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紛紛擾擾的世界里,有人以靜制動,有人以動制靜。
蘇軾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人在經(jīng)驗不足的時候,遇到什么事情,都暴跳如雷,就像蘇軾年輕時一樣,寫文章都要嘲諷別人幾句,表示泄憤。
經(jīng)歷了太多的事情,人在紛紛擾擾的世界里,會變得安靜,總能從容地應(yīng)對一切。
不管什么類型的煩惱、痛苦,多半是人為的因素,處理好了人與人的關(guān)系,生活自然就好起來了。
由此可見,遇到以下幾種人,若你能保持無動于衷,說明你相當(dāng)有格局。

01
遇到攀高踩低的人,保持“無動于衷”,才能容人。
明朝時,王竑擔(dān)任淮揚的漕運總督,手下一個姓單的小吏,總是索拉卡要。
王竑教訓(xùn)了小吏,讓其悔過。
過了一陣子,王竑被彈劾,丟了官職。
小吏見王竑丟了官,幸災(zāi)樂禍,還假惺惺地拿出幾個瓦罐,送給王竑。
小吏說:“你要回老家,一路奔波,需要一些吃的,我送給你?!?/p>
到了半路上,王竑讓家仆打開瓦罐,立馬飄出一股惡臭。原來,小吏使詐,在瓦罐里裝了屎尿。
一晃又過了幾年,王竑被重新啟用,仍舊做漕運總督。
小吏聞訊,就非常害怕,逃走了。
有人把小吏抓住,帶到王竑的面前。
王竑只是揮揮手,讓小吏離開,不予追究。
有句俗話:“別看人品,看人性?!?br/>
一個人的人品是可以偽裝的,但是人性不能,人性是骨子里帶來的。
從人性來看,小吏是在攀高踩低。他認(rèn)為,曾經(jīng)為難自己的人,落難了,這就幸災(zāi)樂禍,可以欺負(fù)一把;比自己更強(qiáng)的人,就去巴結(jié),若是無法巴結(jié),就應(yīng)該躲遠(yuǎn)點,避免被報復(fù)。
小吏的做法,符合大部分人的真實心理。又有什么計較的呢?
允許別人原形畢露,所有的傷害,都會撐大自己的格局。
每個人都有丑陋、美好,兩個面。看到和喜歡人家美好的一面,不是格局;容納別人丑陋的一面,才是。
和人打交道,容人之過,能夠給人改過的機(jī)會,也能學(xué)會全面看人,多角度分析人的行為。
當(dāng)你有權(quán)有勢的時候,靠近你的人很多;當(dāng)你跌下去的時候,踩踏你的人真多。并且,踩踏你的人,就是曾經(jīng)靠近你的人??辞辶?,一笑而過,讓那些攀高踩低的人,自慚形穢。

02
遇到隨口反駁的人,保持“無動于衷”,才能心靜。
宋朝文學(xué)家尹洙,陪同歐陽修、梅饒臣等人,一起爬嵩山。
半路上,尹洙說:“這次出來游玩,應(yīng)該帶著胡餅爐?!币馑际?,一路上可以搞燒烤。
大家都反對尹洙的建議,說:“出來游玩,應(yīng)該隨意,帶著胡餅爐,這是累贅?!?/p>
尹洙聽了大家的話,馬上就生氣了,還用手掐住自己的脖子:“你們這樣說,我就掐死自己?!?/p>
不得已,大家擔(dān)心出問題,只能向尹洙道歉。
這幾件事,無形之中給尹洙貼了一個標(biāo)簽——氣量小。
是的,很多人就是認(rèn)為,自己說的都對,誰都要鼓掌。若是有人反對,那就是為難自己,就是制造矛盾。
反駁來,反駁去,這是把格局弄丟的開始。
有大格局的人,都知道,做人,就要“大辯不言”。
比起言語上的反駁,人的沉默更有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也有發(fā)表觀點的權(quán)利。反駁幾句,也是人之常情。
接納他人的反駁,而你不“懟回去”,這是修養(yǎng),也是境界。
做一個心靜如水的人,不因為任何的言語,而憤怒,情緒不穩(wěn)。默默地聽大家說,就算扎心的話,也一笑而過。
自古以來,沉默是金。沉默是有力量的,是你什么都不做,讓對方不好意思繼續(xù)說,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對方佩服和欣賞你。

03
遇到愛占便宜的人,保持“無動于衷”,才能無欲。
有一位老者,每次出行,都要從鄰居門口經(jīng)過。
鄰居擴(kuò)展房屋,把路也占有了。
村里人建議老者,和鄰居理論。
老者說:“繞路一輩子,也就多走了十幾里?!?br/>
有一個小巷,左邊的鄰居要占有,右邊的鄰居也想占有,因此鬧得不可開交。
右邊的鄰居,請當(dāng)官的親戚來主持公道。
親戚說:“讓他三尺又何妨?!?br/>
此后,兩鄰居都讓一讓,有了六尺巷的美談。
在利益面前,也能做到無動于衷,被人占便宜也無所謂,這不是愚昧,而是格局。
想一想,錢財,房子,地盤,都是過眼云煙,爭來爭去,有什么意思呢?
從歷史的角度看,土豪,貴族擁有的一切,都化為烏有了,成為他人的了。哪有什么利益,能夠萬萬年?
古人說:“得便宜處失便宜?!狈催^來說,失便宜處,也得便宜。
失去的是物質(zhì),得到的是精神。精神是花錢都買不到的。

04
當(dāng)然,無動于衷,不是什么都“不動”,而是平緩地行走在人世間,總是把心情,保持在祥和的狀態(tài)。
孔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br/>
保持不動的時候,可以專注做自己,也可以非常理解別人,容下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歡愉、嘲諷、算計等。
做人,就要用丑陋的,喂養(yǎng)自己的格局;用美好的,放養(yǎng)自己的格局。
哪怕世界破破爛爛,你也能修修補(bǔ)補(bǔ)。
哪怕外面風(fēng)雨交加,你也能心懷陽光。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jìn)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wǎng)絡(lu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