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在近日的電視采訪中,聲稱中國一直在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軍事實力,并拋出 “中國高超聲速導彈開戰(zhàn)前20分鐘摧毀美國航母”假設,其實這已經不是美軍第一次渲染炒作“中國威脅論”了。其無非是想要引導國內輿論,爭取更多的軍費罷了。

赫格塞斯,這位曾被特朗普力挺的防長,從 2024 年底提名階段就反復強調 “中國軍力專為擊敗美國而建”,上任三個月內更五度在公開場合渲染解放軍反艦能力。與其說他在唱衰美軍,不如說是用危機敘事為五角大樓的預算擴張鋪路 —— 畢竟 2026 財年軍費要沖頂萬億美元的當口,還有什么比 “中國導彈威脅” 更能讓國會老爺們痛快掏錢?更何況,他在說這話時,美國海軍正把激光武器研發(fā)預算挪到 “對抗反艦導彈” 項目,那不得有點輿論支持下?
這番言論在美國倒是沒引起什么波瀾,畢竟老話題了不是,沒熱度了。不過遠在大洋彼岸的印度那可不樂意聽了。印度《歐亞時報》的評論員特意發(fā)布了智庫專家的專業(yè)分析對赫格賽斯言論予以了反駁。
這就很魔幻了,最先跳腳反駁的并非被點名的中國,而是自詡 “印度洋主人” 的南亞大國。印度智庫搬出 2005 年美軍擊沉 “美國號” 航母的舊聞,強調 8 萬噸巨艦扛了 25 天實彈打擊才沉沒,卻選擇性忽略了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根本邏輯:航母挨一發(fā)東風 - 26 或許不會沉,但飛行甲板的巨大凹坑就足以讓艦載機變成擺設,而維修周期足以讓戰(zhàn)爭塵埃落定。至于他們寄予厚望的激光武器,美軍自己都承認現(xiàn)有 500 千瓦級設備只能在晴好天氣攔截巡航導彈,離對抗 5 馬赫的 “航母殺手” 差著十萬八千里。
印度人不樂意倒也容易理解,畢竟他們現(xiàn)在舉國陷入了航母強國的美好夢想中。印度第三艘國產航母從 6 萬噸電磁彈射縮水成 4.5 萬噸滑躍甲板,陣風艦載機還沒列裝,中國福建艦已開始海試。更扎心的是,部署在云貴高原的東風 - 26 反艦型號,射程足以覆蓋印度東西海岸所有軍港 —— 這相當于把印度雙航母戰(zhàn)略的咽喉捏在了掌心。所以當赫格塞斯說 “15 枚導彈20分鐘滅美航母” 時,新德里聽到的潛臺詞是 “打印度航母只需個位數(shù)”。
這場爭論最諷刺的地方,莫過于中美都在埋頭造新航母。福建艦剛下水,疑似核動力超級航母的分段又現(xiàn)身船廠;美軍則計劃 2040 年將艦隊擴至 350 艘。當印度還在為 “航母過時論” 患得患失時,真正的海洋博弈者早已明白:武器代差固然重要,但體系作戰(zhàn)才是勝負手。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威懾力,從來不在單發(fā)毀傷,而在于與衛(wèi)星偵察、電磁壓制、水下監(jiān)聽網(wǎng)共同織就的天羅地網(wǎng)。
赫格塞斯的“危言聳聽”與印度人的“氣急敗壞”,恰似硬幣的兩面,不過是各自的戰(zhàn)略目標和軍力追求不一致罷了。當美國發(fā)現(xiàn)航母霸權不再絕對,當印度驚覺區(qū)域野心遭遇降維打擊,或許該重溫克勞塞維茨的告誡:戰(zhàn)爭從來是政治的延續(xù)。中國默默矗立的國之重器,真正要威懾的,從來不是某型武器或某艘戰(zhàn)艦,而是某些國家依然根深蒂固的大艦巨炮就可以欺辱他人的思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