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9月28日,黑龍江同江。剛捕完魚,在灘地上喝酒休息的漁民。(圖/徐盛哲)

作家班宇會喝酒,也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酒。在他看來,除了個別憂心苦悶者會主動買醉,大多數(shù)人喝酒還是為了享受交流的愉悅。作為引子,酒能勾起萬千種話題。


?作者 | L

?編輯 | 陸一鳴

在東北,酒的啟蒙一般是在家庭聚會上。

酒過三巡,談話節(jié)奏業(yè)已放緩,長輩用筷子在杯中蘸上一滴,遞給在桌邊玩鬧的孩子,權(quán)當(dāng)取樂。孩子的表情在短時間內(nèi)會發(fā)生急劇的變化。起初是對新鮮滋味的好奇,緊接著是齜牙咧嘴,最后演變成一場哭鬧。

身為沈陽人,作家班宇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那時他三四歲,對酒精尚無概念,便安心地將筷頭放入口中。滴酒入喉,灼熱襲來,沿食道而下,在胃里形成一股暖流。時至今日,味覺記憶依然十分清晰,辛辣與清香的混雜,成了他對酒的初印象。

班宇理解這一舉動的初衷,“大人是想看看,孩子在嘗到與平時吃喝不一樣的味道時有什么反應(yīng)”。在此之外,他還生出另外一重想法:“那是大人向所有的小孩宣示‘我跟你是一伙兒的,我們是個共謀的組織’?!?/p>

酒精是媒介,聯(lián)結(jié)了看上去不太對等的兩類人。它讓飲酒的長者放棄成年人身份,以更純真、直接的方式,達成片刻的歡愉;也讓孩子在這種儀式下,短暫地進入熱鬧的成年人的世界。如今回溯,班宇仍覺得,這一行為帶著些許溫暖意味。

后來,班宇長成大人,坐上酒桌。他從不獨飲,只在與朋友聚會時,才把酒作為話語的催化劑,幾杯下肚,嘮的全是知心嗑兒。他的飲酒頻次不算高,滿打滿算,每月喝上兩回,不求大醉,卻總能生出“攀登階梯”的感覺。

一步,兩步,最終抵達自我的酒精耐受限度。

班宇感覺“到量了”的時候,表達意愿漸強,察覺話語變得密集時,他發(fā)現(xiàn)已然控制不住。但好在此時同桌人也大多處在相近狀態(tài)。大家極為亢奮,從一開始一口干掉一整杯,到收尾時“半開”(一口喝掉半杯),不知不覺,一個人喝多了,整桌人也就跟著醉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飯局中,一位喝到有點發(fā)懵的中年男性。 (圖/徐盛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啤酒喝多容易失控,白酒更能隱藏自我

班宇頭一回主動喝酒,是在高中畢業(yè)后。高考結(jié)束,他和同學(xué)終于將學(xué)業(yè)的負(fù)累拋至身后。悠長假期里,他們沒有什么積蓄,卻有別樣的自由。他們?nèi)宄扇?,市里到處可見的燒烤、烤肉,全能用來佐酒?/p>

剛開始那段時間,班宇只能喝下兩三瓶啤酒,隨著聚餐次數(shù)增多,酒量見長。直到第一次喝醉,他意識到,人對酒精的消化能力終歸有限。那場酒局始于午后,參與者是包括他在內(nèi)的四個男生。其中一位顯然不擅長這項新習(xí)得的技能,一瓶半啤酒就將其撂倒,他在桌上睡去。其余三人吃著烤肉,“酒酣胸膽尚開張”。

“酒喝到一定程度,整個人是特別澎湃的,這個時候不太可能戛然而止?!比死^續(xù)暢飲,不知不覺,時間已到下午五點。在酒精的催逼下,他們不住地嘔吐,地面穢物橫流,他們也迷迷糊糊,一一睡去。

這時,最先醉倒的同學(xué)清醒過來,面對杯盤狼藉,略顯無奈。他只得向老板借用掃帚和拖布,打掃殘局。晚上七點左右,三人醒來,包房整潔如初。一行人走出店外,班宇耳畔響起同學(xué)的叨念:“要是酒量跟你們一樣就好了。”

自那往后,班宇鮮少醉酒。在他看來,喝酒得“分人”:“主要是看和誰一起喝。比較隨意的場合,我能肆無忌憚;稍微正式點的,在開喝之前,我就告訴自己‘今天咱別喝太多’。”有了自我暗示,即使喝了不少,班宇依然能夠相對清醒地回到家中。

在飲酒的種類上,班宇有獨到的經(jīng)驗:“啤酒更愛醉人,容易失控;喝白酒則可以隱藏自我?!?/p>

這來自他的數(shù)次實踐。喝啤酒的場合,往往是三五好友許久未見,為表親切,互相敬酒,十分鐘不到,一兩瓶酒已經(jīng)消耗殆盡?!翱焖贁z入酒精,上勁兒比較快,要是分兩小時喝完,那肯定沒有感覺?!弊罱鼉赡?,他體會到白酒的妙處,“沒人會用分酒器直接干杯,一盅盅下去,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來,做到心中有數(shù)”。

