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導讀:今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不動、2不洗、3不貪、4不坐,別犯忌諱!

2025年5月5日,農(nóng)歷四月初八,恰逢“立夏”登場,又趕上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日子轉(zhuǎn)眼就過去了。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趁著這幾天還能喘口氣,曬曬太陽、走走親友、養(yǎng)養(yǎng)精神,可別讓這假期白白溜走。

立夏是一年中夏季的起點,這時候陽氣漸盛,草木蔥蘢,一切都開始加快了節(jié)奏。古人云:“四時俱可喜,最好新夏初?!闭沁@段時光,天地萬物生機盎然,氣溫升高,雨水頻頻,空氣濕潤,仿佛大地都醒了過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沿著節(jié)氣走來的,還有立夏的習俗。江南人講究吃立夏飯、煮雞蛋、稱體重、嘗三新,老一輩人說“立夏蛋,補一年”。這些習俗,不只是圖個熱鬧,更是提醒大家順應時令、調(diào)養(yǎng)身心,尤其是中老年人,此時氣候多變,要防濕氣、避暑熱。

這個節(jié)氣也是身體調(diào)理的重要節(jié)點,濕熱交織,常讓人感到煩躁、乏力。“心靜自然涼”,立夏之后宜早睡早起,飲食清淡,養(yǎng)心養(yǎng)脾,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長夏。記住,節(jié)氣養(yǎng)生貴在順時,過好這一天,就是為整個夏季打好基礎(ch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為何“上午立夏涼颼颼,下午立夏熱死牛”,今年立夏是上午還是下午?有啥說法?

今年立夏落在陽歷5月初5日,農(nóng)歷四月初八,正是“春盡夏來”之時。節(jié)氣變換并非整日,而是“一刻定節(jié)”,這一年的立夏恰逢午后13點56分57秒,老百姓便稱這為“下午立夏”。舊人常言“夏從此起,陽氣漸盛”,便是這個意思。

說到上午或下午立夏,鄉(xiāng)間早有說法傳下,“上午立夏涼颼颼,下午立夏熱死?!?,意思是說若立夏落在午后,那年氣候多偏熱,酷暑難擋。眼下既是“下午立夏”,也就意味著,今年或許要迎個悶熱長夏,正應了那句“火傘高張,人難擋”。

由此看來,立夏雖只一刻,后頭卻關(guān)乎一季的氣象與節(jié)律。俗語說“早熱不如晚熱,晚熱壓倒山頭雪”,如今夏意已現(xiàn),農(nóng)人防旱,百姓避暑,皆不可懈怠。此時節(jié),正該“清心養(yǎng)氣,少動多靜”,才是順天而行的養(yǎng)生之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故,今日四月初八是“立夏”,下午立夏,老輩人提醒,當天無論多忙,牢記:1不動、2不洗、3不貪、4不坐,別犯了忌諱,別忘了告訴家人!看看老祖宗咋說的。

1不動:立夏不過度運動

今年立夏正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落在五月初五,也趕在五一假期的尾巴上。眼下天暖雨多,空氣濕重,恰是“雨生百谷,濕潤山川”的時節(jié)。凡此交節(jié)之日,氣溫升得快,濕氣也跟著上頭,中老年人更該順天而行,動靜有度。

老話說“濕重傷陽,躁動折氣”,意思是說這時候雖可鍛煉,卻忌過頭。立夏前后,陽氣漸盛,若大汗淋漓,反會耗氣傷津,還讓濕氣趁虛而入。正因如此,日練三四十分鐘即可,出汗后也要記得擦干補水,“汗出不顧,濕病難除”。

再說鍛煉的時辰也有講究。清早天未熱,濕氣正濃,“露重風涼,不宜動骨”。若此時出門走動,濕寒襲人,容易使體內(nèi)陽氣受阻。要等太陽升高些,地氣散開,再緩步出行,才算順勢養(yǎng)生,不違時節(jié)。

