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夜不聊星座,只是寥寥數(shù)語的初心。

論語說“智者樂,仁者壽”,但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堅守德行,卻在而立之年早逝,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利他者平均壽命比適度利他者短5.2年,這些似乎都印證著民間“好人不長命”的殘酷定律——這未必是命運不公,而是當善意失去邊界,生命之燭便在過度燃燒中加速耗盡,仁德就成為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很多年前,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尋了短見,傳言眾說紛紜,但在葬禮上她的母親悲憤地說,公司領導長期給自己的女兒穿小鞋,還煽動其他同事排擠她,她不愿意得罪領導,更不想和同事撕破臉,所以長期失眠壓力很大,最終把自己逼上了絕路。事情過去這么多年了,逝者已逝,那位公司領導卻活得逍遙。這讓人想起《伊索寓言》中那匹善良的驢子,它不斷幫其他動物馱運貨物,最終累死在途中,現(xiàn)代職場中的“便利貼女孩”現(xiàn)象正是這種困境的投影,現(xiàn)實中經(jīng)??吹嚼虾萌吮瘎〉慕Y局。好人總是在妥協(xié),很多時候是違心的謙讓,在違心的妥協(xié)中耗盡生命能量。當善意變成自我戕害的利刃,看似高尚的退讓實則是慢性自殺。

善良的人往往共情能力還很強,在高敏感情緒中憐惜別人,同時又傷懷自己,每治愈一個受傷的靈魂,自己就要承受一份心理灼傷,深夜傾聽朋友哭訴的知己,他們的心靈就像不斷吸納痛苦的海綿,終會在過度飽和中碎裂。身心俱疲之下還要背負起道德審判的重擔,他們?nèi)缏谋”鼗钤凇皯摗睒嬛睦位\里,像希臘神話中被解救的普羅米修斯,即便掙脫了鎖鏈,仍要永遠戴著象征道德枷鎖的石環(huán)。當善意成為被綁架的人質(zhì),好人便陷入“做也錯,不做更錯”的生存悖論。

好人不易做,為仁者應以智慧加持,在給予與自保之間尋求和諧共生,真正的善良需要建立在對等與平衡之上,極致利他與完全自私都會導致系統(tǒng)崩潰。子貢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得到的回答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推己及人的智慧,恰恰揭示了善意的真諦,也應該成為好人行事的準則。

人之初,性本善,成為好人本身就是一種信仰?!昂谩辈⒉皇菬o畏的犧牲,也不是一味地謙讓,越是好人越要給自己的身心留出空當,適時冥想,我不是誰的子女,我不是誰的妻子,我不是誰的朋友,我不是誰的員工……我就是我,做一個“長命”的好人,首先要對自己好。

瀟公公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涵蓋星座、心理、情感等,歡迎關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