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時空/文李暢/文商人崇拜玄鳥,商周青銅器中鳳鳥十分常見,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鸮尊、雙鴟形卣,以及頤和園的戰(zhàn)國錯金鳥形尊等。晉侯鳥尊不僅是山西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也是山西博物院院徽的設計原型。現(xiàn)在,讓我們來了解鳥尊的前世今生。
如何修復青銅器?

晉侯鳥尊在墓地出土時
晉侯鳥尊出土于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隸屬于西周首任國君晉侯燮父。

天馬-曲村遺址晉侯墓地平面圖,鳥尊出土于第一代晉侯燮父的M114墓中
歷經(jīng)盜墓者的數(shù)次炸藥盜掘,剛出土時是100多枚殘片,首尾異處。2000年9月,考古人員將文物碎片從墓室切割下來運回北大實驗室進行修復。

鳥尊剛出土時支離破碎的模樣
青銅器修復,首先是清洗,外形保存完好又不脆弱的器物剔除銹物后用軟毛刷凈,蒸餾水沖洗,并及時將器物吹干。



第二步是粘接。利用2A溶液對斷面進行清洗,吹干后,在斷面上涂可逆層(5%的B72乙酸乙酯溶液),保證粘接過程可逆。若粘接效果不理想,可通過化學試劑溶解,重新粘接。再用環(huán)氧膠粘好,24小時風干固定形態(tài)。

第三步是補配。對局部缺失的文物,文物醫(yī)生會用補配材料(環(huán)氧樹脂粘接劑和固化劑按照1:1的比例混合后的材料)進行補全,用手不斷地揉捏均勻,后涂抹在殘缺處,等材料徹底固化后隨形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平整。

第四步是作色,先根據(jù)器物的底色調(diào)配出基礎色層,并均勻涂覆于補配部位,隨后依據(jù)周圍表面顏色,逐步調(diào)配并施加與其基本一致的顏色層。作色過程需分層進行,以保證顏色的自然過渡與周邊色彩的和諧一致。

第五步是封護。手術修復后的部分仍然較為脆弱,因此需進行封護處理,一般采用5%的B72乙酸乙酯封護劑進行覆蓋封護。該過程為器物形成了一層堅固的屏障,有效阻隔水分等外界因素的侵蝕,有助于文物的長期保存。

內(nèi)卷還是外翻?鳥尊的尾部之謎

圖源映像PICS《晉侯鳥尊的前世今生》(張悅)
和其他青銅器不同的是,由于出土時象鼻中間關鍵的一段缺失,鳥尊尾部難以判斷外翻還是內(nèi)卷。原上海博物館青銅器修復組組長、副研究員張光敏在鳥尊修復過程中曾進行多次嘗試。
“我的第一感覺也是外翻。”張光敏說。根據(jù)象鼻根部和前端的粗細以及象鼻二者間的高度,張光敏起初用銅絲對內(nèi)卷外翻都嘗試過多次校正,但從紋飾、線條、高度、造型進行考察,尾部內(nèi)卷相較于外翻更為和諧。“外翻的話,要先向內(nèi)拐個彎再翻出去,但從粗細的變化來看,這個高度不夠,怎么翻也不好看。但內(nèi)卷則完全不同,看上去非常協(xié)調(diào)。”
經(jīng)過初步嘗試,張光敏并未立即確認象鼻的位置關系。他翻閱大量資料,繼續(xù)對已經(jīng)出土的幾只鳥尊進行考察。結果發(fā)現(xiàn),幾只已經(jīng)出土的鳥尊均為尾部外翻。
“已經(jīng)出土的幾只鳥尊頭部或是尾部外翻,或是以尾部向后作為第三個支撐點,但它們的頭部都是向前的,沒有一只和它一樣,是呈回頭姿勢的。”

霸國鳥盉

倗季鳳鳥尊

趙卿鳥尊
因此張光敏順著回頭鳳鳥這條線索,進行了再次查找,發(fā)現(xiàn)商周時期的回頭鳳鳥紋飾尾部則為內(nèi)卷。他認為,位于同一時期的造型理念應為相同,在此確認其象鼻為內(nèi)卷狀態(tài)。
以銅桿為內(nèi)部支撐,用環(huán)氧樹脂造型,張光敏創(chuàng)作出與鳥尊相匹配的內(nèi)卷象鼻。經(jīng)與北京大學專家探討,該部分象鼻未經(jīng)雕飾,表明后世重修的身份。