至于鍛煉方式,重在平和寬緩??炫?、猛走這類劇烈活動,易使氣機浮動、不利調(diào)養(yǎng)。中老年人應選“太極、慢走、踢毽”之類溫和之法,應了那句“動則養(yǎng)陽,緩則養(yǎng)身”,才好在這濕熱交加的季節(jié)里,護好脾胃,穩(wěn)住筋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不洗:立夏不洗冷水澡

立夏正值五一假期尾聲,節(jié)氣一過,氣溫升高、濕氣加重,雨水說來就來,街頭巷尾皆是潮潤之氣。中老年人活動回來,總愛洗個澡舒筋活絡(luò),但這時候洗澡也有講究,“熱極莫逞涼,濕重忌驟冷”。

天氣再熱,也不能急著用冷水沖身。立夏后毛孔大開,陽氣浮表,若貿(mào)然冷水洗浴,猶如“寒封火鼎”,陽氣閉塞,寒氣入侵,容易頭暈心悸。正如鄉(xiāng)間所說,“熱不離火,濕不離陽”,意思就是陽氣是驅(qū)濕避寒的根本。

洗澡水溫宜守中道,不高不低最為妥當。36至40度之間,最合人體之溫,不僅舒筋活絡(luò),還可助陽養(yǎng)氣。古人云“湯浴驅(qū)濕,和而不燥”,便是提醒大家順溫而行,才不至損傷正氣。

時間也莫拖太久,泡得久了反傷心肺,特別是中老年人,要留意心跳變化。一般二十分鐘左右最為適宜,洗完及時擦干避風,方是“避涼守暖、安然度夏”之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不貪:立夏不貪喝涼水和冷飲

立夏已至,雖說陽光漸熱,但離盛夏火爐還有些時日。早晚涼風猶存,冷熱交錯,氣溫浮動不定,特別是年長者,“春夏交節(jié),冷熱難測”,更需小心調(diào)養(yǎng)。

眼下雨水漸多,濕氣上升,空氣變得粘膩沉悶。這個時候,脾胃正處于易虛易濕的階段,若貪涼飲冷,便是“濕上加濕、寒入五臟”,極易損陽氣、傷腸胃。

再說冷飲雖爽,卻藏隱患。老話講“嘴里舒服,身上遭罪”,尤其是濕熱夾雜、細菌繁殖的時節(jié),一口涼水可能引來腹脹腸痛,正所謂“貪一時涼快,落一身病根”。

養(yǎng)生之道,不在口福,而在順時守體。適時喝溫水、食清淡粥湯,才是立夏應節(jié)之法。正如古人云:“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順氣”,守住陽氣,才是安穩(wěn)度夏的根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不坐:立夏不坐木

2025年立夏撞上五一尾聲,雨多潮重,濕氣撲面而來。年紀大的人要記住一句老話,“夏不坐木”,可不是空穴來風,是從老祖宗那兒傳下來的保身法。

眼下雨水勤快,木頭常年露在外邊,雖看著干爽,其實里頭早藏著一身潮氣。哪怕是太陽一曬,“表干里濕”的老毛病可一點沒改,坐久了,寒濕就往身上鉆。

有些老人貪圖涼快,坐在樹墩門檻上歇腳,結(jié)果落下一身關(guān)節(jié)痛?!皾窬萌牍?,不痛則癢”,濕邪入體非一朝一夕,越到年紀大越難扛。

所以立夏一到,凡是木頭座處能不碰就不碰。如古人所言:“避濕如避箭”,從點滴細節(jié)開始,別給濕氣留空子,這才是入夏養(yǎng)身的正經(jīng)法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結(jié):今日四月初八是“立夏”,下午立夏,老輩人提醒,當天無論多忙,再次提醒牢記:1不動、2不洗、3不貪、4不坐,別犯了忌諱,別忘了告訴家人!看看老祖宗咋說的。

福之人留下一句“好運” 你和家人此刻起好運翻倍,萬事皆如意接財接福接旺運~喜歡作者,點個關(guān)注不迷路;喜歡文章,點贊評論收藏?轉(zhuǎn)發(fā),希望大家順風順水事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