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xiàn)在都在賭,中美到底誰先扛不?。?/stro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目前的狀況是,中國有貨,美國有錢,老美有錢買不了貨,東大有貨卻賣不了,而全球現(xiàn)在的焦點都集中在這里,沒有哪個國家愿意把籌碼,全部梭哈出去,都認為中美有底牌沒亮。

現(xiàn)
在全球都在盯著中美這場經濟拉鋸戰(zhàn),就像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國手里攥著制造業(yè)的“王牌”,美國則握著美元霸權的“核武器”,兩邊都在硬扛,誰也不愿意先低頭。

場博弈的核心矛盾,說白了就是中國有貨卻賣不出去,美國有錢卻買不到東西,全球產業(yè)鏈被生生扯成了兩半,誰先扛不住就看誰的底牌先打光。

看美國這邊,特朗普一上臺就揮舞關稅大棒,對華加征的關稅已經漲到了145%,這相當于給中美貿易裝上了一道鐵閘。美國的算盤打得很精,想通過關稅把制造業(yè)逼回本土,可結果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國消費者發(fā)現(xiàn),從家電到日用品,價格都在瘋漲,每個家庭每年要多掏3800美元,更要命的是,美國國債已經堆到了36.2萬億美元,利息支出比軍費還高,政府只能拆東墻補西墻,靠借新債還舊債過日子。

聯(lián)儲為了壓通脹,把利率提到了22年的最高點,可經濟卻像泄了氣的皮球,一季度GDP直接萎縮了0.3%,股市、債市、匯市一起崩盤,美元霸權的根基都在搖晃。

說說中國,雖然出口被美國關稅壓得喘不過氣,一季度對美順差減少了不少,但中國早就開始“兩條腿走路”。

方面,通過一帶一路和金磚國家開拓新市場,3月的貨物貿易順差還有6034億元,說明供應鏈的韌性還在。另一方面,國內大搞基建和消費刺激,新能源汽車、光伏這些產業(yè)逆勢增長,成了新的經濟引擎。

過,中國也有自己的難題,房地產市場還沒完全企穩(wěn),地方債務壓力不小,消費復蘇的速度也沒達到預期。但和美國比起來,中國的財政赤字率只有6.7%,債務占GDP的73.3%,家底明顯更厚實。

場博弈的關鍵,其實是看誰能先打破僵局,美國的底牌是美元霸權和盟友體系,但現(xiàn)在連日韓都開始拆臺,印度雖然跪得快,但也只是個“小角色”。

國的底牌則是完整的產業(yè)鏈和14億人口的大市場,再加上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從數(shù)據來看,高盛預測2025年中國GDP增速能達到4%,美國只有0.5%,中國的增長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

過,全球其他國家也不傻,誰都不想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歐盟在中美之間玩平衡,東南亞國家忙著承接產業(yè)鏈轉移,印度更是想趁機撿漏,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中美誰也不可能徹底倒下,這場博弈最終會變成一場持久戰(zhàn)。

像下棋一樣,雙方都在布局,都在等對方犯錯,美國的問題是債務和通脹,中國的問題是內需和轉型,誰能先解決自己的短板,誰就能笑到最后。

場對決沒有裁判,也沒有觀眾,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誰先扛不住,全球經濟都會經歷一場劇痛,而那些想坐收漁翁之利的國家,最后可能連湯都喝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