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客戶端援引港媒《星島頭條》近日報道,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透露,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此前消息稱,長和原定4月2日前簽訂最終協議。長和早前與貝萊德牽頭的“BlackRock-TiL”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出售中港以外包括巴拿馬等43個港口業(yè)務,計劃套現達190億美元,連日來引起爭議。一位接近長和的消息人士也對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表示:“下周不會正式簽署有關兩個巴拿馬港口的協議”。
近日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塔米·布魯斯表示,對中國不滿長和出售巴拿馬港口并不感到意外。中國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就“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一事表示,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我們注意到中國所發(fā)表的意見。中方對這次收購不滿也不足為奇,因為這將削弱他們對巴拿馬運河地區(qū)的控制?!拔覀円矘芬?a class="keyword-search" >美國投資者拿到巴拿馬港口公司的控股權,該公司擁有并運營著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巴爾港”。

巴拿馬運河(資料圖)
美方回應的背后,實則是地緣政治博弈的延續(xù)。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宣稱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而貝萊德財團董事會成員中包含多名前五角大樓高官,交易的政治意圖難以掩飾,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康達更直言,若中國強硬干預,可能引發(fā)美方反制,甚至動搖國際資本對香港的信心。顯然,美方表態(tài)的深意就是“不允許中方阻止”這次交易。面對爭議,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在近日明確表態(tài),將依法對交易進行反壟斷審查,強調“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仔細拆解這場風波,不難發(fā)現國家態(tài)度自始至終很明確。此前,盡管港府和北京已多次釋放警告信號,長和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計劃在4月2日與貝萊德完成簽字交割。當時很多人不禁想問:李嘉誠是真不懂還是裝不懂?已經不是普通的商業(yè)交易了,甚至是關乎國家戰(zhàn)略安全的大事!官方的強力介入終于讓長和清醒,港媒很快援引長和高層消息稱,原定4月2日的交割協議將不會簽署,交易計劃"暫緩"。值得玩味的是,長和用的是"暫緩"而非"終止"。

巴拿馬運河(資料圖)
然而輿論嘩然了,大公報連續(xù)發(fā)表十幾篇批評李嘉誠的社論,民間輿論幾乎也一邊倒的批評李嘉誠。李嘉誠旗下的43個港口大多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節(jié)點,可以說,如果這波交易達成,那么我國的海外戰(zhàn)略利益將受到重大威脅。巴拿馬運河兩側港口就非常重要,美國是第一大用戶,中國是第二大用戶,每年中國商船在巴拿馬運河僅過船費就高達100億美元以上,巴拿馬運河也是承接中國和拉美重要的經貿和一帶一路節(jié)點。
近日,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就“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一事,向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提問,獲該局回應。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反壟斷執(zhí)法二司,負責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負責查處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案件,查處未達申報標準但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經營者集中案件。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監(jiān)督執(zhí)行經營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條件。指導企業(yè)在國外的反壟斷應訴和合規(guī)工作。

巴拿馬運河(資料圖)
在核心利益前,沒有企業(yè)能凌駕于國家之上。若交易終止,長和或需支付違約金,但其在香港和內地的長遠發(fā)展可能獲得政策回旋余地;若強行推進,則可能面臨更嚴厲的法律制裁與社會聲譽的崩塌。這場博弈的結局尚未明朗,但已深刻揭示全球化時代的商業(yè)邏輯之變。當企業(yè)巨頭觸碰地緣政治紅線時,“市場行為”不再是免死金牌。對李嘉誠而言,這是一次關乎商業(yè)聲譽與歷史評價的抉擇;對中國而言,則是一次捍衛(wèi)國家利益與規(guī)則話語權的考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