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干不下去了!”

這聲嘆息,近日因杭州銀行行長虞利明突然辭任的消息再次被放大。令人意外的是,該行 2024 年財報顯示,營業(yè)收入、凈利潤等核心指標均呈兩位數增長。在這樣的業(yè)績背景下,高管離職的消息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

這并非孤例。數據顯示,2025 年銀行整體離職率已達 19%,新員工流失率更是高達 70%。自 2020 年興起的微博超話 #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 #,至今已有 11 萬條發(fā)帖、9.3 萬人加入討論。曾經被視為 “金飯碗” 的銀行業(yè),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制度化、標準化、高壓化” 的工作環(huán)境,像無形的枷鎖困住了銀行人。今年 3 月離職的南有騏跡,在農行工作時工位頂上 360 度無死角的監(jiān)控攝像頭,讓他時刻處于緊張狀態(tài)。“連咳嗽都要控制音量,生怕被投訴服務態(tài)度?!?作為柜員,他被禁止使用手機,一旦違規(guī)就面臨罰款。每天 7 點半開始的晨會,結束后便進入 “戰(zhàn)時狀態(tài)”,忙到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18 點下班后,還要整理傳票、學習合規(guī)文件,平均 20 點才能離開網點。

比物理束縛更壓抑的是精神壓力。楊沈儀 2020 年入職某國有銀行,一直從事柜員工作。隨著考核指標逐年增加,她的壓力與日俱增。貸款任務像座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既無背景也無資源的她,即便有幾個大客戶也難以支撐業(yè)績達標。業(yè)績排名長期墊底的她,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崩潰大哭。

這種現象的背后,是行業(yè)變革的大趨勢。2015 年利率市場化推進、互聯網金融崛起,傳統(tǒng)銀行 “躺著賺錢” 的時代終結。從這一年起,銀行業(yè)陷入高管離職潮,2015 年有 50 多位銀行高管離職,2016 年增至 100 多人。2020 年新冠疫情疊加金融科技爆發(fā),員工離職潮再次來襲。截至 2024 年中期,42 家 A 股上市銀行員工數量共減少超 3 萬人。

薪酬斷崖式下跌加劇了人才流失。近半數銀行人人均薪酬同比下降,最大降幅超 14%。江楠 2022 年研究生畢業(yè)后進入銀行,起初月均收入兩三萬。但 2023 年 “降本增效” 政策實施后,她的績效收入大幅縮水,只能靠 2800 元底薪生活,最終無奈離職。

降薪與無法完成的 KPI 形成 “雙重打擊”。張銘 2023 年入職某國有銀行后,被各項營銷任務壓得喘不過氣。為了完成黃金銷售任務,她甚至自掏腰包購買。行長每天在工作群里通報業(yè)績,未達標者面臨約談、罰款、扣績效。在巨大壓力下,她今年 2 月選擇離開。

長期高壓環(huán)境對員工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Lucia 在銀行工作一年多,體檢時查出甲狀腺結節(jié)、乳腺結節(jié)和腎結晶。網友如少女的朋友在前臺工作兩年,因長期面對客戶的不理解和大量重復性工作,患上重度抑郁,經過心理治療才逐漸好轉。

當 “金飯碗” 變成 “鋼絲碗”,銀行若想留住人才,需從根本上破局。只有讓員工感受到尊嚴與成長空間,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畢竟,銀行只是一份工作,而非束縛身心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