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青島發(fā)生了極其荒唐的一幕,一老人因為走路打電話突然轉(zhuǎn)身,撞到了身后的行人,老人摔倒骨折,后經(jīng)南京法院調(diào)解:行人未保持安全距離,賠償老人70000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聽說過車輛行駛要保持安全距離的,沒聽說過行人走路也要保持安全距離的,真是應了那句話,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這起案件,本來是沒有引發(fā)關注的,但當?shù)仉娨暸_為了宣傳法院的這一‘豐功偉績’,特意把這起案件當成一起典型普法欄目,在電視臺大肆宣傳,這才進入大眾視野。

可能在當?shù)仉娨暸_和法院看來,這起案件的判罰,公平公正,合理合法,既給了老人一個交代,又給了行人一個教訓,是一起值得驕傲的審判,絲毫沒覺得這樣的判罰會給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把這起案件的性質(zhì)和當年的‘彭宇案’做對比,當年,彭宇一案讓老人摔倒后無人敢扶,如今,這起案件有可能讓年輕人從此對老人敬而遠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剛一開始,老人的訴求并不是70000元,而是要求行人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醫(yī)療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等各項損失188845.16元),后經(jīng)過法院調(diào)解,行人才只需要承擔70000元。

70000元,對于有錢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兩三年,甚至是四五年的收入,放在任何普通人身上,都比吃了一只蒼蠅還難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京法院的判罰,再一次讓人看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和稀泥式的判決(各打五十大板),典型的誰弱誰有理,請問行人何錯之有,妥妥的無妄之災,可能在他的一輩子里,從來都沒有聽說過走路也要保持安全距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走路保持安全距離‘’,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現(xiàn)實,我們熟知的春運、煙花表演、演唱會、球賽等等,都是人擠人,請問,怎么做到保持安全距離?

讓行人走路保持安全距離,簡直就是一個荒唐的笑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試想一下,你在路上走的好好的,突然你前面的人轉(zhuǎn)身撞到你,啪的一聲,手機掉地上摔壞了,撞到你不說,還要讓你賠償手機,請問你會是什么感受?

這起案件的判罰,有可能讓這種碰瓷成為現(xiàn)實,只要拿一個破手機,就可以上街肆無忌憚的碰瓷了,訛一個是一個,不但沒有風險,還能得到法院的支持,想想都讓人覺得可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這起案件,老人告行人承擔全部責任并不是重點,重點是法院的態(tài)度,就跟當年‘彭宇案’一樣,彭宇到底有沒有碰到老人,其實并不是重點,重點是法官說的那句話——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扶。

也許原話不是這句,但大概意思如此,法官用惡意的揣測否認他人的助人為樂,否認他人的好人好事,這才是讓眾人寒心的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顯然這起判罰,同樣如此,南京法院打破了眾人的兩個基本認知,第一,行人走路是要保持安全距離的。第二,前面的人突然轉(zhuǎn)身撞你,你是要負責任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此以后,不僅僅是老人摔倒了敢不敢扶的問題,恐怕所有年輕人都要跟老人保持安全距離了,誰敢靠近老人?說不定就惹禍上身了。

真的希望有的執(zhí)法部門在執(zhí)法過程中,少一點和稀泥,多一點秉公執(zhí)法,只有這樣,社會風氣才會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