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美國在關稅戰(zhàn)一事上,基本上可以視為認輸。

而且是對華低頭認輸。

為何要這么說?

從此前美國多次表示希望和中國進行談判,再到后來聲稱要對華緩和態(tài)度,甚至會降低關稅

以及沃爾瑪要求中國供應商恢復出口,關稅由美方自己承擔來看。

美國很顯然已經扛不住了。

這其實和美國錯誤預估局勢,妄圖單挑全球,遭到迎頭痛擊有很大的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辦好這兩件事,也許可以讓國家經濟再度騰飛20年。

因為在各國的反擊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美國一直在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對所有國家濫加關稅,讓各國的利益都受到了損失。

從理論上來看,各國應該形成緊密同盟,但事實卻是,這種攻守同盟無法形成。

中國反而成為孤勇者,我國的態(tài)度很明確,不管你們是否會跪降,中國肯定不跪,你們最好不要跪,跪了我也不怕,對美反制一定會進行到底。

之所以無法形成同盟,原因很簡單。

【中美關稅戰(zhàn),美國認輸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美關稅戰(zhàn),美國認輸了?】

中歐日韓都是工業(yè)國,在一定程度上都屬于競爭者,而美國是消費國。

中國工業(yè)實力不斷提升,就會和同為工業(yè)國的存在形成競爭。

畢竟,中國生產的是產品,美國生產的是美元。

之所以美國會成為消費國,可以隨便印鈔,這其實屬于軍事問題。

此前君明已經多次說過,就是得益于美軍實力雄厚。

只要美軍的軍事實力依舊存在,就無人可以挑戰(zhàn)美元的地位。

這就導致全球發(fā)展都需要美元,美國自然會成為消費國。

這個時候,美國的工業(yè)能力越弱,對市場的需求就越大,才會有更多的國家可以將商品出口到美國。

這樣一來,中國發(fā)展到今天,最核心的不是經濟問題,而是軍事問題。

我們的經濟發(fā)展已經到了軍事所能保障的極限。

面對關稅戰(zhàn),很多人會說擴大內需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擴大內需當然重要,但是不會成為解決問題的根本。

全球幾千年的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依靠內需成為強國的存在。

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靠內需讓經濟得到迅猛發(fā)展。

這就相當于全球200多個國家,是200多個公司,哪個公司能夠只靠自家生意發(fā)展起來?

或者也可以視為開飯店,顧客總不可能是自己的員工吧?

在未來,我們的軍事實力得到質的提升,航母量產至少還需要4年的時間。

AI作用于消費端生產強大的經濟動力,也大約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

那么在這4年內,君明認為做好這兩件事,將會產生強大的經濟推動力。

首先,直面人口困境,下發(fā)普惠式的生育補貼。

從現(xiàn)在開始,對新出生的二胎家庭,每月補貼2000元。

一直補貼至18歲。

大家都知道,新生兒對經濟有強大的推動作用,極大的拉動母嬰、教育、醫(yī)療、服裝、玩具、地產等消費市場。

同時對未來的信心產生根本性的推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每年出生人口一直下降,誰還會對未來的地產有信心?

甚至連學區(qū)房都沒有人關注了。

如今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一來是出生人口下降,導致很多幼兒園、小學的招生嚴重不足。

近十年畢業(yè)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二來就是就業(yè)壓力,還有一方面就是消費動力不足。

2024年,我國新增人口為950萬左右,新畢業(yè)大學生為1179萬。

如果這個政策落地之后,結婚率可能會上升,新增人口可能會多增加600萬。

就算新增二胎為500萬,國家給予補貼的費用,一年就是500萬×2000元等于100億元。

【可以加大補貼,二胎每月2000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以加大補貼,二胎每月2000元】

2024年,我國的公用預算為21萬億,100億只占據(jù)約0.05%。

可是這個0.05%一旦投入下去,會至少帶動20個大行業(yè)的需求和消費。

全面推動供應鏈,極大的刺激就業(yè)率。

畢竟,一年出生人口連1000萬都沒有,地產商如何敢拿地皮蓋樓?

如果新增人口達到1500萬以上,信心自然就得到提升。

我說的是一年投入0.05%,就算是疊加每年循環(huán)增加出生人口,生育補貼發(fā)放到18歲,疊加18倍的最高峰,也不過占據(jù)公共預算的0.9%。

如果考慮到對經濟的強力刺激,財政收入和公共預算也會增加,平均下來之后,并不會占據(jù)公共預算的大頭。

別忘了,一個嬰兒一年至少可以帶來1萬元以上的市場。

這只是我的建議。

其次,就是地產轉型。

過去20年,無數(shù)人一直罵地產商,認為房價太過離譜,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產對經濟的發(fā)展發(fā)揮了決定性作用。

幾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解決了數(shù)不清的就業(yè)率。

地產和外貿是過去20年中,對我國發(fā)展起到最關鍵作用的兩點。

咱們經常說的新三樣,就大飛機、造船和汽車。

但是就算我國汽車制造占據(jù)全球80%的市場,這個產業(yè)還是無法和地產相提并論。

因為地產太過強悍。

【汽車產業(yè)再強,也無法和地產相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汽車產業(yè)再強,也無法和地產相比】

一家地產不僅是養(yǎng)活工人和銷售這么簡單,而是建筑材料以及材料廠家背后的一整條供應鏈。

只不過如今地產陷入過剩的狀態(tài)之中,空置率極高。

很多家庭都已經擁有超過一套房產了。

對此,房地產就需要轉型。

雖然如今我們的居住環(huán)境與20年前相比,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環(huán)境并不好。

就相當于歐美人經常搞聚會,這在中國幾乎是難以做到的。

畢竟,很多人只擁有100平或者不到100平米的房屋,勉強夠小聚的規(guī)模,還怎么搞派對?

