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直播每周分享全球資產行情
巴老縱橫股市大幾十年,除了美國之外也看好很多國家。
比如07年看好中國,15年看好德國,和在多次訪談當中表示看好印度。
但是他在中國僅僅投資了比亞迪,而且這筆投資的發(fā)起人是芒格,引薦人是李錄,只是最終還是老巴拍板的,且是通過MidAmerican (非伯克希爾主體)完成的投資。
這筆投資占比亞迪10%,但是在老巴的投資版圖中占比極低,即使在比亞迪最高峰時,這筆投資占老巴的投資比例也就1%多一點。
所以本質上這筆投資更像是老巴買了個期權,做了個天使投資。
而他看好德國的制造業(yè),但事實上只收購了一家德國摩托車裝備公司Detlev Louis,但規(guī)模很小(僅4億美元級別)。
而屢次唱多的印度,基本就是完全沒投。
而老巴對于日本的投資,是他職業(yè)生涯當中非蜻蜓點水的唯一的一筆海外投資。
從2020年8月開始,伯克希爾增持日本五大商社,總持倉比例接近10%,持倉金額接近200億美元,占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的比例大約在5%-7%左右,僅顯著低于蘋果,但是和美國銀行和可口可樂的比例相若。
一個完全沒有在日本生活過的老人,為什么會獨寵日本呢?
1.老巴的護城河理論本質上是稅務局模式
價值投資有兩種模式,跑馬模式和圈地模式。
像紅杉這種就是典型的跑馬模式,就是跟賭馬一樣,去賭跑得最快的那匹馬,說白了就是通過投成長來獲得超額收益。
另外一種就是圈地模式,買下一塊競爭格局已經成型的土地,躺在上面收稅。
很多人對巴菲特選擇股票的方法都有誤解,認為老巴選股的核心是自由現(xiàn)金流和ROE回報率,其實不是,老巴選股最最最重要的一條是低資本開支。
如果一個公司要大張旗鼓的進行資本開支,那說明他的競爭格局還不夠穩(wěn)定,競爭格局不穩(wěn)定就意味著投資風險。
比如老巴為什么08年在比亞迪剛露頭角的時候愿意投資比亞迪,而在22年已經成為比王之時卻離它而去,真的是因為比亞迪競爭力不行了嗎?
08年的比亞迪,處在新能源革命爆發(fā)的前夜,他不是簡單的拼裝廠,而是追求“垂直整合”,即核心零件全靠自己造(從電池、電機到IGBT),他更像是在新能源這個行業(yè)的物管公司,打好了地基,只要這個行業(yè)未來建高樓大廈,他就可以一直躺在上面抽稅。
08年的比亞迪市盈率不高,資本開支只有11%,完全沒有燒錢式的財務擴張,利潤率非常穩(wěn)定。
而22年的比亞迪呢,資本開支超過40%,大幅在全球各地建造工廠,自研幾乎所有的核心配件,甚至還橫向擴張包括新能源大巴,商用車,光伏儲能,軌道交通等新業(yè)務,繼續(xù)拉高資本開支。
所以本質上老巴選擇和比亞迪離婚,不是因為比王的競爭力不行了,恰恰是因為比王太有夢想了。
老巴要的公司是圈好地以后收稅,而不是拿著自家的錢去買夢想。
2.有錢就是大爺
馬云在創(chuàng)立阿里巴巴的時候有個slogan,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巴老爺子在投資公司的時候也有個潛在的slogan,股東第一,股東第一,股東第一。
他可不管什么進步不進步,他要的公司是極度尊重股東價值。
為什么他愿意投資日本,因為安倍晉三的經濟三支箭當中的第三支就是上市公司的結構性改革。
倡導日本企業(yè)提高ROE,倡導企業(yè)分紅和股東回購,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yè)像西方公司一樣考慮“股東價值”而不是搞終生雇傭制。
這可太合巴老爺子的心水了。
他要的公司就是把股東當大爺,不斷收稅,最好還能低息借錢搞回購和分紅。
日本的五大商社在巴老爺子入股之后,都大幅提升了回購金額,僅以2023年為例:
伊藤忠商事:2023年5月宣布回購最多 6000億日元的股份(創(chuàng)歷史新高,約合45億美元。
三菱商事:2023年宣布回購1500億日元股份,約合11億美元。
丸紅:2023年5月宣布最多1000億日元的回購約合7億美元。
三井物產:2023年連續(xù)回購,總額超2000億日元,超過15億美元。
住友商事:2023年宣布 700億日元回購,約合5億美元。
而且日本五大商社因為評級很高,在市場上發(fā)行10年期債券的利息都不超過1%;
形成了完美的從發(fā)債到回購的把股東當大爺?shù)拈]環(huán),難怪深得巴老爺子的喜歡。
3.弱周期
老巴為什么敢重倉蘋果,因為蘋果基本上是收入波動最低的科技公司。
本質上蘋果就是全球最富有10%群體的稅務局,而且因為IOS系統(tǒng)的存在,離開這個體系的遷移成本很高,蘋果就可以每年對這部分群體抽稅。
而這部分群體的消費是受經濟周期最弱的群體,因為價格并不敏感。
而且巴老爺子入股蘋果之后,蘋果的軟件收入從2016年的10%上升到了2023年的23%,收入更加穩(wěn)定,因為硬件是否多賣,這部分的錢都是照收不誤。
而反觀日本的五大商社,涉及了消費行業(yè),金屬資源,綜合材料,食品產業(yè)鏈等方方面面。
五大商社的經營版圖早就不限于日本本土,而是標準的全球性低波動弱周期的保守型收稅公司。
日本的企業(yè)早就沒有了類似于中國,韓國這種擴張發(fā)展的精神,因為20年的經濟衰退,早就教育了他們要保守且降低收入波動率。
而老巴要的就是這種旱澇保收的生意模式。
投資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老巴的確是投資界可能難尋其伯仲的高手。
很多人質疑老巴,認為老巴從09年之后很長的時間都沒有跑贏標普指數(shù)。
他們替老巴找了很多的原因,比如盤子太大,比如持有大量現(xiàn)金,比如低息環(huán)境讓他沒有了利率優(yōu)勢……其實都不是最核心的原因。
最核心的原因是——在后金融危機的十幾年間,科技行業(yè)高速發(fā)展并實實在在拿到了結果。
這是發(fā)展模式打贏收稅模式的人類進步,美國能成為全球回報率表現(xiàn)最高的市場,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企業(yè)治理制度,而更多是因為更鼓勵創(chuàng)新的土壤。
正如躺在深圳灣房子上收租創(chuàng)造超額收益的房東們,真正該感謝的是一批又一批在這個城市燃燒青春的弄潮兒。
是這批看起來傻乎乎的奮斗者,讓他們成為了穩(wěn)定的食利者。
任何人都可以學習巴菲特,研究巴菲特,甚至成為巴菲特。
但請不要忘記,推動人類進步更多的,不是奧馬哈的小鎮(zhèn),而是那些在寫字樓里,工廠里,實驗室里,深夜還亮著燈的工位,和他們背后看起來傻乎乎的相信,任性和堅持。
??歡迎添加我的工作微信,分享日常生活,投資思考,領取「投資干貨合集」
S叔,十年全球資產投資人,定居香港;預約直播,每周分享全球資產;關注我,打開全球投資視野;
預約直播每周分享全球資產行情
關注我打開全球投資視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