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菲特99.4%的財富,是50歲以后賺取的;95%的財富,是60歲以后賺取的。(具體見下圖)

這一驚人事實背后隱藏著對每個人都至關(guān)重要的財富哲學:
關(guān)于賺錢,你還年輕,無論你現(xiàn)在幾歲。
2、真正的財富增長往往是非線性的,它遵循指數(shù)增長的軌跡。
在這條曲線上,前期的增長看似緩慢,但隨著時間推移,積累效應(yīng)逐漸顯現(xiàn),最終呈現(xiàn)出驚人的爆發(fā)力。
然而,大部分人無法堅持到復利的曲線變得陡峭的時候。

3、為什么許多人在財富積累的長跑中半途而廢?就是因為永遠無法邁過財富指數(shù)增長前的"低回報平原"。
當30歲的年輕投資者看到自己的10萬元投資一年只增長1萬元,而同齡的創(chuàng)業(yè)者可能一夜暴富,他很難保持耐心;
當40歲的職場人士經(jīng)過20年打拼只攢下100萬,而前方還需要同樣的時間才能達到第一個1000萬,他很容易放棄。
而當一個人年過五十,可能更會放棄對未來的夢想。
這時,想想巴菲特,他五十歲后又賺到了近200倍的回報。
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要么是年輕的時候嫌自己的本金太少,要么是年長的時候嫌自己的時間太少。
于是,年輕的時候容易去賭,一錯再錯;
年長的時候容易消極,一再錯過。
4、事實上,過去二十年,巴菲特勉強與標普500打平。 可見在一個有效市場長期戰(zhàn)勝指數(shù)多么艱難。

但即使如此,也夠了。
當然,巴菲特的大背景,是美國過去一百年的超級大牛市。他的穿越牛熊,像一列時刻表準確的過山車。
5、“我現(xiàn)在開始還來得及嗎?”——這是許多人在三四十歲時常有的疑問。
我們往往陷入一種認知偏差,錯把起步時間等同于最終成就。
對于普通人來說,只要還有未來的歲月可以積累,就依然處于財富增長的“青年期”。
年輕的本質(zhì),是擁有愿意長期耕耘的耐心和立刻行動的決心,而不是簡單由年齡數(shù)字決定。
哪怕你已不再二十幾歲,只要從現(xiàn)在開始以長期主義的思維去積累資產(chǎn)、知識和經(jīng)驗,你在人生的財富軌跡上依然“很年輕”。
相反,如果一個人年紀輕輕卻拒絕學習和投資,那么在財富增長的維度上,他可能早已“衰老”了。
6、與其空想著“要是早點開始就好了”,不如馬上付諸行動。
焦慮和后悔本身并不能為你創(chuàng)造任何財富,反而會偷走你寶貴的時間這一資產(chǎn)。
現(xiàn)在開始行動,永遠勝過坐以待斃般的擔憂。
我們很多人總想著“等有錢了再投資”“等時機好了再開始”,結(jié)果一次次與時間賦予的復利良機失之交臂。
事實上,無論資金多寡,關(guān)鍵在于養(yǎng)成持續(xù)投入的習慣。
每拖延一年,你未來的財富曲線就少了一分陡峭的潛力;
每立刻行動一天,你就比昨天的自己更接近財務(wù)目標。
記?。?strong>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xiàn)在。
不要讓等待和猶豫成為絆住你財富滾雪球的繩索。
請問,你今年多大啦?
圍觀老喻朋友圈嗎?
請加微信:laoyubrain3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