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相信所有人都會有一個普遍的印象,在銀行存錢時間越長利率越高,但是最近不少銀行卻出現了存5年不如存3年的現象,讓人不禁想問這銀行存款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銀行存5年不如存3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存款利率持續(xù)下行!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發(fā)布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25年3月,銀行整存整取存款3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249%,6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449%,1年期平均利率為1.566%,2年期平均利率為1.666%,3年期平均利率為2.042%,5年期平均利率為1.883%,3年和5年的存款利率剪刀差進一步加大。
與2月份相比,銀行整存整取存款利率,3個月期增長0.4BP,6個月期增長0.4BP,1年期增長0.6BP,2年期增長0.3BP,3年期下降1.3BP,5年期下降2.5BP。
2025年3月,3年期、5年期的中長期限平均存款利率均下滑,延續(xù)下跌趨勢。5年期平均存款利率繼續(xù)大幅下降,但中短期平均存款利率略有回升。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的分析師艾亞文認為,當前儲戶存儲長期存款的意愿強烈,銀行通過下調中長期存款利率,優(yōu)化負債結構,應對存款定期化帶來的成本上升問題。
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25年3月,發(fā)行的大額存單3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386%,6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610%,1年期平均利率為1.719%,2年期平均利率為1.867%,3年期平均利率為2.197%,5年期平均利率為2.038%。

二、銀行存款是怎么倒掛的這么厲害的?
銀行存款出現的嚴重的長短期利率倒掛的現象其實并不讓人意外,我們可以好好分析分析:
首先,在當前經濟環(huán)境下,儲戶的存款意愿相對較強,而貸款需求卻顯得較為疲軟。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銀行凈息差的縮水,即銀行從貸款中獲得的利息收入與其支付給儲戶的存款利息之間的差距縮小。面對這種情況,銀行為了保持或提升其盈利能力,不得不采取一些策略來應對。其中,“做短壓長”成為了一種常見策略,通過給予短期定期存款更高的利率激勵,引導客戶的資金從長期存款轉向短期存款。這樣做的目的是優(yōu)化銀行的資金結構,減少長期高成本負債,同時增加短期低成本資金的比例,以期改善銀行的凈息差狀況。

其次,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專業(yè)參與者,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專業(yè)的分析團隊,能夠對宏觀經濟形勢和利率走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預判。當前,眾多銀行認為未來利率仍有下降的空間?;谶@種預判,銀行故意采用倒掛利率的方式來為自身規(guī)避風險。
從宏觀經濟環(huán)境來看,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也在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央行有可能進一步采取降息等寬松貨幣政策。如果銀行在此時大量吸收長期限、高利率的存款,一旦未來利率下降,銀行將面臨較高的利息成本,而資產端的收益卻難以同步提升,這將對銀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嚴重沖擊。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故意采用倒掛利率的方式來規(guī)避風險。
第三,銀行通過倒掛利率實現自身資產的調整是一個重要目的。在利率倒掛的情況下,銀行可以減少中長期存款的吸收,避免在未來利率下降時承擔過高的資金成本。同時,增加短期存款的比例,使資金的流動性更強,便于銀行將資金配置到收益更高、流動性更好的資產項目中。例如,銀行可以將短期資金投入到貨幣市場、短期債券等領域,獲取更高的收益,從而提高自身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此外,銀行還希望通過倒掛利率進一步刺激消費。當存款利率倒掛時,儲戶會發(fā)現長期存款的收益并不如預期,甚至可能低于短期存款。這會促使儲戶重新考慮資金的運用方式,部分資金可能會從銀行存款中流出,進入消費市場。

第四,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面對如此明顯的利率倒掛現象,需要重新審視并規(guī)劃個人的資產配置方案。傳統上依賴于銀行定期存款獲取穩(wěn)定收益的方式可能不再是最優(yōu)選擇。相反,應該考慮多元化投資渠道,尋找那些能夠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供更高回報的投資標的。例如,可以適當增加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比例,或者關注一些固定收益類產品如債券、理財產品等。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跳出“存款=安全”的傳統認知,構建“流動性管理+收益分層+風險對沖”的三維體系。在這個變化的時代,唯有主動擁抱變化,方能在低利率周期中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