修復后的鳥尊尾部

修復中的鳥尊和修復完成的鳥尊
但究竟是外翻還是內(nèi)卷,最關鍵的證據(jù)在2017年北京大學文保實驗室清理114號墓盜洞底部帶回的銅碎片中意外發(fā)現(xiàn)。據(jù)山西博物院工作人員透露,殘片長約8-10厘米,為細長條,色澤較暗,銹蝕嚴重,研究人員是通過大小、弧度、文飾街信息初步確認它的身份。
2018年4月將其運往北京,經(jīng)現(xiàn)場比對研究,確認它就是丟失的象鼻殘塊,而且這塊殘件就是內(nèi)卷的!2019年11月鳥尊向內(nèi)卷的象鼻被修復完整,重返山西博物院珍藏。
考古團隊在將象鼻殘片與鳥尊主體相結合后,首先采用超聲清洗以去除表面污漬,并使用熱風槍進行干燥處理。隨后,指定人員對表面硬化物及層狀銹蝕進行了細致的手工清理。之后,針對鳥尊尾部斷裂面實施了范土加固,并通過打孔內(nèi)置銅芯以增強結構穩(wěn)固性。最終,尾部殘片粘接完成后,進行封護和仿古處理,以確保文物的整體性與穩(wěn)定性。
于是,在出土19年后,這座晉侯鳥尊終于完美合璧,“象鼻內(nèi)卷還是外翻”這一謎題,也有了答案。

二次修復后的晉侯鳥尊
禮儀與霸業(yè):鳥尊承載的禮制與傳奇

鳥尊出土時的碎片
鳥尊為何如此重要?從周初的叔虞封“唐”,到燮父改“唐”為“晉”,再到三家分“晉”,春秋三千載,晉國六百年,晉侯鳥尊見證了三晉大地的興衰。
而且,這件鳥尊解答了連司馬遷都弄不明白的難題,這就要從鳥尊蓋內(nèi)的銘文說起了。銘文共有9個字,第一個字就是“晉”字,這是迄今為止出土最早的“晉”字,代表了3000多年前在山西建國的晉國。但是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并不清楚晉國最初的封地到底在哪兒。那么司馬遷是怎么描述的呢?《史記·晉世家》中記載“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這件鳥尊是怎么解決司馬遷都弄不明白的問題的呢?所有人都知道晉國在山西,然而最初的封地具體在哪,沒有人知道,學術界有很多爭論。班固認為在晉陽,皇甫謐認為在平陽,各有各的推測,但又沒有實際證據(jù)來證明,直到晉侯鳥尊問世,這個難題才得以解決。

晉侯墓出土場景
鳥尊器蓋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說明該器為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根據(jù)考證,鳥尊是第一代晉侯燮父所作,其人生卒年不詳,活動于昭穆之際,卒于穆王早期,“晉侯”是燮父的自稱。周成王時叔虞封唐,作為唐國的第二代繼承人,燮父在位期間,改國號唐為晉,是第一位晉侯。所以,鳥尊見證了第一代晉侯開國之初的功業(yè)。
鳥尊在當時有什么用途呢?刻在它內(nèi)部的銘文“晉侯作向大室寶尊彝”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答案。


晉侯鳥尊銘文
“晉侯”就是指第一代晉侯燮父?!跋颉保ㄗ觥跋怼苯猓鉃椤柏暙I”,“大室”即太廟的主要建筑,可見晉侯鳥尊是一件祭祀天神的宗廟禮器。西周時期晉國圖騰為鳥,是連接人與天神的神物。
古代祭祀禮器有“六尊六彝”。六尊是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大尊、山尊;六彝是雞彝、鳥彝、斝彝、黃彝、虎彝、蜼彝。裸禮用六彝,朝踐再獻用六尊。裸(音灌)禮是周代重要的儀節(jié),主要有祼祭(將酒澆在地上祭奠祖先)和祼饗(君主對朝見的諸侯酌酒相敬)兩類。
細審鳥尊造型,鳥背上開口,有蓋,屬于六尊中的“象尊”,六尊中位列第二。
鳥尊長30.5厘米,寬17.5厘米,通高39厘米,用來盛放酒漿。酒是商周時古人祭祀先祖的重要祭品。祭祀之酒主要是醴、鬯,醴是用稻米蒸熟而釀成的甜酒,釀制一宿而成,含渣滓未過濾的濁酒;鬯酒是黑黍米釀成的酒。鬯酒用彝盛,醴酒用尊盛。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晉侯鳥尊是尊屬,應該是用來盛放醴酒的。

