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戰(zhàn)亂頻繁,中央政府幾度蕩然無存,天下大亂。但然而仿佛受一條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的左右,中央政權(quán)每次垮臺,都會被重建。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志在統(tǒng)一的人物站出來,基本上沿襲黃帝的做法,征服敵手,再次一統(tǒng)中國?!?br/>
這段話出自于一個美國人的書中,這本書的名字叫做《論中國》,其作者是中國人民的一位老朋友——一生中到訪中國超過一百次的基辛格。

如此多的訪問次數(shù),讓他成為最了解中國的美國人,毫無疑問是一個“中國通”,因此就有美國上將曾經(jīng)問過基辛格這樣一個問題“美國該如何戰(zhàn)勝中國”,對此基辛格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基辛格與中國
基辛格,1923年出生,2023年去世,他這一百歲的人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基辛格其實是在德國出生的,并且在德國一直生活到了15歲,到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一起逃難,最終在美國安定了下來。
1941年,剛剛成年的基辛格,想到自己先前遭受過的那些經(jīng)歷,毅然而然的選擇參軍,奔赴到了歐洲戰(zhàn)場當中。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基辛格就離開了軍隊開始求學,雖然多年未曾接觸課本,但他的頭腦足夠聰明,很快就拿到了博士學位。
后來基辛格能夠進入政壇,其實也少不了尼克松的“慧眼識珠”,因為當時是尼克松與洛克菲勒競選共和黨的候選人,而基辛格選擇支持的是洛克菲勒。

對此尼克松并不在意,反而看到了基辛格的才華,在尼克松成為美國總統(tǒng)后,邀請基辛格成為了國家安全事務(wù)助理。
1971年,是中美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一年,基辛格帶著尼克松的示意,秘密來到我國進行訪問,這一次的訪問,讓基辛格對中國有了一個深刻的認知。

在基辛格乘坐專機抵達的時候,葉劍英元帥早就帶人在機場等待了,隨后周總理親自接待了基辛格,這是讓基辛格非常驚訝的,畢竟當時他的職位只是國家安全事務(wù)助理而不是美國國務(wù)卿。
在見到了周總理之后,基辛格是這樣評價他的——冷靜睿智,是他(基辛格)遇到過的最有魅力的人。

中國人的熱情和友好,讓基辛格印象深刻,因此在時隔三個月后,他再次秘密到訪,基辛格絕對是促進中美建交的重要人物。
作為第一個來我國進行訪問的美國官員,基辛格直言中國已經(jīng)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便是后來離開了美國政壇,依舊頻頻到訪我國。

對基辛格來說,每一次到訪都會讓他有新的感受,并且最讓他詫異的,就是中國的發(fā)展速度竟然如此之快,幾十年的時間就達到了西方國家?guī)装倌陼r間達到的工業(yè)化水平。
因此在2011年,基辛格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編寫成書,也就是開頭咱們提到的《論中國》,在這本書中,基辛格提到了中美關(guān)系正?;闹匾?。

如何戰(zhàn)勝中國?基辛格這樣說
在世界歷史上,中華文明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幾千年的時間,經(jīng)歷過太多太多次的戰(zhàn)亂,有過太多次的危機,但文明卻從未中斷,延綿了數(shù)千年的時間。
面對美上將提出的如何戰(zhàn)勝中國的提問,基辛格表示只有美國的意志力和凝聚力能夠超過中國時才有戰(zhàn)勝的可能。

“意志力”“凝聚力”這是這句話中的兩個關(guān)鍵詞,這是基辛格通過對中華民族的研究,所得出的中肯的結(jié)論。
我們就不從古代的歷史來看,就單說近代的歷程,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山河淪陷,到了民族存亡之際,總會有絕不屈服的人,他們聚在一起形成莫大的力量實現(xiàn)“扶大廈之將傾”。

正是這樣的凝聚力和意志力,以及中國歷史的厚重,讓我們能夠直面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并且戰(zhàn)勝危機,將這份厚重繼續(xù)傳承下去。
在基辛格看來,如此動人的凝聚力和意志力,是只有幾百年歷史的美國所不具備的,為子孫后代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而奮斗這句話的重量,也是他們感悟不出來的,因此基辛格認為,除非美國也能具備這種意志力,才有機會實現(xiàn)這個上將的問題。

不得不說基辛格這個回答,確實是非常中肯的,這個到訪中國超過一百次的百歲老人,是中國人真正的老朋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