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洲國家尼日爾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突然對中國企業(yè)發(fā)難,尼日爾軍政府以“中國員工工資太高”為由,要求中石油、津德爾煉油廠等企業(yè)的三名中國高管48小時內離境,還查封了煉油廠賬戶,連中資酒店也被吊銷了執(zhí)照。表面上看,這次輿情是因為中國員工月薪高達8678美元,而當?shù)貑T工只有1200美元,但其實事情遠沒這么簡單。

自2023年尼日爾軍政府靠政變上臺以來,國庫窮得叮當響,當時就找到了中石油借了4億美元救急,還承諾可以用石油抵債??梢荒旰蟮搅诉€錢的日子,軍政府不僅賴賬還倒打一耙,給中企加征了1.3億美元的稅款,還用“薪資不公”的借口驅逐了中國高管。
此外,尼日爾石油部長奧馬魯還抱怨說,中國員工掙的工資是本地人的七倍多,可是數(shù)據(jù)顯示,尼日爾人均年收入僅630美元,當?shù)貑T工月薪1200美元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算是“高薪”了,軍政府怎么不說中國工程師頂著50℃高溫修設備,還得提防極端組織襲擊呢?這純屬他們避重就輕的借口罷了。
其實,軍政府這回應該是盯上了中企手里的石油資源,因為在過去22年間,中國企業(yè)在尼日爾砸下了重金,建油田、鋪輸油管道,把石油產(chǎn)業(yè)做成尼日爾的經(jīng)濟支柱,現(xiàn)在石油的年產(chǎn)值占到了尼日爾全國GDP的10%,稅收貢獻則有八分之一那么多。但軍政府眼紅了,想把中企利潤分成從15%提到30%,甚至企圖直接“接管”油田。

結果呢?中企技術人員一撤,油田產(chǎn)量暴跌了80%、輸油管道癱瘓,尼日爾七成燃油供應都中斷了,柴油價格更是瘋漲,加油站大排長龍,連運貨的卡車都趴了窩。更難受的是,財政收入銳減的話,公務員都發(fā)不起工資了,軍政府這才發(fā)現(xiàn),找借口趕走中企容易,但油井閥門怎么開?設備壞了誰來修?尼日爾根本沒有操作運營石油產(chǎn)業(yè)的技術。
這場鬧劇給中國企業(yè)上了一課。其一,在海外投資,防政變可是太難了,尼日爾獨立短短65年來就政變了4次,雖然中尼22年來在油氣領域一直保持著良好合作,但還是要提前提防所在國政局變化;其二,就是在借貸合同方面不要留漏洞,比如借錢還是需要押實物擔保的,否則就跟尼日爾軍政府這次一樣,說賴賬就賴賬,嘴里還一堆借口;其三,核心技術絕對是要掌握在手中的,這次別看尼日爾軍政府很狂,但中企一撤,他們的油田必然會癱瘓大部分,到時候還是要求中國。

這場鬧劇,恐怕不會那么容易收場了,因為中方態(tài)度就算再好,那4億美元欠款肯定一分都不能少,而且還要賠償停工損失。軍政府如果還這樣“又窮又橫”,那自身經(jīng)濟和財政肯定會扛不住的,如果低頭合作的話,或許還能靠中國技術重啟石油產(chǎn)業(y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