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告急!突發(fā)停航潮之后,美國零售巨頭“搶貨”,跨太平洋航線或再迎爆倉與高運價

在特朗普政府挑起的新一輪對華關稅戰(zhàn)背景下,中美之間的貿易與物流鏈條正在經歷一場劇烈震蕩。從中國發(fā)往美國的貨物大幅下滑,航運市場也同步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停航和航次取消潮。然而,正當供給端急速收縮之際,美國國內卻可能因庫存告急而悄然掀起了一場“搶貨潮”,這可能將使跨太平洋航運市場再度迎來一波市場高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關稅戰(zhàn)下出口驟減與停航潮爆發(fā)

隨著美國政府4月多次宣布對中國商品累計加征高達145%的高額關稅,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迅速升級。根據(jù)海事可視化平臺Vizion與數(shù)據(jù)分析機構Dun & Bradstreet的最新數(shù)據(jù),自4月21日至28日一周內,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訂艙量較3月同期驟降近54%。

受此影響,航運公司迅速做出反應,跨太平洋航線出現(xiàn)了罕見的大規(guī)模停航潮。航運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在其最新發(fā)布的《Sunday Spotlight》報告中指出,亞洲至北美東岸航線上原定5月5日出發(fā)的航班中,已有42%的運力被取消,僅一周時間,空班比例就增加了7個百分點。而在亞洲至北美西岸航線,原定4月28日出發(fā)的航班取消比例達到28%,相較一周前的13%幾乎翻倍。()

與此同時,航運情報公司eeSea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4月7日至21日兩周內,跨太平洋航線的港口掛靠次數(shù)下降了超過25%。多家船公司,包括ZIM、地中海航運(MSC)、以及Premier Alliance成員HMM、ONE和陽明,都宣布了不同程度的航線停航與艙位削減。()

Sea-Intelligence分析指出,本輪空班潮的特點是通知時間極短,托運人難以及時應對,與以往春節(jié)或國慶黃金周后的季節(jié)性調整完全不同,是貿易政策突變直接引發(fā)的系統(tǒng)性撤班。

美國零售庫存見頂,緊急補貨信號釋放

與此同時,在航運市場急劇降溫的同時,美國零售業(yè)的庫存水平或許已經開始在逼近警戒線。

據(jù)多家媒體報道在近期舉辦的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多家中國出口商透露,包括沃爾瑪(Walmart)、塔吉特(Target)和家得寶(Home Depot)在內的美國大型零售商,已通知中國供應商恢復此前因關稅中斷的貨物發(fā)運,并表示關稅成本將由美方買家承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背后,是4月21日三大零售商CEO親赴白宮,與特朗普總統(tǒng)就關稅政策直接會談的結果。美國媒體報道指出,這場閉門會議后,沃爾瑪?shù)攘闶凵萄杆俨扇×诵袆?,以防止在夏季采購季到來之際出現(xiàn)供應鏈斷裂。

另據(jù)央視新聞報道,亞馬遜還宣布將開始標注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商品額外成本。據(jù)了解,亞馬遜將很快“在產品標價旁明確顯示關稅所占金額比例”。這一舉措或將直接向美國消費者展示特朗普關稅政策如何推高商品價格。

4月29日,特朗普政府當日對亞馬遜發(fā)起猛烈抨擊。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稱此舉是“敵對的政治行為”。

美國國家零售聯(lián)合會(NRF)此前在報告中曾預測,2025年下半年美國進口貨運量將下降15%-20%。但最新港口數(shù)據(jù)表明,實際下降速度遠超預期。NRF警告稱,如果供應鏈持續(xù)受阻,美國零售市場將在5月中旬出現(xiàn)首輪貨源短缺,家居、服裝、電子消費品等高頻品類尤為脆弱。

央視新聞報道,美國洛杉磯港執(zhí)行董事 吉恩·塞羅卡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進入5月份,我們預計下周(抵達洛杉磯港的)貨物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5%。就整個5月而言,80多艘計劃抵達的貨運船只,已經有17艘被取消了。這將給洛杉磯港周邊的供應鏈,以及勞動力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塞羅卡表示,由于美國零售商在關稅政策出臺前已經囤貨,發(fā)貨量減少的負面影響預計將在5到7周后開始顯現(xià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期跟蹤美國零售庫存波動狀況的縱騰集團表示,“實際情況比這個預測還要嚴重,就在解放日宣布那周,美國進口集裝箱跌至50萬TEU,已回落至近兩年最低點。同比持續(xù)增長預計在4月就提前結束,比預測提早一個月。結合中國與東南亞出貨數(shù)據(jù)判斷,美國零售批發(fā)庫存增速將在4月放緩并見頂。而進口貨柜數(shù)量領先當?shù)貛齑嫠揭粋€月,那意味著5月美國的庫存將迎來首輪缺貨拐點?!?/stro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實際上如上文所述的零售商方面的緊急補貨行動,清晰地釋放出了供應鏈將從極端緊縮轉向快速補倉的新信號。

