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居然要賣掉他辛苦攢下的海外港口,這港口還是全球貿易命脈上的關鍵節(jié)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力挺他,覺得這是正常的商業(yè)決策無可厚非,但也有人怒批他“唯利是圖”,不顧國家戰(zhàn)略利益。

香港大公報更是直接下場開懟,火力全開,不僅質問他有沒有考慮國家利益,還拿阿斯麥和英偉達來反問,難道,他真的只顧著賺錢,不顧國家大局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嘉誠的商業(yè)版圖

從賣塑料花這種小生意起家的,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百廢待興,他敏銳地捕捉到市場需求,靠著塑料花賺到了第一桶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之后他就開始進軍房地產,60年代的香港,地價還相對便宜,他就開始大手筆地拿地,趕上香港經濟騰飛的浪潮,房地產價格一路飆升,他的身家也水漲船高。

后來他又盯上了港口生意,那時候改革開放剛開始,別人還在猶豫觀望,他就已經預見到大陸的出口會躥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9年他果斷出手,拿下了香港國際貨柜碼頭,成為和記黃埔的大股東,有了這樣的成就之后,他可不是光坐著收錢,而是立馬開始升級改造。

以前的碼頭亂、效率也低,他來了之后,引入各種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一切都變了,裝卸速度大幅提升,成本也降了下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HIT的吞吐量噌噌往上漲,很快就成了亞洲數一數二的繁忙港口,為香港的經濟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嘗到了甜頭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全球,到2024年3月時,李家旗下的和記港口在全球24個國家擁有53個港口,年吞吐量占全球的八分之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買下的每一個港口,都經過深思熟慮的戰(zhàn)略布局,就拿巴拿馬運河來說,這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咽喉要道,全球5%的海上貨物都得從這兒過。

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兒子李澤鉅也是個商業(yè)奇才,當年收購巴拿馬運河的港口時,美國可是橫插一腳,說是“安全威脅”,想阻止這筆交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親自飛到華盛頓,跟美國官員談判,最后承諾不干預運河主權,這才化解了危機,成功拿下了港口。

大公報跳出開炮

李嘉誠前幾十年的歷程都很勵志,沒想到97歲的時候,卻來了個驚天大反轉,他要賣掉自己辛苦攢的港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一賣就是大手筆,打包出售的港口中,包括巴拿馬這個重要的位置,這一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

最先跳出來開炮的,是香港的大公報,在他們看來這些港口可不是一般的商業(yè)資產,關系到國家戰(zhàn)略安全,怎么能說賣就賣,這簡直是把國家利益置于不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公報還舉了幾個例子來佐證他們的觀點,他們說阿斯麥和英偉達,掌握著芯片的核心技術,要是把這些技術賣給競爭對手,那還得了?

字節(jié)跳動不愿意賣TikTok,就被美國扣上“威脅國家安全”的帽子,怎么到了李超人這兒,賣掉如此重要的戰(zhàn)略港口,就成了交易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還沒完,大公報火力全開接連發(fā)文,對李超人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靈魂拷問”。他們質問他,在作出這個決定之前,有沒有考慮過國家的利益、有沒有跟國家相關部門商量過?

當然也有人力挺他,認為這純粹是商業(yè)決策,跟國家利益沒什么關系。畢竟他旗下的公司是在開曼群島注冊的,屬于離岸公司,賣的也都是海外資產,中國政府鞭長莫及,管不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商業(yè)角度來看,出售這些港口可能是為了套現,投資其他更有潛力的項目。畢竟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港口行業(yè)也面臨著各種問題,及時調整投資策略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不過大公報顯然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即使是海外資產,也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畢竟戰(zhàn)略位置太重要了,一旦落入其他國家手中,后果不堪設想,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形勢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更應該謹慎行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那種把這件事辯解成商業(yè)行為的網友,純屬在這件事情上雙標了。

到底為什么要賣港口?

大公報火力全開,各種批評指責,而李家這邊卻始終保持沉默,其實這件事背后更重要的還是商業(yè)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沖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全球化時代,企業(yè)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本身無可厚非,畢竟企業(yè)也要生存,也要發(fā)展。

但如果只顧著賺錢,而忽略了國家利益和社會責任,那就說不過去了,大公報這次反應這么激烈,可能是覺得李嘉誠賣港口,有點“胳膊肘往外拐”的意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畢竟這些港口的位置都非常重要,戰(zhàn)略意義非同一般。萬一落入競爭對手手中,后果不堪設想。

尤其是新上任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對巴拿馬運河的經營權始終有意見,甚至指責這里已經被中國控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公報等媒體還是希望李嘉誠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犧牲長遠的發(fā)展。

有人猜測出售這些港口可能和政治的緊張局勢有關,近年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一些地區(qū)的風險在不斷上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嘉誠可能擔心這些港口會受到波及,所以提前出售,以規(guī)避風險,也有人認為,這一舉動可能和他個人的財富傳承計劃有關。

他已經90多歲高齡,可能正在考慮如何把自己的財富安全地傳承給下一代,出售這些港口,可以把資產變現,方便進行財富分配和管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賣港口這件事,現在看來還真不是簡單的商業(yè)交易,背后牽扯的國家利益、地緣政治,真的很復雜。大公報的怒懟,也讓大家看到了商業(yè)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的沖突,這可不是個非黑即白的問題。

企業(yè)要生存要發(fā)展,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如果只顧著賺錢不顧大局,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就像大公報說的,企業(yè)家也得有擔當,尤其是在涉及國家戰(zhàn)略安全的問題上,更得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