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如果一個人的事業(yè)覆蓋面非常廣,想要取得成功,不大量閱讀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在很狹小的領域做到了專精,他們可能用不著大量閱讀,也能取得成功。

——查理·芒格

你好,我是筆墨之林的阿飛。

2024年5月31日,公司大裁員,我所在的整個部門都被裁掉了。

很多人都在抱怨、抗拒、惶恐甚至焦慮不安,我卻覺得一切皆是緣分,有果必有因,有因也必有果,只需互相祝福即可,前程自有似錦繁花在等著你,又何必糾纏不休,耗人耗己。

6月11日,我騎著摩托車從北京出發(fā)去了秦皇島北戴河,隨后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到達了福建、廣東,隨后又經(jīng)過廣西抵達目的地云南,最后又闖過貴州、重慶、湖南、湖北、河南、山東、河北,回到了北京。

這是我多年來的一個夢想,算是圓滿了,等將來老了回首往事時,也不失為一樁值得拿出來與人說談的美事。

這些年,我改變了許多,看問題不再人云亦云,同時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而所有的變化,都和讀書有關(guān)。

01

大量看書,唯有量變才能引起質(zhì)變

《納瓦爾寶典》里有一句話:我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我唯一真正的朋友就是書。

我小的時候,也不怎么愿意跟別的小伙伴們玩,那時候,讀書幫我打發(fā)掉了大量的孤獨時光。

大約從小學開始,我就喜歡看從家里翻出來的舊書,雖然都是些老式的武俠小說,不過也算得上培養(yǎng)了良好的看書習慣。

到了高中的時候,更是頻繁地從生活費里擠出錢來大量購買《讀者》《青年文摘》等雜志,看一些散文隨筆之類的內(nèi)容。

其實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看書的意義是什么,除了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并沒有想過看書到底有什么用。

直到上了大學以后,因為讀書和寫作,我加入了學校的記者團,開始為校報供稿。

一年后,我當選了校記者團團長,并榮獲了全校社團十佳會長的榮譽。

后來,我的兩篇文章先后被校報的老師拿去參加省里的比賽,分別獲得了文藝類一等獎和評論類三等獎。

大三暑假,記者團的往屆師哥又把我?guī)У搅蓑v訊北京分公司里實習了三個月。

工作后的第三年,我鬼使神差地誤入了商業(yè)培訓領域,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急需惡補大量的商業(yè)常識和知識。一方面,我不斷地向資深的領導和同事請教問題,另一方面,則大量購買了相關(guān)的商業(yè)書籍,開始瘋狂補充營銷。

最終,我在那家公司留了下來,并得到了重用,甚至兩年后還讓我做了內(nèi)容負責人。

那時候,我并沒有想過,這些和讀書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會在我今后找工作甚至工作中給我?guī)矶啻蟮膬?yōu)勢。

如今回頭看,所有的機遇與收獲,并非因為無緣無故的運氣,而是多年的讀書和寫作所積累出來的能力和特長換來的。

02

看書方法,一定要避免的四大誤區(q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對于讀書同樣如此,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技巧能夠幫助我們大幅度提升看書的效率和收益。

我以前沒有想過類似的問題,所以走了很長一段彎路,總是會被讀了就忘,讀了很多書也沒感覺有什么很大的變化,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所困擾。

比如,從2016年至今,我的電子書部分都是在微信讀書上看的,主頁顯示已經(jīng)讀過了1000+本,讀完了400+本,但如果讓我隨便拿出一本來給別人講講,我真的什么也講不出,有的書是好像肚子里有些東西,但也不知道怎么開口;還有的書是幾乎已經(jīng)忘光了里面的內(nèi)容,更是無從講起。

我復盤總結(jié)了自己過去的閱讀誤區(qū),見文章《看完400本書后,我才逐漸走出了讀書的誤區(qū)》如下:

誤區(qū)一:急功近利,貪圖數(shù)量

年輕的時候,總想著證明自己,以尋求周圍人的認可,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同事,甚至不期而遇的陌生人。

后來,我遇到了《被討厭的勇氣》,于是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

自己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也不需要尋求任何人的認可,所有要做的事情,必是為了自己,唯一要取悅的人,也必是自己。

我不再刻意追求讀書的數(shù)量,讀書多少不是為了讓別人看見,而是為了真真正正地提升自己、豐富自己。

誤區(qū)二:拿起就讀,不求甚解

一直以來,我的閱讀習慣都是拿起一本書來就看,從第一頁一直翻看到最后一頁。偶爾也會寫一些讀后感,但也都是泛泛而談。

兩年前,我遇到了《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之后轉(zhuǎn)變了思維,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輸出能力。盡可能地在讀完一本書之后,去寫寫讀書筆記。

