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桂蘭,今年52歲,初中畢業(yè)。出生在一個小縣城,家境普通,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
年輕的時候,我嫁給了現(xiàn)在的丈夫劉建國,他比我大三歲,早年在縣城的一家國企上班,后來企業(yè)改制,他選擇了內(nèi)退,現(xiàn)在在家里幫忙帶孫子,偶爾去打點零工補貼家用。
我們有一兒一女,女兒已經(jīng)嫁人,兒子剛結(jié)婚不到兩年,媳婦是個城里姑娘,性格直爽,平時跟我們相處還算不錯。

家里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我在鎮(zhèn)上開的小超市,雖然掙不了大錢,但足夠一家人開銷。
婆婆劉老太太今年78歲,是個典型的農(nóng)村老太太,年輕時吃過不少苦,性子又犟又硬。公公去世得早,她一個人拉扯著丈夫和他弟弟劉建軍長大。
丈夫一直記著母親的恩情,所以對婆婆格外孝順。十年前,婆婆身體不好,小叔子家里條件一般,媳婦又是個精明的主,處處計較,所以婆婆最終被接到我們家,由我們照顧。

這些年,婆婆住在我們家,衣食無憂,家里的大事小事也不用操心,日子過得安穩(wěn)。
可小叔子家弟媳李紅,卻總是掛在嘴邊一句話:“嫂子,你真是有福氣,媽跟著你住,享你的福呢!”
每次聽到這話,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婆婆住在我們家,吃喝拉撒,哪個不是我和丈夫操心?
她年紀大了,脾氣也越來越大,很多時候跟我這個當兒媳的根本合不來,可我一想到丈夫的孝心,就忍了下來。

但這些年,每當聽到弟媳這句話,我總覺得有些不是滋味。既然她覺得這是“福氣”,那不如真的讓婆婆去她家享享福……
婆婆在我家住了十年,這十年里,她的吃穿用度都是我們操持,生病了是我們帶她去醫(yī)院,冬天怕她冷,我給她買了厚厚的羽絨服,夏天怕她熱,給她換了透氣的棉布衣服。
她牙口不好,我專門做軟爛的飯菜,家里燉肉的時候,總是先把最嫩的瘦肉挑出來給她端過去。可她從不領(lǐng)情,反而總是挑三揀四,不是嫌飯?zhí)褪窍訙汀?/p>
記得有一次,我燉了一鍋排骨,那天店里忙,我讓女兒先給婆婆送去一碗,結(jié)果剛端過去,婆婆就皺著眉頭嫌棄地說:“怎么不放點醬油?白乎乎的,沒味道。”
女兒忍不住回了一句:“奶奶,醬油吃多了對身體不好?!?/p>
婆婆一聽,瞪了她一眼,把筷子一扔:“你們自己吃吧,反正我吃什么都不中意。”
晚上,我回家聽說這事,心里又氣又無奈。丈夫知道了,嘆口氣勸我:“媽年紀大了,嘴巴叼,咱們讓著點吧?!?/p>
我沒說話,心里卻有些涼。十年了,我盡心盡力照顧她,她卻從沒說過一句感激的話。
最讓我寒心的是前年冬天。那年婆婆生了一場大病,高燒不退,我和丈夫連夜把她送到醫(yī)院,住了半個月才好轉(zhuǎn)。
為了照顧她,我天天守在醫(yī)院,白天要忙店里的生意,晚上還得趕到醫(yī)院給她送吃的,累得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小叔子和弟媳來看過兩次,每次來也只是站一會兒,說幾句客套話,便匆匆走了??傻绕牌挪『昧?,回到家后,弟媳又開始念叨:“嫂子,你真是有福氣,媽跟著你住,享你的福呢!”

這次,我再也忍不住了,冷笑著回她:“既然是福氣,那讓媽去你家住一陣子,讓你也享享福吧。”
弟媳一聽,臉色當即變了,連連擺手:“哎喲,嫂子,你這話說的,媽都習慣住你家了,去了我們家不一定住得慣呢?!?/p>
可我這次是鐵了心的。第二天,我就跟丈夫商量:“媽的身體現(xiàn)在也穩(wěn)定了,既然弟媳總說我有福氣,那不如換她享享?”丈夫愣了一下,猶豫道:“可媽一直住在這兒,換個環(huán)境她會不會不習慣?”
我心里冷笑,嘴上卻平靜地說:“不試試怎么知道?再說了,媽有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不是應該的嗎?”
丈夫沒再說話,似乎在思考我的話。
于是,我找了個合適的機會,跟婆婆商量:“媽,你也該去小建家住一段時間了,畢竟他們也是你的親兒子,你去住幾個月,換個環(huán)境,說不定對身體更有好處?!?/p>
婆婆一聽,臉色立刻沉了下來,皺著眉頭說:“我不去,我就住這兒。”
我笑著說:“媽,建軍也是你的兒子,你總不能一直住我們家吧?再說,弟媳也一直說我有福氣,您去她家住住,讓她也享享福?!?/p>
婆婆看了我一眼,沒再吭聲。我知道,她心里其實是有數(shù)的,她也清楚自己去了小叔子家,日子不會像在我們家這么舒服。
最終,在我的堅持下,我們把婆婆送到了小叔子家。弟媳臉上的笑容都快掛不住了,勉強接過婆婆的行李,嘴上還敷衍著說:“媽來了就好,來了就好?!笨伤樕系谋砬?,怎么看怎么不情愿。
婆婆住過去的第一個月,弟媳還算客氣,吃的用的都安排得不錯。但不到兩個月,婆婆就開始抱怨,說飯不好吃,房間太冷,弟媳嫌她煩,不愿意搭理她。
一天晚上,婆婆偷偷給丈夫打電話,聲音里帶著委屈:“建國啊,我在這兒住得不習慣,還是回去吧?!?/p>
丈夫聽了,心里不忍,轉(zhuǎn)頭看我。我平靜地說:“媽在那邊住了才兩個月,我們家照顧她十年,怎么也該輪到他們家盡盡孝道吧?”
丈夫嘆了口氣,沒再說什么。
后來,婆婆在小叔子家住了半年,終于熬不住了,自己提出要回來。可這次回家,她的態(tài)度明顯變了很多,不再那么挑剔,也不再事事刁難我。她開始主動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時候還會夸我一句:“桂蘭,你做的飯還是比他們家的合口?!?/p>
我聽了,心里有些復雜。十年了,她終于意識到我這些年的付出。
弟媳再也不說我有福氣了,每次見到我,臉上都帶著幾分心虛。我也不再和她計較,畢竟,該有的教訓,她已經(jīng)吃到了。
婆婆終究還是住回了我們家,但這一次,她學會了感恩,而我,也終于不用再聽那句“你真是有福氣”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