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軍貿領域,曾有一段令人矚目的故事,那便是烏克蘭將三架看似“廢鐵”的伊爾-78加油機賣給中國的交易 ,如今復盤,能看到這筆交易對雙方產生的深遠影響。

時光倒回1991年,蘇聯解體,世界格局發(fā)生巨變。烏克蘭在這場變局中繼承了蘇聯龐大的軍事遺產,瞬間成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其手中的軍事裝備琳瑯滿目,核彈頭數量超過2700枚,比英法兩國核彈頭總和還多,還擁有6000多輛主戰(zhàn)坦克、3艘航母以及19架圖-160戰(zhàn)略轟炸機等先進武器,著名的南方設計局和黑海造船廠也歸其所有。然而,經濟困境如烏云般迅速籠罩烏克蘭。經濟轉型初期,惡性通貨膨脹席卷而來,1993年通脹率飆升至令人咋舌的10000%。隨后的國有企業(yè)私有化改革不僅未能挽救經濟,反而導致大量國有資產流失和嚴重腐敗,經濟陷入停滯。在如此艱難的經濟狀況下,烏克蘭根本無力維持龐大的軍事裝備體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烏克蘭軍機(資料圖)

蘇聯時代的伊爾-78加油機,本是蘇聯空軍的重要裝備,它基于伊爾-76MD軍用運輸機改裝,采用三點式空中加油系統,可同時為3架飛機加油。但在烏克蘭,卻因缺乏資金維護,長期閑置在倉庫中,逐漸生銹老化。到了2010年左右,烏克蘭經濟愈發(fā)窘迫,軍工企業(yè)連工資都發(fā)不出,甚至有人提議將伊爾-78拆解當廢鐵賣,以換取維持基本生活的資金。

與此同時,中國空軍的發(fā)展正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當時中國空軍裝備了蘇-30等先進戰(zhàn)機,紙面航程表現不錯,但在實際作戰(zhàn)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空中加油支持,作戰(zhàn)半徑大打折扣。一旦執(zhí)行遠距離任務,戰(zhàn)機就得頻繁返回基地加油,這既降低了作戰(zhàn)效率,又增加了暴露目標的風險。為解決這一難題,中國自主研發(fā)了轟油-6加油機,可其供油量僅18噸,難以滿足大機群的需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戰(zhàn)機續(xù)航問題。中國空軍急需一款載油量更大、性能更先進的加油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烏克蘭軍機(資料圖)

2011年,中烏雙方經過多輪談判,達成協議。中國以4700萬美元的價格從烏克蘭購買了三架伊爾-78加油機。對于烏克蘭而言,這些幾乎淪為廢鐵的加油機,經過簡單維修翻新,成本僅幾百萬美元,卻帶來了4000多萬美元的收入,極大緩解了國內軍工企業(yè)的資金壓力,可謂“變廢為寶”。而從價格對比來看,印度在2003年從烏茲別克斯坦購買伊爾-78加油機時,6架總價高達1.52億美元,平均每架超2500萬美元,相比之下,中國購買的單價還不到1600萬美元,十分劃算。

對中國來說,這筆交易收獲巨大。中國通過引進伊爾-78加油機,獲得了蘇式軟管加油技術。以此為基礎,科研人員對轟油-6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為殲-10戰(zhàn)機加油。更重要的是,伊爾-78大幅提升了中國空軍戰(zhàn)機的作戰(zhàn)半徑。以蘇-30戰(zhàn)機為例,在伊爾-78的支持下,一次加油航程可達5200公里,兩次加油更是能達到8000公里,作戰(zhàn)半徑大幅擴展,對日本全境都能形成有效威懾,極大增強了中國空軍在遠海的作戰(zhàn)能力和威懾力,改變了地區(qū)軍事格局,讓美國和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不僅如此,伊爾-78加油機的引進為中國自主研發(fā)先進加油機打開了大門。中國以其為樣本和起點,深入研究技術特點和設計理念,推動了運-20、運油-20的研發(fā)進程。運-2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fā)的大型運輸機,2016年服役,最大航程8000公里,最大載重66噸,貨艙容積320立方米,性能超越伊爾-76?;谶\-20改裝的運油-20在2022年亮相,最大載油量超100噸,且實現了平臺國產化,數量不再受限。此后,殲-10、殲-16、殲-20分別與運油-20組成空中編隊,作戰(zhàn)能力大幅提升,曾讓美軍航母忌憚。如今,運油-20數量有保守估計20架左右、樂觀估計50架的猜測,若達50架,意味著運-20和空中加油系統已成熟,將進一步打破地區(qū)空中軍力平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烏克蘭軍機(資料圖)

俄羅斯作為蘇聯軍事遺產的重要繼承者,對烏克蘭將伊爾-78賣給中國一事頗為不滿。俄羅斯原本也有向中國出售伊爾-78加油機的意向,烏克蘭此舉搶了俄羅斯的生意,并且俄羅斯擔心相關先進航空技術外流,威脅自身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

這筆中烏伊爾-78加油機交易,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烏克蘭而言,是經濟困境下的無奈之舉,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壓力。對中國而言,是一次關鍵的戰(zhàn)略采購,不僅解決了當時空軍的燃眉之急,更在技術引進、戰(zhàn)力提升和自主研發(fā)等方面收獲頗豐,為中國空軍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中國空軍在加油機領域不斷發(fā)展壯大,而烏克蘭也需思考如何擺脫單純依賴軍事遺產交易,實現經濟與軍工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