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透出一點重啟對話的風聲,給緊張的中美關系帶來一絲喘息空間,結果美國轉頭就甩出了一份萬億美元級的國防預算案,一下子就給還未升溫的氣氛澆了盆冷水。
看看數字:國家債務已超36萬億,每年光還利息就差不多要花掉軍費的錢,國內經濟也不景氣,GDP縮水,通脹高企,老百姓怨聲載道。
這種一邊說要談,一邊卻拿出巨款猛增軍費的操作,特朗普到底有著怎樣的算計?而為了這筆軍費能夠落地,美國又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媒體報道截圖
萬億軍費背后,自家日子怎么過?
無論怎么看,當下美國的經濟形勢都算不上好,如今又要將軍費擴大到萬億規(guī)模,要么繼續(xù)吹大債務泡沫,要么就得從本就緊巴巴的民生項目里摳,醫(yī)療、教育這些公共開支恐怕難逃一劫,有人估算,非國防預算的削減幅度可能達到23%。
除此之外,國內經濟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季度GDP意外縮水0.3%,通脹率還在6.8%的高位晃悠,老百姓的不滿,已經在至少30個州以抗議的形式冒頭,這種時候猛漲軍費,很難不讓人琢磨是不是想轉移內部壓力。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yè)頻道網站報道截圖
當然,軍工復合體是鐵定的贏家,洛克希德·馬丁這些巨頭的股價應聲上漲,訂單拿到手軟,只不過,這種“繁榮”是以擠壓社會其他需求為代價的,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點,要想發(fā)展軍工,就不得不提到稀土,但這恰恰是美國所欠缺的。
中國在全球稀土精煉市場超過九成的份額,一直是個繞不開的話題,這些“工業(yè)維生素”對現代高科技武器太關鍵了,結果因為美國執(zhí)意挑起關稅戰(zhàn)爭,中國直接用管控稀土進行反制,導致美國高科技武器的研發(fā)成本大為增長。

中國在全球稀土精煉市場超過九成的份額 資料圖
除了戰(zhàn)機成本增加之外,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升級,同樣離不開特定的稀土元素,五角大樓自己也承認,未來十年內,美國軍工想完全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這形成了一種很微妙的戰(zhàn)略牽制。
美國當然也想要擺脫受中國稀土供應的限制,因此也在積極尋找能夠代替中國的供應商,甚至想要去深海挖取稀土,可無論怎么敢,這都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同樣的,這樣的長遠打算也與特朗普的急性子不符。

媒體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長期以來支撐全球金融體系的美元,地位也在悄然變化,全球央行外匯儲備里,美元的比重已經從高點滑落,有數據說跌破了百分之五十八,甚至逼近百分之五十,更明顯的是,全球至少已有三十八個國家開始嘗試或正在用本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
比如美國的中東盟友沙特,也開始在石油交易中接受人民幣,亞洲地區(qū),日本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和債主,也在特定時候通過拋售美債來表達態(tài)度,這些現象湊在一起,勾勒出的是一幅全球金融格局多元化、去美元化正在加速的圖景。

美國的中東盟友沙特,也開始在石油交易中接受人民幣
規(guī)則變臉太快,朋友還跟不跟?
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和遵守,是大國博弈的另一個舞臺,面對美國之前揮舞的單邊關稅大棒,中國選擇到世貿組織(WTO)討說法,還聯(lián)合了70多個成員國一起質疑美國的做法,這不光是打官司,也是在爭奪國際規(guī)則的話語權和道義制高點。
然而,規(guī)則的生命力在于大家認賬并且預期穩(wěn)定,但是美國在貿易談判中的表現,常常和穩(wěn)定沒什么關系,甚至有點反復無常,比如2018年中美剛談好暫停貿易戰(zhàn),沒過多久美方就撕毀承諾,加征新關稅。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 資料圖
類似戲碼在今年又演了一遍,剛宣布豁免部分中國商品關稅,轉臉又對中國的能源產品加征15%關稅,結果引來了中國的精準反擊,這種變臉速度,連《華爾街日報》都曾發(fā)文批評,說是“對全球經濟的禍害”,破壞了國際貿易體系的可預測性。
而中國在應對外部壓力的同時,也在積極打造新的朋友圈,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生效后,大大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等成員國的貿易;東盟已經取代美國和歐盟,成了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生效后,大大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等成員國的貿易
據說,中國對美貿易的依賴度,也從高峰期的約60%降到了15%左右,光伏、新能源汽車這些新興產業(yè),正通過這些新平臺走向世界,反倒是有些美國傳統(tǒng)車企,開始尋求和中國企業(yè)搞技術合作。
歐盟已經明確表態(tài),不搞對華“脫鉤”,還在某些領域對美國加征了報復性關稅;德國有些企業(yè)甚至暫停了在美國的新能源投資計劃;鄰居墨西哥,也啟動了所謂的“方案C”來反擊美國的關稅,這些都說明,單邊主義的做法正遇到越來越強的頂風和離心力。

白宮向美國國會提交2026財年預算提案
焦慮的重拳,對上戰(zhàn)略的定力?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美國想要走出當下的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中國進行關稅談判,可就在中國商務部表示愿意評估談判可能性的當口,美國緊接著就宣布大漲軍費,這種操作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如果不是策略性施壓,那就內部不同力量在較勁。
美國增加軍費的重點,比如導彈防御系統(tǒng)、核武庫現代化、還有無人機的大規(guī)模應用,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強化在印太地區(qū)的軍事存在,保持技術優(yōu)勢,一些觀察家認為,這是想抵消中國在某些新興軍事領域快速追趕的勢頭,甚至讓人聯(lián)想到冷戰(zhàn)時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
對此,中國的回應也很清晰,先是給談判設前提,要求美方先取消已加征的關稅;接著就是持續(xù)推進國防現代化,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列裝、殲-20隱身戰(zhàn)機加速部署、055型大驅在印太常態(tài)化巡航,這些都被視為提升戰(zhàn)略威懾,用技術優(yōu)勢對沖潛在數量劣勢的關鍵動作。
有人把美國當前的巨額軍費和國內經濟社會問題放在一起看,警告它可能重蹈蘇聯(lián)覆轍,當年蘇聯(lián)把超過GDP15%的資源砸進軍備競賽,最終把自己拖垮了,這種類比,意在提醒過度軍事化對國家長遠發(fā)展的風險。

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
而在美國國內,對高關稅政策也不是鐵板一塊,民調顯示高達六成民眾反對,零售商干脆把增加的成本標為“特朗普稅”轉嫁給消費者,社會共識明顯撕裂,與之相對的,是金磚國家作為一個整體,經濟總量據說已經超過了七國集團。
最終,這場牽涉資源控制、規(guī)則博弈和認知較量的復雜互動,是一方在焦慮驅動下不斷加碼,透支未來;而另一方憑借所謂的戰(zhàn)略定力,依靠自身完整的產業(yè)鏈、關鍵技術的突破以及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數字絲綢之路”等不同的全球理念,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信息來源: 環(huán)球網2025-04-10《1萬億美元,“美國史上最高國防費”流向哪里?》 觀察者網2025-04-30《1500億美元額外軍費咋花?投資造船反導,加強印太戰(zhàn)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