很多中國人是沒有體驗過大房子的快感的。

過去20年,買房子只注重地段。

和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居住環(huán)境簡直小得可憐。

君明不是美化歐美,而是實事求是,大家不要過度解讀。

房子大了,刺激消費的點會有一個迅猛的增長,一個300平米的房子和一個80平米的房子,對經濟的刺激會有指數(shù)級的提升。

你如果買了300平的房子,就會買各種各樣的東西將房子塞滿,需求也會不斷提升。

這個時候,很多人會說,300平的房子,誰能買得起?

那么如果300平米的房子和80平米的房子價格相同呢?

比如說在太原,在小店和晉中市的交界處設立主題城鎮(zhèn),成片修建200至350平米的大片別墅區(qū)。

同時全力推動基建,什么城際列車、最寬敞的公路、地鐵等項目一起上,確保30分鐘至40分鐘就可以從郊區(qū)到市中心。

五分鐘一趟車。

【我國的居住環(huán)境,無法和歐美比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國的居住環(huán)境,無法和歐美比較】

同時還需要完善周邊的配套設施。

這個時候,必然會對經濟有一個比較大的刺激。

畢竟,一個城鎮(zhèn)比拉1000個大型項目過來投資都管用。

這樣一來,未來四年就是房產轉型的最佳時機。

過去20年,為何很多人會購買市中心的房子?

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還比較“內卷”。

原本上班就已經夠累的了,每天下班都懶得動,只想盡快回家躺平。

根本沒有太多的娛樂空間。

如今,卷也卷不動了,或者說越“內卷”,所產生的收益就會越來越小。

當然,這種情況不僅我國有,國外也有。

歐美在19世紀初期,工業(yè)革命來臨的時候,工人們也很勤奮。

工業(yè)化初期的工作也很艱辛,面對市場足夠大的時候,他們一樣需要開啟996的模式。

如今為啥選擇躺平?因為他們知道卷也沒有用。

這與如今的雞娃模式也有點像,雞娃只會越來越少,因為雞也沒有用。

在未來幾年,有一件事是必然的,那就是大家休息的時間會越來越多。

市場就這么大,卷有什么用?

卡脖子的技術已經被我們攻克了,海外市場基本上被占領了,還奮斗什么?

這個時候,你就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市區(qū)80平米的房子,和郊區(qū)240平的房子價格一樣,而且交通極其便利,各種交通工具一應俱全。

你會如何選擇?

這就讓君明想到當初的親身經歷。

在我大學畢業(yè)之后,曾進入一家地產公司實習,當時這家地產公司的樓盤在郊區(qū),但是地產商可能得到內部消息,城市發(fā)展重心會向樓盤所在地偏移。

再加上樓盤緊鄰國家濕地公園,環(huán)境很不錯。

地產商原本以為自己的樓盤可以大賣,但是在那個年代,沒有人會相信城市會向樓盤所在方向偏移。

于是購買房子的人并不多。

結果,如今這個樓盤的均價已經達到8000元/平。

而我們當時的售價只有3500元/平,內部價可以低至2500元/平。

周邊配套設施很齊全,各種交通工具一應俱全。

還特意修建了進入市中心的快速路。

這樣一來,那些當初沒有購買樓盤房子的人,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20年前,我們面對一個無限大的海外市場,所有人都在高喊奮斗。

可是海外市場基本上被我們占領,還需要奮斗嗎?

當然不需要。

當你休息的時間越來越多,還會選擇居住在嘈雜的市中心嗎?

當然不會。

如果這一點可以實現(xiàn),能產生的經濟推動作用相當于是中國的二次城市化,對經濟可以發(fā)揮決定性作用。

再加上還有普惠式的生育補貼,中國經濟必然能迎來又一次騰飛。

甚至可以再度騰飛20年,讓GDP增長逼近10%。

對于我提出的這兩個問題,一定會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

其實任何發(fā)展思路都不是完美的,就拿某些人崇拜的美國來說,憑什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

【美國是最大消費國,就因為美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是最大消費國,就因為美軍】

邏輯上似乎不成立。

美國一堆問題,入不敷出還要發(fā)行國債,但是美國就是第一消費國。

所有人都知道美債就是一個左手倒右手的戲碼,美國根本還不起美債。

但是美國只要保持自己的軍事優(yōu)勢,或者說我們如果無法在軍事威懾山超過美國,美國這個把戲還可以再玩20年。

因此,君明提出這兩個思路并不完善,但是可以確保我們高速發(fā)展20年。

事實上,10年之后,當我們的航母編號來到021甚至是026的時候,人民幣也許會成為國際貨幣。

到了那個時候,一切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