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就在近期,剛剛執(zhí)政過百天的特朗普政府發(fā)生了重大人事變更,美國一波新的權力洗牌開始。
4月30日,白宮的辦公室主任宣布馬斯克已經不在白宮,而緊跟著特朗普本人親自宣布邁克·華爾茲的離職消息,另外兩名極端反華分子也淪為“棄子”,讓美國政壇上下一片嘩然。

要知道這四個人中,兩個是特朗普再次勝選的大功臣,兩個是部署亞太戰(zhàn)略的重要參謀,這樣的做法無異于“自斷左右臂”,特朗普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美國大選中的特朗普和馬斯克
昔日功臣成棄子
邁克·華爾茲原本是總統身邊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核心人物,現在的職業(yè)軌跡卻發(fā)生了大轉彎,被提名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邁克·華爾茲
這背后,是那樁鬧得沸沸揚揚的“群聊門”事件,據美媒曝光,他在一個加密群里討論敏感的軍事行動細節(jié)時,手滑把一名媒體記者拉了進去,導致了信息外泄。
盡管事后他一再否認是故意的,也一度獲得了總統的公開力挺,說他已經“吸取了教訓”,可圍繞這事的爭議和要他負責的聲音,并沒有因此平息。

央視新聞2025.05.02《美“群聊泄密門”始作俑者華爾茲將離職》
不少分析認為,出了這種岔子,他確實不再適合待在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個高度敏感的位置上了。
調他去聯合國聽起來像是一種“軟著陸”,至少人還在政府體系內,不過這個新職位需要參議院批準,加上他外交經驗相對欠缺,接下來的任命聽證會恐怕會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也有評論尖銳地指出,這次人事調動如此突然,或許說明白宮在處理“群聊門”上有點手忙腳亂,連正式的國安顧問繼任者都沒找好。

美國參議院在邁克·華爾茲離職后發(fā)表擔憂
華爾茲的遭遇似乎在說一著不慎就可能影響仕途,但忠誠和盡責好像也并非萬無一失的護身符,因為跟華爾茲差不多時間離開白宮核心圈的,還有科技界的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
這位當初曾為特朗普勝選投入巨資和個人影響力的“功臣”,上任后被委以重任,領導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
他被寄予厚望,試圖用經營企業(yè)那套經驗來改造龐大的聯邦機構,馬斯克的改革動作確實大刀闊斧,從對外援助機構到國防部、教育部,都想動一動,改變利益格局。

但誰知美國政壇內部暗流涌動,改革阻力巨大,他不僅引爆了全美范圍的抗議活動,甚至還波及了他自己的特斯拉業(yè)務。
更關鍵的是,他在白宮內部也遭遇強大阻力,跟國務卿魯比奧、財長耶倫等內閣高官在職權范圍上矛盾不斷,甚至激烈爭吵。

馬斯克代表的是硅谷科技界的右翼勢力,并非一直緊跟特朗普的“MAGA派”核心成員,他在移民政策、關稅等話題上試圖發(fā)出不同聲音,但這屢次招來核心圈內其他派系的攻擊。
最終內外交困之下,這位曾被視為總統重要盟友的大人物,還是選擇了離開華盛頓這個權力的是非之地。

湖南日報2025.05.01《白宮證實:馬斯克被排擠出局》
與此同時,另有兩位以強硬對華立場聞名的人物: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前國家安全副顧問黃之瀚(亞歷克斯·王)的境遇,也頗有一副人走茶涼的滋味。

特朗普
反華參謀雙雙卸任
黃之瀚是一位有華裔背景的官員,在以往他以極端的反華言論著稱,曾鼓吹“中美必有一戰(zhàn)”,力推對華科技封鎖,甚至在2018年以美國務院官員身份訪問臺灣,挑戰(zhàn)“一個中國”原則。

黃之瀚
很多人認為黃之瀚之所以被免職,是因為他雖然長著一張華裔面孔,極力展現對美國的忠誠,但在特朗普團隊內部,他的華裔身份可能始終讓他被視作“異類”。
更重要的是,他力推的那套強硬對華政策,被批評并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給美國企業(yè)造成了損失,也沒能阻止中國在一些科技領域繼續(xù)前進。

黃之瀚
曾帶著“中國問題專家”的身份標簽,搞“以華制華”的策略被特朗普重用的黃之瀚,似乎成了政策失敗和內部權力斗爭的犧牲品,簡直就是“兔死狗烹”、用完即棄。

黃之瀚
魯比奧的情況則更為復雜和微妙,他被宣布將在擔任國務卿的同時,兼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他同樣是以激進反華立場著稱的共和黨大佬,甚至因此被中國列入了制裁名單。

魯比奧
這種被制裁的身份,讓他在履行國務卿職責時面臨實實在在的困境。
自基辛格以來,歷任美國國務卿幾乎都訪問過中國,而魯比奧卻被擋在門外,這無疑大大削弱了他在處理對華事務乃至全球外交中的活動空間,被一些人形容為“外交殘廢”。

魯比奧
有觀點認為,特朗普最初任命他當國務卿,是想利用他的強硬姿態(tài)對中國極限施壓,但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導致中美關系更加緊張,貿易額下降,反而影響了美國部分行業(yè)的利益。
如今讓魯比奧一人身兼兩要職,這在美國歷史上也屬罕見,外界對此解讀不一。

魯比奧
一種看法認為,這是“明升暗降” ,國家安全顧問雖然在決策圈里影響力可能更大,但不如國務卿有獨立的部門預算和外交權限,而且通常曝光度和“存在感”相對低一些。
另一種分析則指出,這更像是特朗普政府在華爾茲突然離職后,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替代人選而采取的權宜之計,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白宮決策圈可能正面臨“人才荒”。

央視新聞2025.05.04《白話拆解丨兩個“前任”怎么看華爾茲“走人”和魯比奧“兼任”》
同時擔著國務卿和國安顧問兩個擔子,魯比奧是否有足夠精力去協調國防部、中情局等多個強勢部門?他能否有效履行國安顧問的職責?以及如何處理這兩個職位之間可能存在的潛在沖突?這些都讓人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

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人事變動,特別是華爾茲因操作失誤黯然離任、魯比奧臨危受命身兼數職,再加上此前圍繞貿易政策出現的內部混亂,都指向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美國政壇如今已經混亂不堪,在不斷的重新洗牌下,內部矛盾也愈演愈烈。

在特朗普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掀起對華貿易戰(zhàn)時,還是奉勸先處理好自己的“爛攤子”,否則我國可能根本不需要還擊,美國政壇就會逐漸從內部崩潰,從而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無論如何,中國都不會服軟,不管美國是軟還是硬,中國都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wèi)自身權益,想要阻止中國發(fā)展,無異于是螳臂當車。

信息來源: 1.北京日報客戶端2025.05.03《特朗普團隊內部的人事地震,開始了!》 2.央視新聞2025.05.04《白話拆解丨兩個“前任”怎么看華爾茲“走人”和魯比奧“兼任”》 3.環(huán)球時報熱點2025.04.09《太魔幻!美反華政客內訌了》 4.央視新聞2025.05.02《美“群聊泄密門”始作俑者華爾茲將離職》 5.湖南日報2025.05.01《白宮證實:馬斯克被排擠出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