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禾禾媽~
我有倆朋友,小張和小李,她們的家庭情況截然不同。
小張是本地人,娘家是拆遷的暴發(fā)戶,老公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算是富人階層。
小李呢,來自農(nóng)村,和老公都是苦讀出來的,物質(zhì)上沒法和小張比。
但每次我?guī)畠喝ニ齻兗彝妫惺軈s大不一樣。
小張家裝修豪華,玩具堆滿客廳,可孩子們不是抱著iPad玩,就是和父母拌嘴,見人也不打招呼。
小李家雖然客廳小,但夫妻倆總陪著兒子讀書、玩游戲,孩子也特別有禮貌,見女兒去了就主動拉著玩。
我就納悶了,為啥物質(zhì)條件好的小張家,生活卻一地雞毛?而條件一般的小張,卻能其樂融融?

在查閱了一些資料,并跟身邊一些朋友交流后,我發(fā)現(xiàn)把孩子教育很好的父母,不在于財富多少,而在于語言的溫度與力量。
相比小張夫妻,小李夫妻在與孩子相處時,從來不會說以下四句話:
你怎么不知道心疼媽媽?
家里有個愛抱怨的媽媽是怎么樣的體驗?
一位網(wǎng)友在知乎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自己就有這樣一位媽媽,她雖然非常能干,但性子很急,讓自己干活她嫌慢,不讓干她又抱怨,嫌自己沒眼力見,還各種罵……
面對這樣一位媽媽,他表示自己非常痛苦、抑郁,甚至想過去死!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超限效應(yīng)”,說的是一個人一旦遭受過多、過強的刺激,就容易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xiàn)象,就像再好聽的歌,一旦設(shè)置成鬧鈴,也會讓人煩躁。

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積極的語言可以促進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而消極的語言則可能導致孩子產(chǎn)生自卑和焦慮。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就算再苦再累也不會抱怨孩子,他們懂得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會用正向引導代替負面宣泄。
讓孩子在穩(wěn)定的情緒環(huán)境中建立安全感,成為內(nèi)心富足的人。
你就是個廢物……
有個朋友,他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的貶低里。
小時候有啥做得不好、不對的地方,父母不僅會無限放大他的缺點,指責他,還經(jīng)常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

即便他有所進步,父母也從不夸他,反而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
高考時,他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可親戚們話里話外嫌棄是個二本,他父母聽了也跟著一起貶低他,甚至說他掉價,是廢物、社會底層渣滓……
這種長期的貶低,讓他幾近窒息,所以,大學畢業(yè)后,他就毫不猶豫的在外地找了工作,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回家。
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分成了五個層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人在滿足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后,會依次遵循歸屬與愛、尊重的需求。
被他人贊賞、肯定是滿足“尊重需求” 的核心途徑,這種需求促使個體通過獲得外界認可來建立自尊與價值感。

如果一個孩子經(jīng)常遭受貶低,其尊重需求勢必得不到滿足,內(nèi)心就會逐漸形成 "我不夠好" 的自我認知,進而變得自卑、焦慮。
聰明的父母,從不會用貶低和比較來教育孩子,而會用心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感受到尊重和價值,從而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媽媽都是為了你好
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宋倩就是典型的控制型媽媽。
她跟老公離異后,為了給女兒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更好地陪伴女兒。
她辭去了初中物理老師的工作,去培訓機構(gòu)做了老師。
這樣一來,她陪伴女兒的時間是變多了,但卻將控制欲滲透到女兒生活的每個角落。
她不僅為女兒制定嚴苛的學習、生活時間表,甚至連她的飲食都要嚴格管控。

面對女兒的反抗,她總以 "媽媽都是為了你好" 作為情感綁架的利刃,最終將女兒逼至抑郁崩潰的絕境。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看似是父母奉獻的表達,實際上卻是為了偽裝自己的控制欲。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的作者斯科特·派克認為,真正的愛應(yīng)以關(guān)注為核心,需尊重對方的獨立性。
聰明的父母,都會用積極的方式向孩子表達愛,比如通過鼓勵、支持和理解,而不是通過控制和指責。
我家兒子多么多么優(yōu)秀
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子女就像是他們壁櫥里的展品,忍不住就想拿出來顯擺下。
比如,我們小區(qū)有個媽媽,就總喜歡在人跟前顯擺她家兒子。
“我家兒子這次考了全班第一?!?/p>
“我家兒子就是愛學習,每天都按時完成作業(yè)。”
起初鄰居們還客套回應(yīng),久而久之都避而遠之。更令人心酸的是,她兒子逐漸變得沉默內(nèi)向。
一次閑聊,男孩無意透露心聲:" 我必須考第一,不然媽媽會難過的。"

生活中,類似小王這樣的家長并不少。
他們視孩子為櫥窗里的展品,把孩子作為社交場上的談資砝碼。
曾國藩有言:“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p>
父母總是顯擺孩子,雖爽在一時,卻傷了孩子的自尊與未來。
真正智慧的教育,在于懂得收斂炫耀的鋒芒,那些不輕易炫耀的父母,孩子往往活得更輕松。
不幸的家庭共同語言習慣,除了我列舉的4個,你認為還有什么?
歡迎評論區(qū)留下您的言論,供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家長參考討論。
部分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立即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