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段劉強東深夜請眾騎手吃火鍋的視頻,迅速登上熱搜。
席間,劉強東非常親民,頻頻舉杯向騎手敬酒,騎手向他回敬,他也來者不拒,一飲而盡,給足了面子。
有騎手勸他“意思意思就行了”,但劉強東不同意,堅持一口悶:“咱們可能這輩子就這一次在一起喝酒的機會,下次不知道什么時候了,所以不要留遺憾?!?/p>
身家千億的大老板,如此尊重基層員工,立刻有一位美團的騎手,當著眾人的面兒,脫下了黃色制服,換上了京東的紅色騎手服。
有人說,這些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劉強東在演戲。
這里面或許有演的成分,但劉強東好歹還愿意花點心思在騎手身上,與他們共情,帶來一些情感價值。
凡事論心不論跡,論跡無完人,劉強東有心陪騎手們吃一頓接地氣的火鍋,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已超越了90%的老板。
從昨天開始,與“京東、美團”有關(guān)的話題,至少已上了5個熱搜,網(wǎng)友更是一邊倒地點贊劉強東,無形中給王興造成了巨大壓力。
于是,眾網(wǎng)友紛紛喊話王興,問他敢不敢和騎手一起吃飯?

有網(wǎng)友甚至一語雙關(guān)地調(diào)侃道:東哥來了和騎手打成一片,王興來了和騎手打成一片。
區(qū)別是,前者是從內(nèi)心上打成一片;后者是用肢體打成一片。

為何劉強東與王興,在網(wǎng)上的風評會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答案就在昨天京東發(fā)的那封《公開信》中,京東指出美團有“三宗罪”:
第一宗是對商家,在明知道全國60%飯店不掙錢的狀況下,還瘋狂收取傭金,每年賺取上千億的利潤。
第二宗是對消費者,縱容“幽靈外賣店”,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偷偷銷售毛利高達40%的低品質(zhì)外賣。
第三宗是對騎手,用算法逼迫他們不顧一切地追求效率、危險行駛,致使騎手的事故率是快遞員的三倍。
在京東看來,美團稱霸外賣市場這么多年,商家、騎手、消費者全輸了,唯有美團一家賺得盆滿缽滿。

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
出在王興管理美團的方式上。
王興給人的感覺是一位唯效率論、唯技術(shù)論的企業(yè)家。
有個例證是,王興經(jīng)營企業(yè),從不給員工“畫餅”,也不喜歡談夢想,往好了說叫“務實”,難聽點叫“功利”。有個高管曾向他匯報某個項目的戰(zhàn)略意義,王興卻打斷了該高管,表示自己更希望看到的是“可量化的結(jié)果”,而不是模糊不清的意義。
在數(shù)據(jù)主義、功利主義的驅(qū)動下,美團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打贏了千團大戰(zhàn),將一眾對手踩在腳下,市占率超過70%,形成了幾乎壟斷的優(yōu)勢。這樣的成績,王興當然有驕傲的資本。
但如果這些成績是建立在犧牲他人利益之上呢?美團每年的千億收入,400億利潤,其中有多少是商戶的血汗和騎手的社保?在外賣市場被美團控制的情況下,弱勢的商戶、騎手有能力改變不公平分配規(guī)則嗎?
答案是否定的。
劉強東是高明的“醫(yī)生”,敏銳地找到了美團的“命門”,替騎手、商戶說出了心里話,讓他們看到了改變利益分配規(guī)則的希望,才會引起如此大的關(guān)注度,才會有這么多人與其共情,挺京東、貶美團。

美團是一家賺錢的公司,但不一定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換言之,如果你開一家公司,就資本談資本,不顧社會責任,那么你將落一個“資本邪惡”的怪圈。參照馬克思有關(guān)資本的論述,資本是骯臟、無情,沒有道德血液的。
你以為你在做好事,讓騎手有了工作,商戶多了訂單,但實際上遠遠不夠,并且你的所有,都被標上資本的逐利。比如,《困在算法里的騎手》那篇文章,不就是反思了資本、算法對人性的侵害嗎?
說回本文開頭的問題,王興為什么不敢和騎手一起吃飯喝酒?或許他很難與騎手產(chǎn)生共情,片面地認為有與騎手吃飯作秀的時間,不如思考下如何優(yōu)化算法,繼續(xù)縮短配送時間。股東是高興了,騎手卻遭殃了。
昨天,美團對京東的回復,就很能說明王興的心態(tài),開篇引用了一首詩:

他強由他強,清風坲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這首詩想傳達的意思是王興不在乎京東的“誹謗”,讓子彈飛一會兒,公眾自然能知曉真相。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了美團的傲慢,其深層含義,不就是懶得和你講話了,隨你們說的意思嘛?這是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嗎?
美團及王興的當務之急,是找回同理心,在高度理性、科學的管理體制中,加入一點感性的溫度,與騎手共情、與用戶共情、與商戶共情,而不是盯著一堆冷冰冰的數(shù)據(jù)、報表。
馬云說過,企業(yè)小的時候是個人的,做大了就是社會的??刂浦w量如此龐大的一家企業(yè),王興應當好好想想馬云話中的意思——做企業(yè)是要會做事,但首要是做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