中國貨物無可替代

不僅如此,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供應鏈管理教授Jason Miller警告稱,由于無法在短期內通過越南、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完全替代中國貨源,美國港口可能無法彌補30%-60%的進口量損失。

不僅如此,中國在多種關鍵進口商品類別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按照美國《協(xié)調關稅表》(HTS)分類,中國貨源在塑料制品(含玩具、家居用品、個人護理用品)、家具、核反應堆設備、電子產品、鋼鐵制品、運動器材等領域的市場份額均達到40%以上,其中玩具與運動器材類商品高達88%。

在此背景下,如果不盡快降低關稅讓中國貨物進入美國。那么美國港口也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根據(jù)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數(shù)據(jù),2024年,中國貨物占洛杉磯港總箱量的51%,占鄰近長灘港總量的61%,在紐瓦克港(新澤西州)則占23%。此外,塔科馬(47%)、奧克蘭(37%)、西雅圖(36%)、查爾斯頓(21%)及諾???紐波特紐斯(18%)等主要港口也高度依賴中國貨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Jason Miller指出:“除非145%的對華關稅在近期(比如本周)取消,否則很難避免港口周邊地區(qū)就業(yè)崗位大量流失,影響將波及碼頭卡車司機、倉儲工人乃至餐飲等相關行業(yè)?!?/p>

實際上,近日,美國西海岸碼頭工人聯(lián)合會(ILWU)就公開譴責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輪關稅政策,警告稱,這些“魯莽而短視”的措施不僅威脅到美國全球貿易的穩(wěn)定,還可能引發(fā)大規(guī)模失業(yè)潮,進一步加重普通工薪家庭的經濟負擔。

ILWU在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中指出:“關稅就是稅收。這些以及其他魯莽、短視的政策已經開始摧毀美國工人,破壞關鍵經濟領域,同時讓少數(shù)富豪階層受益,普通家庭卻在承受代價。當前的關稅政策無異于對工人階級的直接攻擊,必須堅決反對?!?/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突發(fā)需求反彈,供應鏈或再度“爆艙”

隨著補貨潮的啟動,本已脆弱的跨太平洋航運體系將面臨巨大壓力。

根據(jù)Sea-Intelligence的分析,目前航運公司大量撤航與壓縮運力,使得航線頻次無法快速恢復。如果短期內大量集裝箱集中到港,必然推高卸貨等待時間,加劇碼頭擁堵,導致供應鏈整體效率下降。

同時港口接卸能力與內陸轉運資源在前期削減后,冗余空間非常有限,大量貨物積壓將導致內陸配送體系進一步延遲,整體供應鏈風險顯著上升。

在供給側彈性嚴重受損的背景下,集裝箱運價也有可能迎來新一輪上漲。Sea-Intelligence警告稱,如果貨量恢復速度超過運力恢復速度,跨太平洋即期運價可能重新站上疫情高點。

換言之,繼停航潮之后,航運市場可能很快面臨反向沖擊:爆倉、擁堵、運價飆升的連鎖反應。

關稅戰(zhàn)已嚴重消耗全球供應鏈彈性

今年以來,美國對華關稅戰(zhàn)對全球航運供應鏈造成的破壞程度,已被多家行業(yè)機構反復強調。

關稅沖突導致航運公司頻繁調整航線與班次,港口與倉儲體系冗余能力下降,全球供應鏈區(qū)域化趨勢加速,但短期內難以替代傳統(tǒng)中美大通道。全球供應鏈的彈性已經明顯削弱。

根據(jù)縱騰集團的供應鏈分析報告,美國進口貨柜量自3月下旬起連續(xù)下滑,預計5月美國主要消費品類的庫銷比將觸及短期高點,隨后快速下滑,部分消費品類別如電子、服裝、家居等領域將最早出現(xiàn)補貨缺口。

這場“庫存戰(zhàn)”本質上成為了中美之間供應鏈韌性與耐力的雙向壓力測試。

出口企業(yè)應對建議

在當前局勢下,信德海事網建議廣大出口商與航運企業(yè)務必高度警惕,并提前布局:

  • 提前鎖定艙位與運力,盡量避開6–7月旺季高峰期間潛在的運價暴漲;

  • 多渠道發(fā)貨,布局加拿大發(fā)運、墨西哥轉運等新通道,分散風險;

  • 動態(tài)調整庫存結構與現(xiàn)金流管理,靈活應對市場需求變化;

  • 關注中美貿易談判動向,及時調整出口計劃與供應鏈部署;

  • 建立區(qū)域化梯度庫存體系,增強供應鏈的韌性與抗沖擊能力。

隨著補貨潮啟動、航運需求回暖,全球供應鏈將在未來幾個月經歷一輪劇烈震蕩。靈活應對、科學布局,才能在這場動蕩中搶占先機。

風暴已至,唯有主動出擊,方能立于潮頭。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后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fā)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

聯(lián)系主編:陳洋1599851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