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五十之前靠打拼,五十之后靠格局?!钡F實遠比這話殘酷。
你會發(fā)現,有的人55歲剛準備歇口氣,人生卻開始滑坡了;也有人55歲越活越順,日子越過越寬。
因為五十五歲,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看似還能再拼幾年,其實多數人身體吃不消、機會見頂、親情漸遠。
這個年紀的人,倘若還缺少以下這三樣東西,晚年多半會過得苦巴巴、心里發(fā)涼。

01
還沒存下“能自保”的錢,日子很快就吃緊了。
人到五十五,不要求你有多富裕,但你至少得有一筆“能自己撐得住”的存款。
別再幻想子女以后會多孝順、社會多保障,現實是,真要你花錢時,沒人替你掏這個口袋。
我有個親戚,年輕時掙得不少,但也花得快。
五十多歲了,孩子剛上大學、父母病了、單位裁員。
他手頭沒存款,只能臨時借錢,結果借不來,連房貸都快斷供。
五十五歲之后的人,風險一點就著。
你若沒有能救急的錢,哪怕一個病、一次意外,都能讓你陷入“晚景凄涼”。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經濟獨立是晚年體面生活的前提。
只有自己手中握有足夠的資金,才能在面對各種突發(fā)狀況時從容不迫,才能真正享受寧靜、舒適的晚年時光。

02
還沒退出“低質量關系”,只會越活越憋屈。
這個年紀,最怕的是還在維持那些沒意義的關系,勉強迎合、忍氣吞聲、逢場作戲。
以前你覺得“多一個朋友多條路”,現在才知道,多一個煩人,多一口氣受。
我認識一個大姐,五十五歲還在當“老好人”。
親戚占她便宜,她不好意思拒絕;鄰居借錢不還,她也不敢追。
最后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氣得住進醫(yī)院。
這個年紀,如果你還不會說“不”,還不敢得罪人,那你注定會被消耗得干干凈凈。
人脈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干凈、舒服、有界限。
晚年不怕孤獨,就怕“圍著一堆人,心卻更累”。
說到底,五十五歲是個節(jié)點。
你還以為自己還能打拼十年,但現實是,留給你“打補丁”的時間已不多。

03
還沒找到“內心支撐點”,精神會越來越空。
五十五歲,是一個精神“懸空期”。
年輕時有孩子有事業(yè)支撐,可現在孩子遠了、工作退了,很多人一旦失去這些“角色”,就開始慌了,不知該怎么過。
我樓下一個鄰居,退休后一開始天天麻將,后來連牌友都懶得約。
每天對著電視發(fā)呆,半年時間整個人像換了個樣,精神渙散、脾氣暴躁。
反倒是有個親戚,55歲開始練書法、學攝影,整個人精氣神都不一樣。
他說:“別拿年齡嚇自己,哪怕做點喜歡的小事,也能撐起自己的精神屋檐?!?/p>
精神不能空。晚年沒目標,就像車沒方向盤,看似自由,實則四處碰壁。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