飯局之上,除了個別憂心苦悶者會主動買醉,大多數(shù)人喝酒還是為了享受交流的愉悅。作為引子,酒能勾起萬千種話題。在這點上,班宇也有總結(jié)。

學(xué)生時代,酒后聊天主要圍繞三部分開展:其一是回憶校園往事,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吐槽老師為重頭戲;其二是傾訴個人情感,在悸動的年歲,這自然是下酒的大事之一;其三則是探討文藝作品,游戲、電影、歌曲,不論何種體裁,人們都抱有巨大的熱忱。至于個人生活與家庭情況,基本難登酒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聚會中相約干杯的中年人。(圖/徐盛哲)

隨著年齡增長,話題日漸生變。和班宇常聚會的幾個人,更多聊及工作問題。有人對職業(yè)前景感到焦慮,生怕被裁員后難再找到合適崗位。稍感緊繃時,生娃養(yǎng)娃的話題,會讓大家多少松弛一些。

到這個程度,如果還是難以寬慰,大家便會請出酒桌上亙古不變的壓軸項目——吐槽老師。多年過去,這一話題歷久而彌新。不管喝白酒還是啤酒,都是如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雪”是沈陽生命力的一部分

不只是同代人,上一輩人喝酒時的話題也在變換。

班宇從不在家喝酒,“和父輩喝不到一塊兒去,沒太多可聊的東西”,可他仍會觀察這群人的言行舉止。“他們雖然碰杯,但一般都是自己喝自己的,不勸酒,不灌酒,一直喝到要多不多的狀態(tài),所以陣線會拉得長。”

這一過程中,班宇聽過很多酒話。從前,長輩更愛談?wù)搰H局勢與國內(nèi)政策;如今,他們談及更多的是具體的事情,比如哪個超市折扣力度大,抑或哪位老友生病了,去什么醫(yī)院治療更對癥。

班宇說:“這跟他們認(rèn)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有關(guān)系。他們作為中青年時想得也許更多一點,年紀(jì)大了又會發(fā)現(xiàn)那些事情跟自己的關(guān)聯(lián)并不緊密,反而是身邊人的動態(tài)與情感更能占據(jù)精力與想象。”

也有些東西未曾被時代改變——“老雪”算作一例?!袄涎奔囱┗ㄆ【?,是沈陽當(dāng)?shù)刈钬?fù)盛名的酒飲。始建于1936年的沈陽啤酒廠,讓這座城市很早便與啤酒結(jié)緣。而雪花啤酒作為沈陽城里的主打產(chǎn)品,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班宇父親那代人,在年輕時已有喝“老雪”的習(xí)慣。他們無須太多配菜,只是純粹地喜愛下了班坐在街頭喝扎啤的感覺。在彼時的工人階級眼里,這是一種休息方式。

到了班宇這代,酒桌上依然首選“老雪”。不過,挑選酒的決策過程極為民主,“并不是非‘老雪’不可,干啤、淡爽、勇闖天涯,樂意喝啥就點啥,朋友間不會以酒精度來換算飲用量”。

班宇覺得,沈陽人骨子里似乎存有一種“老雪”基因。對此,他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我喝六七瓶‘老雪’不會太醉,但酒量相當(dāng)?shù)耐獾嘏笥褋砹?,喝一兩瓶‘老雪’就醉得不行了。這么對比,本地人好像對‘老雪’的接納程度更高。大家借著酒勁聊聊天,輸出一下,完成了新陳代謝,好像更有生命力了?!?/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家班宇。(圖/由被訪者提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待酒飲,有人疲憊,有人熱忱

在過往的文藝作品里,有關(guān)喝酒的情節(jié)設(shè)計并不少見。讓班宇印象最深的,是韓國導(dǎo)演洪常秀的電影里對酒的展現(xiàn):“他經(jīng)常拍那些喝酒的人,但比起他們,我覺得電影里面更好的演員可能是飯桌上的殘羹冷炙和酒杯?!?/p>

在班宇看來,洪常秀的影像是在傳遞人的某種生命狀態(tài)和情緒,“并且不是精準(zhǔn)的,而是模棱兩可的,但是觀眾又可以觸及和感知到”。他覺得,喝酒會被認(rèn)為是一種特殊狀態(tài), “那時的人不完全是他自己,既有特別真實的部分,也會有表演和掩飾的成分”。

創(chuàng)作小說時,班宇也常常把酒置入人物的生活之中。

《冬泳》里,他寫:“隋菲說,那你還想說啥。我說,我還想說,我根本就不愛喝咖啡,喝完睡不著,我就愛喝老雪,悶倒驢,勁兒大,喝完回家蒙大被一睡……隋菲聽后捂著嘴笑,我說你樂啥,隋菲搖搖頭,說,有那么好喝嗎。我說,好喝,這酒有回甘,喝完回回口干。她繼續(xù)笑,然后朝著服務(wù)員舉手,說,再來倆,我也陪你喝一瓶?!?/p>

