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奧運會,咱們腦海里肯定是激動人心的畫面:運動員在賽場上揮汗如雨,觀眾席上掌聲雷動,五環(huán)旗在藍天下迎風(fēng)飄揚。
可你有沒有想過,這場全球狂歡背后,主承辦國得掏出多少銀子,又能撈回多少票子?
網(wǎng)友們一邊吐槽“奧運會就是個無底洞”,一邊又忍不住好奇:那咱們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

先聊聊奧運會這門生意,表面上看,它是國家露臉的好機會,體育、文化、旅游全都能搭上順風(fēng)車,感覺挺劃算。
可實際上,辦奧運會就像請全世界吃頓豪華大餐,你得搭臺子、請廚子、備食材,光前期投入就得砸進去一大筆錢。
收入呢?門票、贊助、轉(zhuǎn)播權(quán)能回點血,但跟成本比起來,常常是杯水車薪。

拿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來說,絕對是“燒錢”的典型。
因為疫情折騰,比賽推遲了一年,觀眾席空得能跑馬,門票收入直接歸零。
防疫措施、安保、場館維護又像流水一樣花錢。據(jù)日本官方統(tǒng)計,東京奧運會總共花了1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0多億),收入?yún)s只有41億美元,凈虧7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00億左右。

這還不算那些隱性損失,比如本來指望奧運會帶火的旅游業(yè),結(jié)果冷冷清清,商家哭都哭不出聲。
東京人民估計看到賬單時,心都碎了一地。
再看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虧得更慘,巴西本來想靠奧運會翻身,結(jié)果經(jīng)濟基礎(chǔ)太薄弱,場館建到一半沒錢了,只能硬著頭皮借債撐下去。

總投入130億美元,收入40多億,虧了90多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1億。
奧運會一結(jié)束,好多場館直接荒廢,成了“蚊子館”,債務(wù)還得老百姓慢慢還,里約人想想都頭疼。
那奧運會是不是天生就虧本呢?也不全是。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就賺了一把。那屆組委會精打細算,能用舊場館絕不新建,還拉來可口可樂、麥當(dāng)勞這些大金主贊助,最后賺了2.27億美元,成了奧運史上少有的“賺錢模板”。
可這種好日子畢竟是特例,大多數(shù)奧運會還是“吞金獸”本色。
鏡頭轉(zhuǎn)回2008年的北京,那一年,鳥巢燈火通明,水立方波光粼粼,北京奧運會不僅比賽精彩,開幕式更是驚艷了全世界。

咱們中國人憋著一口氣,把這場盛會辦得風(fēng)風(fēng)光光,連外國人都挑不出毛病。
可這么大的手筆,北京的錢袋子扛住了嗎?
官方數(shù)據(jù)里,北京奧運會的直接運營費用是193億元人民幣,這包括場館建設(shè)、賽事組織、安保開支等等。

但這只是“小頭”,為了奧運會,北京還大手筆搞了城市升級:地鐵線一條接一條修,首都機場T3航站樓拔地而起,城市道路翻新擴建,這些基建投入加起來超過2800億元。
粗算一下,總支出妥妥地沖破3000億大關(guān),聽到這數(shù)字,你可能心里直打鼓:這么多錢,哪賺得回來???
北京奧運會的直接收入主要有三塊:門票、電視轉(zhuǎn)播權(quán)和企業(yè)贊助。

據(jù)北京奧組委的報告,奧運會運營收入是205億元,比193億的支出多了12億。
也就是說,光賽事本身,北京是賺了點小錢的。
這12億聽起來不多,但在奧運會普遍虧本的背景下,能做到收支平衡還略有盈余,已經(jīng)挺不容易了。

另外奧運期間,游客蜂擁而至,酒店、飯館、紀(jì)念品商店都賺得盆滿缽滿,短期經(jīng)濟效益也不少。
可跟3000多億的總投入一比,這些錢簡直是毛毛雨。
那北京奧運會到底虧沒虧?得看你怎么算。如果只盯著賽事運營的賬本,北京賺了12億,算是個小勝利。

