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提到三國猛將,多數(shù)人繞不開呂布、五虎上將、顏良、文丑、許褚、典韋等。
如果拋開這些打工仔,選一個武力不俗的主公,你們會先想到誰呢?
孫策、孫堅可能是前兩個,公孫瓚如何?可否一戰(zhàn)?今天,就來聊聊這位武力不錯的主公。

虎牢關前,槊抵畫戟顯膽魄
且說那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虎牢關下風云驟起。呂布手持方天畫戟,胯下赤兔如飛,連斬方悅、穆順二將,武安國亦被斷腕,諸侯帳下竟無人敢應。
忽見一將縱馬出陣,銀甲白袍,正是北平太守公孫瓚。眼見無人出戰(zhàn),他挺槍直取呂布。

呂布冷笑,畫戟橫掃,寒光如電。公孫瓚雖槍法凌厲,然呂布力沉招狠,未及十合,公孫瓚便覺雙臂酸麻,虛晃一槍撥馬即走。
赤兔疾追,畫戟直刺后心,千鈞一發(fā)之際,一聲暴喝如雷:“燕人張翼德在此!”蛇矛橫空截住呂布,公孫瓚方得脫險。
此番交鋒,公孫瓚雖敗,卻能于呂布戟下全身而退,足見其身手不凡。

須知呂布乃當世無雙猛將,尋常武將遇之,非死即傷。如方悅、穆順之輩,三合未過便成戟下亡魂;武安國僥幸斷腕逃生,已屬二流之列。
公孫瓚能撐十合,雖敗猶榮,豈是庸手?
界橋血戰(zhàn),單騎斗文丑露鋒芒
后袁紹詐取冀州,公孫瓚大怒,親率白馬義從直逼界橋。

兩軍陣前,瓚橫槍立馬,厲聲叱罵:“袁本初背信棄義,何顏立于天地!”袁紹羞憤,急喚文丑出陣。那文丑乃河北名將,提槍躍馬,如狂風卷地殺來。
公孫瓚面無懼色,挺槍迎戰(zhàn)。雙槍相交,金鐵錚鳴,然文丑氣力更勝一籌。
未及十合,公孫瓚虎口迸裂,撥馬敗走。

文丑緊追不舍,連斬四員攔截健將,眼見瓚命懸一線,忽見一少年將軍白袍銀槍,斜刺里殺出——正是常山趙子龍!槍影如龍,逼退文丑,公孫瓚方得喘息。
文丑之勇,曾獨戰(zhàn)張遼、徐晃二將。延津之戰(zhàn),文丑箭射張遼盔纓,槍挑徐晃膽寒,二人皆潰。公孫瓚雖敗于文丑,卻能借地形兵馬周旋,更得趙云相救,其臨陣機變、保命之能,實與張遼、徐晃不相上下。

同窗劉備,武藝淵源藏玄機
公孫瓚早年師從大儒盧植,與劉備同窗共讀。
世人皆知劉玄德雙劍舞風云,溫酒斬華雄時,關羽、張飛尚為其部屬。
公孫瓚既與劉備同門,焉能不通武藝?昔年黃巾亂起,瓚率白馬義從縱橫幽燕,槍下不知刺落多少賊首。

或有人問:“劉備武功如何?”演義有載:虎牢關前,劉關張三英戰(zhàn)呂布,劉備雙股劍雖不及關張悍勇,卻能補缺纏斗,終逼退呂布。
公孫瓚若與劉備較量,恐有過之而無不及。

論武功層級,瓚可列何位?
若將三國武將分等級——
超一流:呂布、顏良、文丑、關羽、張飛、趙云、馬超之屬,萬軍中取首級如探囊取物;
一流:張遼、徐晃、夏侯惇等,可獨當一面,敗而不潰;

二流:武安國、紀靈之輩,遇強則怯,然尚可自保;
三流及不入流:方悅、穆順等,徒有虛名,頃刻殞命。
公孫瓚兩番敗于超一流猛將,卻皆全身而退;其統(tǒng)兵之能、應變之速,更勝尋常戰(zhàn)將。故曰:公孫伯珪,當屬準一流武將之列,略遜色于張遼、徐晃。

結語:白馬將軍名不虛傳
公孫瓚一生,雖未躋身超一流,然其膽略、武藝、統(tǒng)御之才,堪稱豪杰。
虎牢關前敢戰(zhàn)呂布,界橋上單騎罵袁紹,非勇者孰能為?若論三國英杰,此君當有一席之地。后人讀史至此,當撫掌嘆曰:“白馬將軍,名不虛傳!”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在你看來,公孫瓚的武力,是否匹配準一流的隊列呢?
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友善交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