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術會議資訊、北大現(xiàn)代中國人文研究所
編輯整理 :雙一流高教
據(jù)北大現(xiàn)代中國人文研究所3月31日發(fā)布的《陳平原|勇猛精進的田仲一成先生:澄明心境與宏大志向》一文顯示,日本著名漢學家、中國戲劇研究專家、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院士)田仲一成先生,已于2025年3月逝世,享年93歲。

2000年12月,田仲一成就任日本學士院會員(院士)寫真,時年68歲。
田仲一成教授,1932年生于東京都,早年畢業(yè)于東京大學法學部(1955年),卻在魯迅作品與中國新文學的感召下,毅然投身中國文學研究。戰(zhàn)后日本社會對新中國的高度關注,成為他學術轉向的重要契機。
他師從工藤篁等學者,深入研讀《白毛女》《李有才板話》等邊區(qū)革命文學,懷揣“通過中國研究理解社會主義革命”的使命感,開啟了畢生的學術探索。1962年修完東京大學中國文學博士課程后,他輾轉北海道大學、熊本大學任教,1972年重返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83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93年榮休后獲名譽教授稱號。
作為東亞祭祀戲劇研究的奠基人,田仲一成以獨樹一幟的學術視角重構了中國戲劇史。他突破傳統(tǒng)以宮廷、都市戲劇為中心的研究框架,提出中國戲劇起源于農(nóng)村祭祀活動,并系統(tǒng)揭示其與宗族社會、地方信仰的深層關聯(lián)。通過文獻考據(jù)與田野調(diào)查的結合,他將中國戲劇置于與日本、西洋戲劇同源的祭祀傳統(tǒng)中,顛覆了學界固有認知。其代表作《中國祭祀演劇研究》(1981)、《中國戲劇史》(1998)等著作,不僅開創(chuàng)了跨學科方法論——融合社會學與民俗學視角,聚焦戲劇的鎮(zhèn)魂、祈福等社會功能,更推動了戰(zhàn)后日本中國學的轉型。他的研究雖引發(fā)“過度強調(diào)祭祀功能”的爭議,卻為中國非遺保護、東亞區(qū)域文化比較研究提供了重要范式。
田仲一成著作等身,晚年完成的《東アジア祭祀蕓能比較論》(2023)進一步拓展學術視野,將中國戲劇與東亞祭祀傳統(tǒng)進行系統(tǒng)性對比。其作品被北京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機構譯介,深刻影響了中國學界。
他長期擔任東洋文庫圖書部長,致力于東亞文獻的整理與傳播;曾任南京傳媒學院客座教授,成為中日學術交流的橋梁。因其卓越貢獻,他先后獲日本學士院獎、恩賜獎、瑞寶重光章等殊榮,并于2000年入選日本學士院(The Japan Academy)會員(院士),這一終身榮譽標志著其學術成就的至高認可。
主要著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