晉侯鳥尊的誕生地——山西曲村天馬遺址全景圖
這件鳥尊出土的晉侯墓地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和翼城縣交界處的曲村——天馬晉文化遺址,這就是晉國在西周時期的都城所在地,這就解決了包括司馬遷在內(nèi)無數(shù)史學家都弄不明白的晉國始封之地難題。
鳥尊中的東方美學

“有鳥居丹穴,其名曰鳳凰。九苞應靈瑞,五色成文章”。在華夏神話中,鳳凰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生靈,是百鳥之王,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鳥類作為青銅器動物裝飾,出現(xiàn)率較高。鳥尊也是西周時期晉國鳳鳥崇拜的典型代表。
《詩經(jīng)·商頌·玄鳥》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國語·周語》則載“周之興也,鳴于岐山”,這便是著名的鳳鳴岐山之典故。相傳在周朝將興盛前,人們在岐山聽到了鳳鳥鳴叫,看到了七彩神鳳翩翩起舞,認為這是極大的祥瑞,是大周興盛的吉兆。周王室將鳳鳥視為神鳥,是天神的使者,尊崇備至。鳳鳥也與周朝時期的政治、禮儀等活動密不可分。當唐叔虞來到封地唐國的時候,將周文化也帶到了這里,鳳鳥崇拜也在這里流行開來。
整個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高冠聳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在鳳鳥的背上,一只小鳥靜靜相依,并且成為鳥尊器蓋上的捉手。大鳥回首內(nèi)卷,小鳥昂首外翻,前者象征國家形成強大庇護,后者象征百姓安居樂業(yè),鳳尾下設一象首,象鼻內(nèi)卷上揚,與雙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保證其穩(wěn)定性。整體造型,既靈動,又有力。

頸部與腹腔相通,鳥喙微彎,形成流口,自動開合。倒酒時上唇高翹,酒飲自動流出,復位后,口即閉合,可防塵防蟲。
鳥尊全身布滿紋飾。鳳鳥頸、腹、背飾羽片紋,兩翼與雙腿飾云紋,翼、蓋間飾立羽紋,以雷紋襯地,尾飾華麗的羽翎紋。

為了尊重歷史,修復的象鼻上并沒有設計紋飾。鳥尊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裝飾精致豪華,是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

參考資料
[1] 王林.晉侯鳥尊原型初探[J].博物院,2019,(02):71-76.
[2] 黃偉.晉侯鳥尊銘文新考[J].名作欣賞,2024,(21):30-32.
[3] 李明芳.淺談青銅器的保護[J].文物世界,2018,(06):51-54.
[4] 史劍虹.山西晉國時期鳥元素青銅器的藝術特征[J].收藏與投資,2024,15(01):37-39.
[5] 韓用祥.淺談墓葬出土殘損青銅器修復與復原[J].文物修復研究,2018,(00):204-207.
[6] 中科院地質(zhì)地球所,《最能代表山西的這件文物碎成了100多塊,19年后才恢復原貌》
[7] 新民晚報,《國寶鳥尊尾部外翻還是內(nèi)卷?聽當年修復者現(xiàn)身說法》
[8] 光明網(wǎng),《三千年前的晉侯鳥尊,藏著什么前世的秘密?》
[9] 映像PICS,《晉侯鳥尊的前世今生(張悅)》
[10] 視聽山西,《到山西青銅博物館看鳥尊的前世今生》
[11] 中工網(wǎng),《從支離破碎到完美合璧 這件文物藏著“晉”從何來的秘密》
[12] 河南峰之文,《手把手教您青銅器、陶器、瓷器以及書畫類文物的修復步驟》
圖片 | 李暢
排版 | 黃思琦
設計 | 尹莉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