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參加過的,年齡最小的告別儀式中,是多大?

不算小時候經(jīng)歷過的,我自己正常參加過的,算下來年齡最小的是一位當年的同齡人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是剛參加工作沒幾年,一位同部門的同事妻子過世,二十多歲的年紀,是自殺的。后來聽同事講的,創(chuàng)業(yè)失敗公司撐不下去了,在家自殺的,我都不敢想象同事回到家后見到那種場景時的畫面,同事挺忠厚老實的,與老婆才結(jié)婚不到一年,還沒有孩子。

那個告別儀式是公司組織的,基本上所有同事都去了,我甚至有點不太敢看告別儀式中他妻子年輕的面龐。那一刻,我覺得生命其實也真的就那么簡單與脆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年后,我已經(jīng)離開那家公司有一段時間了,聽舊同事說,那個男同事再婚了,新的妻子也是當年的同事,很快有了孩子,我在為同事感到高興有了新歸宿的時候,不免對那個逝去的女生有一點點遺憾的感覺,可能單純只是覺得逝去的人留下的痕跡這么快就消失的些許傷感吧。

后來又參加過幾次類似的儀式,感觸不再像第一次那么深刻,甚至漸漸有些淡然與麻木,只是感覺每一個逝去的人真的就好像在人世間匆匆穿過一般,幾十年的光景,其實并沒有什么真正可以讓在世的人真正記住什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不止一次設(shè)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自己故去了,可能與他(她)們的流程都差不多吧?

初始的第一天,在我們剛剛離開人世的幾個小時內(nèi),至親或許還很傷心悲痛,但其他親屬或許只是驚訝多于悲傷,畢竟生老病死都是可以按年齡有跡可循的,或許大家都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一天以后,少量異地親人與至朋陸續(xù)收到消息,更大范圍的通知應(yīng)該不再會了,畢竟現(xiàn)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經(jīng)不太會像小城里那樣樂意大范圍擴散此類信息了。接到信息的少數(shù)親戚與朋友也許會感到震驚或者唏噓,但是大多數(shù)應(yīng)該只是默默地等待追悼會的通知了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代社會的喪葬體系流程已經(jīng)非常成熟,基本上三天之內(nèi),你的后事大概率已經(jīng)處理完畢,家人也都疲憊不已,雖然此時想起過世不久的你,仍有點無法釋懷。

你的骨灰通常會臨時寄放在殯儀館內(nèi),存入價格不便宜的各式盒子(壇)中,大部分家庭可能會為你選擇一塊價格適中的墓地,最終這個小盒子(壇)將最終放入小小的墓穴,而墓碑上或許還有你的一張像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后的幾周內(nèi),你的個人物品將被家人陸續(xù)的整理完畢,除了極少量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會被存放留存外,其它你存在過的痕跡--衣物、書籍、都將分別處理完畢,你的房間或許將有很長時間不會有人居住,空空蕩蕩。

再此后的幾個月間,家人們都盡可能避免談起你的事情,而朋友們或許還會在酒桌上聊幾句你的話題,但除了感嘆人生苦短,以及偶爾憶起的少年共有時光,其它大部分時候話題都會很快岔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兩年后,相信除了至親家人外,其它親戚與朋友都基本不會再談起你。你的聯(lián)系方式早已在同事、朋友甚至親戚的手機上刪除,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生活軌道上,畢竟他們的工作、生活還在繼續(xù)。
三年后,你已經(jīng)徹底消失在了所有人的生活場景和話題里,甚至你的墓地,都漸漸因為親人各種原因而慢慢不再有人到來?!旰螅愕哪贡蛟S因為被遺忘而早已被收回,小盒子或者已經(jīng)真正入土,或者原有的墓地早已物是人非,雜草叢生,到處只剩一片荒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些不論愛過你還是恨過你的人,或相繼老去,或也早已同你一樣,成為周邊新的荒蕪的一部分。
對于這個世界,你已經(jīng)徹底變成了虛無,仿佛從來都沒有來過。

這個世界上,真正能被后來人記住的,永遠只是史書中那少得可憐的一丁點人,而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幾百億人就這樣如你一般,默默的來,又默默的走,不會留下一點回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對于每一個個體而言,活著的歷程,只有你自己及周邊極少數(shù)親人真正關(guān)心過,為了盡可能讓這個過程有意義,應(yīng)該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盡力按自己的想法過好每一天。
該吃吃該喝喝,多點開心,少點氣惱與遺憾,始終懷有一顆出走的決心。普通人這一生,也就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