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貴婦”最愛逛的商場正式易主。

日前,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公示稱,博裕五期美元基金通過其關聯方擬收購北京SKP部分股權,目前尚未公布交易金額。

作為中國高端商場的標桿,北京SKP商場曾長期穩(wěn)居全國商場榜首。然而,在奢侈品市場降溫、競爭對手崛起以及實體零售整體承壓的多重挑戰(zhàn)下,“店王”似乎顯露出疲態(tài)。

“全球店王”賣了

“全球店王”北京SKP的部分股權要賣掉了。

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4月30日披露了“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收購北京華聯(SKP)百貨有限公司股權案”,公示期至2025年5月9日。交易后,博裕五期美元基金關聯方通過財務投資間接取得北京SKP的42%-45%股權。

此前有報道稱,整個SKP商場業(yè)務的估值在40億~50億美元之間。

資料顯示,北京SKP的前身為華聯新光百貨(北京)有限公司,是由北京華聯和臺灣新光三越聯手建造的高端商業(yè)項目。2007年,首家新光天地旗艦店在北京開業(yè),引入Prada、Gucci、Chanel、Fendi等多個奢侈品牌。2011年,北京華聯成為新光百貨大股東,次年新光三越退出新光天地。2015年,北京華聯接手新光天地,正式更名為SKP。

北京SKP曾連續(xù)多年位居全國銷冠,SKP成為了中國高端商場的代名詞。

據北京商報報道,2021年前后,北京SKP的銷售額增速較快,其中2017年銷售額為125億元,同比增長30%;2021年銷售額近240億元,同比增長35%。2022年,北京SKP銷售額相較于前一年有所下滑,為239億元;2023年銷售額同比提升約10%達到265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北京SKP以177億元的銷售額超越了英國哈羅德百貨,問鼎全球“店王”。

然而,輝煌背后也有隱憂。受高端消費品市場下滑等因素影響,有業(yè)內人士透露,2024年北京SKP銷售額或下跌17%至220億元左右,較2023年的265億元下滑約45億元。SKP的銷售神話在去年被南京德基廣場打破。

奢侈品消費降溫

有業(yè)界人士指出,如果北京華聯有意出售SKP,如今算是高位拋售的好時機。2025年高奢市場寒意延續(xù),該寒意進一步傳遞至重奢商場,帶來不確定的營業(yè)因素。

北京SKP一直都是商業(yè)地產界的傳奇,自2011年起,連續(xù)13年蟬聯中國單體商場銷售冠軍寶座的“店王”。不過SKP的銷售神話在2024年被南京德基廣場打破。

多家媒體報道,2024年北京SKP銷售額同比下降17%至220億元,而南京德基廣場2024年全年銷售額達到245億元,成為國內高端商業(yè)銷售額第一名。

除了北京SKP外,其他高端商場業(yè)績也出現了下滑。

據恒隆地產發(fā)布的財報,旗下兩大主要高端商場——上海恒隆廣場和上海港匯恒隆廣場,2024年收入分別下降6%和3%,租戶銷售額分別下滑22%、13%;同報告期,太古地產財報顯示,旗下商場除了上海前灘太古里之外,其他商場的零售銷售額同比均全員下跌。

同時,在奢侈品集團披露的2025年Q1財報數據中,市場并沒有看到回暖現象出現。2025年第一季度,LVMH集團銷售額下跌3%,亞洲市場(不包括日本)的營收則下降了11%,遠超分析師預期的4.69%下降;開云集團銷售額跌14%,亞太市場繼續(xù)疲軟,同比大跌25%,為跌幅最高的地區(qū)市場。

在這背后,中國奢侈品消費正在經歷一場明顯的降溫。胡潤研究院3月21日發(fā)布的《2025胡潤至尚優(yōu)品—中國高凈值人群品質生活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內地高端消費市場規(guī)模同比下降2%,至1.63萬億元,以高端珠寶、腕表和箱包為代表的傳統奢侈品市場跌幅超過8%。

此外,中國高凈值人群消費結構也正在發(fā)生變化。胡潤報告指出,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中國高凈值人群正在從傳統奢侈品轉向更具體驗感和服務價值的消費,精神層面的滿足成為核心增長動力,其中黃金是中國高凈值人群目前的投資首選。

在此背景下,如收購完成,北京SKP通過博裕五期美元基金資本和資源的注入,是否還能重回“店王”寶座將是一個問號。

博裕資本補全高端商業(yè)地產版圖

再來看看收購方博裕資本。

作為一家老牌PE,博裕在資本市場中名氣頗高。成立于2010年,在開曼群島注冊,由中國平安集團前總經理張子欣、TPG資本前中國區(qū)高管馬雪征、高盛直接投資部的江志成以及前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合伙人童小幪等人聯合創(chuàng)立。這些創(chuàng)始人在金融和投資領域擁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目前博裕資本管理規(guī)模近100億美元,其專注于大中華區(qū)私募股權投資,投資策略聚焦于“高增長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十幾年時間打造出一張覆蓋科技、消費、醫(yī)療、地產的資本網絡。

2012年,博裕資本與多家投資機構共同投資阿里巴巴集團20億美元,購入5.6%股份。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和發(fā)展,博裕資本獲得了豐厚回報。

博裕資本與地產行業(yè)亦關系緊密。早在2017年,博裕資本就斥資15億元投資了萬科旗下的物業(yè)公司萬物云。2021年,萬物云的估值一路飆升,博裕資本也適時轉讓了所持7.6%萬物云股權,總對價69.95億元。

2021年底,博裕資本以37.34億港元對價,取得了金科股份旗下物業(yè)公司金科服務22.69%股權。此后,博裕資本不斷加碼,先后通過要約收購、法拍等方式增持金科服務股權,目前持股比例已增至55.91%,成為金科服務實控人。

在消費零售領域中,博裕資本近年來更是收購動作頻繁,先后投資了小紅書、FoodBowl、SHEIN、萬世縱橫物流、極兔速遞等,如今入主SKP或將直接形成“流量-消費-履約”閉環(huán)。從過往投資來看,博裕資本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財務投資者。

部分內容參考自:每日經濟新聞、中國房地產報、投中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