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有什么作用?
說起運河,有人會想到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還有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運河。 這兩條運河的確是名氣不小,但是從修建的年代和運河的長度來看,我們國家的大運河遠比它們有名的多,可以說在世界運河中都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我國開鑿運河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時期,歷經(jīng)2000多年的發(fā)展與演變,直到21世紀的今天,大運河仍發(fā)揮著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意義。 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說:中國有兩種文化,一個可叫“長城文化”,一個可叫“運河文化”,“長城文化”即隔絕和阻塞的文化,而運河通聯(lián)南北,是“通”的文化。 由此可見,倘若沒有“運河文化”,華夏文明或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雖歷經(jīng)波折險阻,仍綿延不絕,并且生機勃勃,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許多沿岸城市皆是應“運”而生,留下了豐富的名勝古跡、古鎮(zhèn)習俗和民間傳說。 2014年隨著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也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chǎn)項目。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
說起運河,有人會想到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還有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運河。 這兩條運河的確是名氣不小,但是從修建的年代和運河的長度來看,我們國家的大運河遠比它們有名的多,可以說在世界運河中都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我國開鑿運河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時期,歷經(jīng)2000多年的發(fā)展與演變,直到21世紀的今天,大運河仍發(fā)揮著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意義。 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說:中國有兩種文化,一個可叫“長城文化”,一個可叫“運河文化”,“長城文化”即隔絕和阻塞的文化,而運河通聯(lián)南北,是“通”的文化。 由此可見,倘若沒有“運河文化”,華夏文明或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雖歷經(jīng)波折險阻,仍綿延不絕,并且生機勃勃,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許多沿岸城市皆是應“運”而生,留下了豐富的名勝古跡、古鎮(zhèn)習俗和民間傳說。 2014年隨著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也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chǎn)項目。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