但要是把基建的3000億算進去,那肯定是“虧得褲子都掉了”。
可這賬不能這么簡單看,那些地鐵、機場、高速路可不是只為奧運會服務(wù),它們后來十幾年都在造福北京人,拉動城市發(fā)展。
這部分“隱形回報”沒法直接折成現(xiàn)金,但對經(jīng)濟的推動卻是實打?qū)嵉摹?/p>
網(wǎng)上關(guān)于北京奧運會盈虧的說法,那真是眾說紛云。
有媒體直接喊“北京奧運賺了10多億”,拿運營收入超支的12億當(dāng),聽著挺振奮人心。
還有的文章腦洞大開,說奧運會帶動了旅游熱潮,提升了國際形象,總共賺了上百億,口氣大得讓人懷疑是不是在吹牛。

可也有不少聲音不看好,說3000多億砸進去,壓根沒賺回來,奧運會就是個“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有篇外媒報道采訪了經(jīng)濟學(xué)家,說北京奧運會的場館造價太離譜,像鳥巢這種超級工程,光后期維護每年就得花幾千萬,壓根沒啥經(jīng)濟回報。
還有文章吐槽,水立方建成后一度閑置,成了“賠錢貨”。

可另一邊,也有媒體站出來反駁,說鳥巢這些年靠辦演唱會、足球賽,每年還能賺幾千萬,算下來沒那么慘,水立方也轉(zhuǎn)型成了水上樂園,慢慢回本。
到底誰說得對?其實都有些道理,就看你站在哪個角度看。
2008年那會兒,中國正處在經(jīng)濟騰飛的黃金期,奧運會就像一劑強心針,把中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推到了世界舞臺中央。

那場開幕式,張藝謀用四大發(fā)明、擊缶迎賓驚艷全球,鳥巢、水立方成了北京的地標(biāo),連老外都忍不住夸“中國人真會玩”。
這種國際影響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你說值多少錢?金子都換不來。
奧運會給北京留下了不少“遺產(chǎn)”,比如地鐵4號線、10號線,都是為了奧運會趕工建成的,現(xiàn)在每天載著幾百萬北京人上下班,成了城市的大動脈。

首都機場T3航站樓,當(dāng)年是為了迎接各國賓客建的,如今是亞洲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
還有那些寬敞的環(huán)路、綠化的街頭,都是奧運會帶來的改變。
這些東西,短期看是花錢,長期看是投資,回報是細水長流的。
相比之下,東京和里約的虧本就有點“虧得沒回報”。

東京奧運會撞上疫情,觀眾沒了,旅游業(yè)沒火,場館建好也只能吃灰。
里約更別提,經(jīng)濟本來就搖搖欲墜,奧運會反倒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北京正趕上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好時候,奧運會成了加速器,虧點錢也能消化得起。

鳥巢當(dāng)初造價43億,有人說太貴,可它建成后不僅舉辦了奧運會,還接連承辦了田徑世錦賽、冬奧會開閉幕式,甚至周杰倫、五月天的演唱會都來這兒開唱,每年門票收入加上場地租賃費,能有個幾千萬進賬。
水立方也差不多,奧運會后改成了水上樂園,夏天帶娃去玩的人絡(luò)繹不絕,慢慢也在回本。
這些場館雖然沒法立刻賺大錢,但至少沒像里約那樣徹底廢棄。

還有奧運村,當(dāng)初花了不少錢建,賽后變成了商品房,賣得還挺火,開發(fā)商賺了,政府也收了稅。
再加上奧運會期間,北京的酒店入住率爆棚,小吃攤都跟著沾光,這些零碎的經(jīng)濟效益加起來也不少。

反觀東京,奧運村倒是也改成了住宅,可因為疫情影響,賣得不好,開發(fā)商直呼虧本。
北京奧運會,雖然賬面不賺錢,但換來了城市升級、國際聲譽,甚至是幾代人的自豪感。
這筆買賣,虧了錢,卻賺了未來,你覺得值不值?

信息來源:
登載于湖南日報2024年08月17日關(guān)于奧運會為何燒錢,又如何賺錢?“虧本”的奧運會還值得辦嗎?的報道
登載于北京印跡inBeijing2021年08月02日關(guān)于百年奧運,中華圓夢: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shè)的報道
登載于環(huán)球時報2022年02月16日關(guān)于美媒:對中國來說,舉辦奧運會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的報道
登載于文匯報2017年08月11日關(guān)于“非凡奧運”留給里約一地雞毛:治安惡化,奧運場館淪為污水池和垃圾場的報道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