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云團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分子云,同時也是地球周遭最大的分子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奧斯”如果能夠肉眼可見,它在夜空中可能會是這個樣子。

宇宙中的分子云主要由氫分子構成,其中也包含少量其它分子以及宇宙塵。這些致密的云團通常橫跨數百光年,它們是恒星和行星系的誕生地。

分子云的溫度通常只有10K至50K。分子云中每立方厘米的空間內可以包含數百至數百萬個分子,這樣的密度要比周遭星際介質高出很多。

分子云中密度較大部分產生的引力,最終會導致該部分云團自我坍縮,形成原恒星,并最終演化出新的恒星系統(tǒng)。

近日以Blakesley Burkhart為首的美國羅格斯大學科學家,在距離我們太陽系(地球)非常近的地方,發(fā)現了一個巨大的分子氫云。

這個云團距離太陽系(地球)約300光年,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分子云,同時也是地球周遭最大的分子云。此前被認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分子云是金牛座分子云,距離地球約440光年。而北天夜空中最奪目的獵戶座星云距離地球有1300多光年。

研究人員稱之為“里程碑式”的發(fā)現,因為它是首個通過探測遠紫外光發(fā)射而非傳統(tǒng)方式探測到的分子云。

研究人員以古希臘掌管黎明的女神之名,將這個分子云命名為“埃奧斯(Eos)”。它的發(fā)現,標志著觀測技術的重大突破,也開啟了空間分子結構研究方面的新賽道。

這個分子云雖然距離地球很近,但它對地球不構成威脅。反而由于距離近,天文學家才有機會對“埃奧斯”中的造星原材料進行細致的觀測和研究。

“埃奧斯”位于“本地泡(Local Bubble)”的邊緣,呈新月形。在夜空中它占據的天空寬度相當于40個滿月。

分子云的質量相當于3400個太陽。根據研究人員的預測,“埃奧斯”可能會在大約600萬年后消散。

這一發(fā)現展示了新觀測技術的價值,因為“埃奧斯”一直以來都沒有被發(fā)現,是因為這一類分子云缺乏常規(guī)探測方式所依賴的化學特征。

研究人員稱,“埃奧斯”內的氫原子在宇宙大爆炸后“旅行”了大約136億年,才形成這個鄰近的云團。

參考
A Vast Molecular Cloud, Long Invisible, Is Discovered Near Solar System
https://www.rutgers.edu/news/vast-molecular-cloud-long-invisible-discovered-near-solar-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