非常惡劣的。部隊怎么會是個人的東西,妄想一手遮天,在小圈子建立新的制度和規(guī)定?那是絕對不可能被允許的。
黃克誠發(fā)現(xiàn)的這三個問題,雖然還沒有發(fā)展到特別惡劣的地步,但是就算是冒頭也必須引起重視。更不用說徐海東已經(jīng)因此而病的吐血了。
等發(fā)現(xiàn)問題后,黃克誠迅速整理成報告然后發(fā)給毛主席,向毛主席講述了自己發(fā)現(xiàn)的這些情況。毛主席非常高興,稱贊了黃克誠眼光睿智,能力出眾。

其實這些問題,是可以有解決辦法的,那就是恢復政委制度,讓專業(yè)的政委來進行管理部隊,就可以逐漸改正消除這些所謂的不良風氣。
其實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政委確實取消了,但是部隊中也算是有隱形政委的。這個隱形政委就是副師長。例如115師的聶榮臻,其實做的不就是政委的工作嘛。
但俗話說得好,名不正言不順。就算聶榮臻實際上確實干的是政委的工作,但是頭銜上不叫政委,沒有掛名。那部隊里的大多數(shù)人,還是有一些不服從心理。
解決辦法,就是恢復政委制度。當初改編的時候,蔣介石強制下令取消了政委制度,不管是處于什么想法吧,如今取消的壞處盡顯,所以恢復是勢在必行。
因此,毛主席和眾人立刻開會,當即在會議上決定恢復政委制度。按照現(xiàn)在改編后的部隊進行設(shè)立政委,只要是團以上部隊都設(shè)立政委,讓政委來教育指導部隊問題。

而黃克誠因為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再加上也比較了解344旅的問題,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就去344旅擔任政委,和徐海東共事,協(xié)助徐海東一起工作。
得知黃克誠要來344旅,病重的徐海東高興極了,這下恢復了政委制度,有了黃克誠這個經(jīng)驗十足的老政工幫助,相信344旅的問題很快可以迎刃而解的。
等黃克誠正式來到344旅當政委后,困難才一個個的正式迎上前來。原本沒有政委,一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很高興,手上有權(quán)利了?,F(xiàn)在有了政委,來個管人的,自然不高興。
這種不高興,這些年輕人直接顯露在表面。在黃克誠來到部隊后,許多人根本沒有出門進行迎接,反而還背地里小聲蛐蛐不歡迎什么政委來部隊,很是狂妄。
對于某些年輕人的做法,黃克誠并不生氣,作為一個老政工,黃克誠風風雨雨和各種復雜情況見的實在太多了,這根本算不了什么。

改正教育這些人,絕對不能來硬的,必須要靠感化教育和正事立下威嚴,這樣才能讓這群年輕人心服口服,真的做到尊重。
后來,黃克誠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見微知著的心思,穩(wěn)準狠的抓住部隊問題進行改正。部隊的許多不良風氣和問題,終于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