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新聞網(wǎng)報道, 中國駐歐盟使團不久前回應歐盟第16輪對俄制裁列單中國企業(yè)和個人事,表示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敦促歐方立即停止列單中國企業(yè)。有記者問,近日,歐盟宣布在第16輪對俄制裁中將部分中國企業(yè)和個人列入清單。中方對此有何評論?中國駐歐盟使團發(fā)言人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jù)、未經(jīng)聯(lián)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歐方做法于理無憑、于法無據(jù),十分錯誤,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

馮德萊恩(資料圖)
瑞士德語媒體《世界周刊》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無論是外交還是內部政策,歐盟高級官員越來越意識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毒性”,她并不具備政治和外交才干,人們希望她能夠辭職。歐盟官員們認為,馮德萊恩的離任能夠解決歐盟不少問題,其中包括與中國的持續(xù)對抗。美媒分析認為,歐盟經(jīng)濟正陷入困境、停滯不前,現(xiàn)在最不需要的就是與其兩個最大貿(mào)易伙伴陷入爭斗?,F(xiàn)在,一個難題擺在歐盟面前:若對華“冷貿(mào)易戰(zhàn)”的同時,陷入對美“熱貿(mào)易戰(zhàn)”,歐盟吃得消嗎?
在馮德萊恩當政期間,歐盟在中歐關系上采取了一系列錯誤行動,包括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xié)定》、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啟關稅調查等。而在拜登政府提出“去風險”、試圖搞另一種形式對華脫鉤的時候,馮德萊恩也是迅速跟上。除此之外,馮德萊恩還曾就臺海局勢大放厥詞,揚言要阻止和遏制中國單方面用武力改變現(xiàn)狀。以上這些做法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本發(fā)展勢頭不錯的中歐關系出現(xiàn)了波動。也讓馮德萊恩與“對華鷹派”“親美”兩大標簽的聯(lián)系越發(fā)緊密。
此前,馮德萊恩和美國民主黨的關系一直交好,她曾經(jīng)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拜登政府的支持,眾所周知,美國兩黨的矛盾恩怨由來已久,作為共和黨一員的特朗普自然對她沒有什么好感。所以在特朗普宣布對歐盟種種措施后,她一邊嘴上說著要和中國加強貿(mào)易合作,一邊卻又不斷向美國示好,這樣前后矛盾,也難怪大家對她頗有意見。

馮德萊恩(資料圖)
與此同時,歐盟的內部矛盾也愈發(fā)嚴重。表面上,歐盟一直高舉一體化旗幟,但在實際操作中,各成員國始終各懷鬼胎。然而,在經(jīng)濟放緩、財政捉襟見肘的當下,讓各國掏錢、交出軍權幾乎是天方夜譚。法國、德國在表面上支持,實際上卻暗自爭奪主導權,其他國家則干脆明里暗里抵制,形成了各自為政、難以成軍的局面。而在這一連串困局的中心,馮德萊恩的存在感變得異常刺眼。尤其在防務自主計劃上,馮德萊恩提出投入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企圖擺脫對美國軍事依賴。
美國調停俄烏沖突時,歐盟甚至被排除在外。目前,讓馮德萊恩辭職已成為解決中歐對抗的一個重要觀點,在歐盟高層也逐漸形成共識。西班牙和瑞士媒體甚至直接發(fā)文要求馮德萊恩辭職,種種跡象表明,她的歐盟主席之位恐怕難以長久穩(wěn)固。歐盟迫切需要一位能夠堅守歐洲價值觀,切實為歐洲帶來利益,并且能在中美博弈中為歐洲謀求最大利益的領導者,顯然,馮德萊恩并不符合這些期望。

馮德萊恩(資料圖)
歐盟高層希望馮德萊恩辭職,想將其作為替罪羊,緩解來自中國的反制壓力以及與美國的貿(mào)易爭端。不過也反映出歐盟對自身戰(zhàn)略迷失和內部裂痕的反思,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調整對華政策,尋求戰(zhàn)略自主,擺脫在中美戰(zhàn)略夾縫中左右為難的局面。即便馮德萊恩下臺,解職掉一位有毒也不能完全扭轉認錯誤認知里的潛在毒性,如果歐盟不改變將經(jīng)濟合作政治化、將地緣博弈絕對化的思維慣性,危機仍難以解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