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20世紀初期的表現(xiàn)主義畫家,維也納分離派的代表人物。在席勒生命的最后幾年,他創(chuàng)作了一些具有心理洞察力的作品。

近日,奧地利維也納奧波德博物館舉辦了特展“時代變遷:埃貢·席勒的最后歲月(1914-1918年)”,呈現(xiàn)席勒晚年作品的藝術演變。在這一時期,他的線條變得更加平和、流暢,他開始關注“人的心理”,所描繪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立體。

1918年10月27日,埃貢·席勒為他的妻子伊迪絲畫了一幅素描。伊迪絲懷著身孕,躺在床上,發(fā)著燒。第二天,她死于流感。三天之后,席勒也去世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貢·席勒,《自畫像》,1916年

25歲的伊迪絲和28歲的埃貢·席勒是當年席卷歐洲的西班牙流感的約5000萬名受害者中的兩位。彼時的十年間,席勒在藝術作品中描繪了他的親密生活,創(chuàng)作了約3000幅素描和400幅油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7 年,席勒和妻子伊迪絲

今天,人們常常將席勒與他自1909年從維也納美術學院退學后到約1914年創(chuàng)作的充滿情色意味的裸體肖像畫聯(lián)系在一起。奧地利維也納利奧波德博物館(Leopold Museum)的資深策展人凱爾斯廷·杰?(Kerstin Jesse)認為, 席勒更為成熟和冷靜的作品往往被忽視了。

現(xiàn)在,奧波德博物館的特展“時代變遷: 埃貢·席勒的最后歲月(1914-1918)”則試圖改變人們的這一認知。在這一展覽中,約130幅藝術家的原作以及幾十份個人文獻,將讓觀眾對席勒的晚年生涯有新的認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現(xiàn)場

與杰西共同策劃此次展覽的簡·卡利爾(Jane Kallir)說,"我不會說晚期作品比早期作品更好,反之亦然。它們只是席勒生命和創(chuàng)作生涯中截然不同的時期"。席勒早期的作品被卡利爾稱為他的 “表現(xiàn)主義的突破"。這些作品使用銳利的線條和柔和的色彩來表現(xiàn)性感和扭曲的身體,而這些身體往往來自維也納上流社會的人物。

1912年,席勒被捕,原因是被指控展示不雅繪畫。他在監(jiān)獄中度過了24天。當時,他還與他的草莓金發(fā)模特瓦爾布加·諾伊?爾(Walburga Neuzil)有過一段聲名狼藉的戀情。他在1912年的著名油畫《沃利·諾伊?爾的肖像》中將16歲的瓦爾布加·諾伊?爾畫進了畫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貢·席勒的《雨果·科勒博士肖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席勒于1915年創(chuàng)作的鉛筆,水粉畫《嬰兒(小安東·佩施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席勒的狂野生活結束了。他的妹妹格特魯?shù)屡c他最好的朋友安東·佩施卡(Anton Peschka)定居了。這對夫婦的第一個孩子在婚前出生,并被送到祖母家生活。后來,他們又有了第二個孩子。成為舅舅這一點改變了席勒??ɡ麪栒f,成為舅舅改變了藝術家對人際關系、父母身份和女性的看法,他變得更加深思熟慮和嚴肅認真了。

席勒在1914年11月23日給妹妹的信中寫道,“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暴力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承受生或死的命運。我們變得堅韌而無畏。 1914年之前的一切都屬于另一個世界,因此,我們將永遠著眼于未來……”

席勒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畫中人物的情感生活上,而不是展現(xiàn)她們的姿態(tài)或性欲上。他開始關注“人的心理”,他也真正捕捉到了其他人的個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席勒妻子伊迪絲·席勒的肖像

席勒作為藝術家的技能也得到了發(fā)展。凱爾斯廷說,“他對素描和繪畫媒介的控制有了技術上的突破。他的素描?格變得更加優(yōu)美,更有體積感,更加寫實,而繪畫?格實際上更加偏向于表現(xiàn)主 義,你會看到更大膽厚重的筆觸和更鮮艷的色彩?!?/p>

1915年,與諾伊?爾斷絕關系后,席勒娶了與他年齡相仿的,端莊的中產階級女性伊迪絲·哈姆斯 (Edith Harms)為妻。伊迪絲的日記是席勒在婚前贈送給她的禮物,揭示了他們大多不幸福生活的私密細節(jié)。這本日記在展覽中展出,并首次出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貢·席勒,《為期一年的志愿者下士》,1916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貢·席勒,《俄羅斯士兵》,1916年

匆匆度完蜜月后,席勒不得不去當兵。他把伊迪絲留在布拉格的一家旅館里,留下一點錢和一些他讓她賣調換?物的素描。但席勒討厭服兵役,他寫信給很多人,以尋求逃避。1917年1月,一位名叫卡爾·格倫瓦爾德(Karl Grünwald)的古董商設法將他調到維也納的一個軍事補給站,讓他承擔相對較少的責任。這樣,他可以再次專注于藝術創(chuàng)作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席勒的許多創(chuàng)作目標開始具體化。1918年3月,在著名的維也納分離派畫展上,他的作品一售而空,這也證實了他的新地位?!跋帐且晃灰哉{和現(xiàn)實主義與表現(xiàn)主義、心理洞察力與靈性之間矛盾為己任的藝術家。他一直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在晚期作品中,他在融合這些元素方面達到了不同的境界?!笨ɡ麪栒f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8年,席勒為維也納分離派第49屆展覽設計了海報。海報中,席勒坐在桌前,朋友們圍坐在一起。

策展人凱爾斯廷在談到這位藝術家后期的肖像畫時說,“你可以看到,他的線條變得更加流暢、平靜,不再那么生硬。他早期的作品表現(xiàn)的都是非常憔悴的人物,但后來,他筆下人物的身體開始有了生命,有了心跳,開始顯得有活力了。”

然而,就在席勒的作品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時,導致他死亡的大流行病也在加快步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流感開始蔓延。1918年2月,席勒的朋友和導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很可能就是死于流感引起的中?和肺炎。為此,席勒繪制了《已故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頭像》。

埃貢·席勒,《擁抱(戀人Ⅱ)》,1917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貢·席勒,《屈膝坐姿的女子》,1917年

席勒的最后一幅油畫作品描繪的是他的朋友、畫家阿爾伯特·帕里斯·馮·居特斯羅(Albert Paris von Gütersloh)的肖像。這幅畫表明,在1918年10月31日席勒去世之時,他正處于“藝術的巔峰時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貢·席勒,《已故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頭像》,1918 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席勒最后一幅油畫作品,描繪的是他的朋友、畫家阿爾伯特·帕里斯·馮·居特斯羅的肖像。

杰西說,很難想象如果席勒有更多的時間,他會創(chuàng)作出什么樣的作品。不過,他對藝術史的貢獻已經是巨大的了?!坝行┧囆g家在?達五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才創(chuàng)作了同樣數(shù)量的作品。他死得很突然。所以我們不知道他之后走的是哪條路?!?/p>

展覽將展至7月13日。

(本文編譯自《紐約時報》,部分內容來自博物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