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印度是和美國簽訂貿易協(xié)議的第一個國家,原來是印度的宗主國大英拔了頭籌。
就在剛剛,特朗普宣布與英國的貿易協(xié)議。

這份協(xié)議看起來很好笑,英國對美國的商品實際上不征收關稅,而且美國與英國有貿易順差。
實質上雙方都有長遠計算,英國是剛分手(脫歐)的人,急需新對象證明自己過得更好;美國看準了機會,挑了個最好說話的下手,既能快速達成協(xié)議,又能給其他國家“打個樣”,又能給議會和選民交代了,底氣直接拉滿。
這才一個月而已。
這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將是標志性的,這是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以來達成的第一份貿易協(xié)議。
下一個達成協(xié)議的,局長猜測是印度。這次印巴戰(zhàn)爭,東大一款普通的單發(fā)中型機,對歐洲頂級戰(zhàn)機形成徹底碾壓,印度要被逼購買美國最先進的戰(zhàn)斗機了。
最讓局長驚訝的是還是大英攪屎棍+兩頭押注操作。
在這里科普一下,英國攪屎棍外號怎么來的。
在殖民時代到處挖坑,比如在印度故意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分到不同地區(qū),在中東隨手畫線分割國家(比如把庫爾德人分散到四國),導致這些地方至今打來打去。英國人拍拍屁股走了,還得意:“你看,他們沒我就不行吧?”
作為島國,它最愛在歐洲大陸搞“拉弱打強”——拿破侖崛起就聯(lián)合俄國普魯士圍毆,德國強大了又和法國俄國結盟。本質上就是不讓歐洲大陸團結,方便自己當“和事佬”收保護費。
中美兩頭押注操作就更絕了,兩頭吃紅利。
當年中國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時,英國也是搶了第一個。
英國早就想把倫敦打造成人民幣在歐洲的離岸中心,加入亞投行能加強和中國金融合作。比如2014年英國第一個發(fā)行人民幣主權債券,加入亞投行后還能幫中國發(fā)債融資,鞏固倫敦的金融地位。
最近倫敦清算所也接受美元歐元計價的中國國債做抵押品,估計測試一段時間流動性就放開人民幣計價國債抵押了,抓緊推動倫敦離岸人民幣中心。
這是在下一盤大棋——通過讓人民幣資產進入國際抵押品池,把倫敦變成歐洲人買賣人民幣資產的“批發(fā)市場”。比如德國企業(yè)想借人民幣,不用跑上海,直接在倫敦就能搞定。
英國既在G7站隊西方,又偷偷給中國開金融后門,這種“騎墻”戰(zhàn)術反而讓它成了中美都想拉攏的中間人,國際話語權不降反升。
最后:
局長想起《雍正王朝》佟氏家族兩頭押注。
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為了佟氏家族的利益,首相佟國維滿倉了實力明顯的八爺黨,但是又為了保險起見,讓自己的侄兒隆科多去滿倉冷門的四爺黨做風險對沖。
諸葛家族的分仕三方策略,諸葛亮在蜀,哥哥諸葛瑾在吳,族弟諸葛誕在魏,這也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押注。
這就是黑天鵝事件前夕期權的雙買三買策略,一方大虧,另外一方就是幾百倍的收益,這是真正的舍一得萬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