《逍遙游》里,他寫:“他們還叫了兩提溜啤酒,各自開戰(zhàn)。譚娜擼起袖子,唾星四濺,又是一頓猛白話,邊講邊喝,直接對瓶吹。……我干脆也破了戒,跟他們干了兩杯啤酒,挺爽口啊,久違了?!?/p>

《羽翅》里,他寫:“會后聚餐,我連喝兩杯白酒,渾身燥熱,根本坐不住,便拎起外套,走去室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午飯時,喝酒的赫哲族漁民。(圖/徐盛哲)

班宇說,每篇小說的喝酒時刻,作用都不太一樣。“《羽翅》里的喝酒,更像是一個和緩的間奏,主人公需要借助這頓酒,去進入一個出神的時空;《逍遙游》中的酒則像是一個儀式,到了陌生的城市醉一次,就相當(dāng)于有了一段生活,完成了心靈上的‘打卡’?!?/p>

在他書寫過的飲酒場景中,他格外喜歡《逍遙游》中的那段。他說:“那是一場特別傷感的酒。寫下它,就意味著這段短暫的旅程要結(jié)束了。從寫作者的角度說,我付出的感情會更多,我想盡量寫出融洽、歡樂的感覺,但那時我已清楚知道他們的結(jié)局。對我來說,心境是復(fù)雜的。”

小說之外,身為這一切飲酒場景的創(chuàng)造者,班宇則更多地保持清醒。名氣漸增,一些酒局隨之而來。如果處在寫作進程之中,他會盡可能控制酒精的攝入量?!昂鹊籼嗟脑?,第二天會變得懶散,就不愿意去琢磨小說了。對寫作的人而言,這確實有些耽誤時間。”

現(xiàn)在,他身邊喝酒的人少了,喝大酒的人更少。逢年過節(jié),班宇與幾個朋友相聚,要么分一瓶白酒,要么拿兩瓶紅酒“意思意思”,大家更傾向于多聊會兒天。他覺得,友人們似乎也對酒產(chǎn)生了疲憊感。

“我們不像過去那樣能那么快緩過來了,二十歲出頭兒喝一頓大酒,第二天該上班上班,該干嗎干嗎。換作現(xiàn)在,第二天什么也不想干,可有些事情又不得不做,比如帶孩子,比如工作?!?/p>

飲酒和熬夜,成了他和身邊人不在行也不熱衷的兩件事??擅慨?dāng)夜晚來臨,他路過飯店,透過櫥窗,仍能看到許多人緊握瓶罐,滔滔不絕,一次次地干掉杯中酒,天天如此。那些時刻,他知道,只是自己和周圍人有些倦怠,而對喝酒懷有熱忱的,總有人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在劃拳的姐妹倆。(圖/徐盛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種酒事,三種心事

回歸具體生活,酒同樣發(fā)揮不同效用。在采訪中,班宇分享了幾個與酒有關(guān)的故事,若以第三人稱轉(zhuǎn)述,恐失掉其中意趣。遂以他的視角,還原三個酒事與心事。

(一)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在劇組工作,白天忙碌,晚上也是。白天忙開會、拍攝和討論劇本,晚上忙喝酒。晝與夜相互關(guān)聯(lián)。白天經(jīng)常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人物的發(fā)展軌跡沒有著落,在攝制現(xiàn)場,也常收到不太順心的反饋。我們壓力挺大,一周喝個三四次,比較正常。晚上喝酒,我們不聊白天。人的注意力得到轉(zhuǎn)移,精神也就放松下來。

另外,剛剛進組時大家并不熟絡(luò),但作為工作伙伴,(相互熟悉)是必要條件。相熟過后,才能摸清每個人的性格,以便推進各自負(fù)責(zé)的部分。所以,喝酒是簡單的辦法。幾個人,一頓大酒,對彼此的了解也就差不多了。

(二)

剛上班那陣兒,我去濟南出差。按原計劃,頭一天辦完公事,聚個餐,第二天去泰安爬泰山。酒局上,我們講清安排。主辦方聽完說,既然這樣,那今天快點喝。我們以為酒局會很快結(jié)束。沒承想,他們說的“快點”,是迅速喝掉所有帶來的酒。

白酒飲盡,主辦方又提議點些啤酒。兩摻兒著喝完,我們才被送上列車。我的感覺是,東道主果真與外界相傳一致——好客山東。等到第二天,我才聽說,招待我們的那桌人全是從沈陽過去的。

(三)

獲“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年度新銳作家”那年,我參加了他們主辦的晚宴。我是第二個走紅毯的,走完徑直去了會客廳。廳里空無一人,燈光打得五顏六色,音樂一響,更顯荒涼。我沒招兒,只好拿起酒。酒挺好喝,每喝幾口,廳里就能多一兩個人。

嘉賓之間,交集不多,所有人像是在做布朗運動,點點頭,問一聲“你什么時候來的”“那你啥時候走”。我不是太愛social的人,無事可干,只好喝個半醉。那大概不是一個喝酒的場兒,頂多算是提前安置,以免上桌顯得更加孤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黑龍江一家半地下KTV,聚會中的女性。(圖/徐盛哲)

?· END ·

作者丨L

編輯丨陸一鳴

《新周刊》總680期《都在酒里》已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