誤區(qū)三:只讀一遍,就說讀過

所有的經(jīng)典之作,都值得反復閱讀,反復揣摩。以《紅樓夢》為例,讀幾十遍上百遍的人不乏少數(shù)。我自己也讀了五遍,但依然不敢以戲謔的口吻說“讀過了”。畢竟“讀過”和“讀懂”之間,隔了不知多少的高山和長河。

誤區(qū)四:不成系統(tǒng),雜亂無章

我在微信讀書上看了一下個人閱讀報告的分析總結(jié),以文學和商業(yè)為主,卻又包含了社會文化、人物傳記、影視原著、武俠小說、歷史、個人成長、心理學等諸多類別的書。很顯然,龐雜無序,不成系統(tǒng)。

斯賓塞曾經(jīng)說過:如果一個人的知識不成體系,那么他知道得越多,就越會感到困惑。

今后讀書,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想到什么讀什么,看到什么讀什么。還是要做規(guī)劃,比如自己想要在哪一個領域內(nèi)有所建樹,便要集中主要精力去攻讀該領域里的經(jīng)典好書。

03

掃清盲點,從瘋狂輸入到穩(wěn)定輸出

為了重點解決看書記不住以及不會用的問題,我開始嘗試著用費曼學習法去看書。

費曼學習法的核心要義是以教帶學,用輸出倒逼輸入,把你所讀到的東西盡可能地用口語化的方式講給別人聽。

為了逼迫自己一定要踐行這種方法,我還組織了一個百日共讀計劃的讀書活動,和幾十個書友用120天的時間共讀五大主題的經(jīng)典好書。

采用的方式便是從閱讀好書到輸出筆記,再到分享交流,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地讀完、讀懂、讀透一本好書。

至于應用問題,我想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后,用里面的方法再去讀其他的書,本身就是學以致用的一種表現(xiàn)。

此外,我們還會在分享會上運用書中的技巧去解決職場、家庭等方面的問題。部分書籍如下:

成長類的書籍有《關(guān)鍵對話》《非暴力溝通》《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自控力》等;

心理類的書籍有《原生家庭》《被討厭的勇氣》《影響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等;

文學類的書籍有《活著》《圍城》《追風箏的人》《月亮與六便士》等;

歷史類的書籍有《萬歷十五年》《南京大屠殺》《耶路撒冷三千年》《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等

傳記類的書籍有《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曾國藩傳》《蘇東坡傳》《我看見的世界》等。

不破不立,所有的蛻變,都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打破自己的過程。

只有不斷地去做那些不喜歡、不習慣、不擅長的正確事情,才能夠讓我們迎來全新的成長與進化。

04

大量看書,究竟有什么用?

我想,現(xiàn)在我可以回答這個可能很多人都會問的問題了。

1.提升自己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

當工作或者生活出現(xiàn)不可預知的變化時,你會比其他人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分析出起因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有更充分的時間來提前做好預防工作,而不是一如被宰的羔羊一般,只會驚恐與抗拒。

2.比同齡人更早開竅覺醒。

看的書多,懂得道理自然就多,當你對多個領域的知識都能觸類旁通的時候,那么你可能就已經(jīng)洞察到了事物運作的規(guī)律,也就是所謂的要開竅或者覺醒了。

3.擁有更多的選擇性和可能性。

就像我現(xiàn)在這樣,即便失業(yè)在家,我也依舊可以靠讀書和寫作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而不必動用過去的積蓄。如果有機會做好了,還可以變副業(yè)為主業(yè),何樂而不為。

4.提升個人情緒的穩(wěn)定性。

以前的我,很容易焦慮、急躁,也容易受別人所傳導過來的負面情緒的影響。現(xiàn)在的我,可以很坦然地看待一切,甚至還能夠去開導別人,幫助別人消解心理困擾。

5.消除自己的偏見和無知。

我們會很容易對某些人、某些事形成自己的刻板印象,但大量的讀書則可以幫助我們?nèi)マq證地看待問題,甚至是逆向思維去思考問題,幫助我們?nèi)ビ|及事物的本質(zhì),而不是僅停留在“一面之緣且不求甚解”的膚淺認知層面上。

黑塞說:世界上任何一本書,都不能為你帶來好運,但它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人終其一生,不論是讀書還是不讀書,終歸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過去十多年,我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熱愛生活,熱愛我的工作,我改變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人生當然不只有讀書,還有讀人、讀事、讀物,在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日子里,我們可以閱讀到的東西還有很多。

閱讀,可以幫我們解決掉生活中大部分的難題。

所以,一定要大量讀書,多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