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春天好。
《新京報·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
終于來啦!
近400頁的8開新聞紙,集輯成書。
在這個春天如期出版。
現(xiàn)已開售
進入“新京雅集”商城
即可下單訂購

我們希望為愛書之人
送上一份算得上沉甸甸的2024合訂本
20+場深度采訪&對話
(包括麥克法倫、阿瓜盧薩、蔡皋、孫萍、艾米莉·格雷維特等海內外眾多作家學者)
320+好書推薦
40+期專題
共計340+頁好文尊享

3年前,
2022合訂本出版。
當時是我們首次推出合訂本。
我們希望讓讀書界來審視和檢驗,
一個書評媒體所做的思考。

點擊圖片進入“新京雅集”商城,可即刻下單~
在2024年,
我們同以往一樣,
每周推出一期書評周刊專題。
每一期專題所承載的,
是一個主題式的思考,
一個學者或文學家的世界,
一段需要被研究的歷史或一種哲學思維。

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
以下,為2024年部分專題介紹。
01
身邊的文化與歷史
我們一直在關注腳下的現(xiàn)實和身邊的歷史。
在2024年,一款讓國內游戲玩家等待了數(shù)年的單機大作《黑神話:悟空》正式發(fā)售,這部有著濃郁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游戲受到了無數(shù)玩家的熱捧,一時間成為人人都在交流的話題,游戲中由玩家所扮演的“天命人”形象也讓人印象深刻。
我們隨即發(fā)行了一期《悟空》專題,追溯了孫悟空這個在中國膾炙人口的形象的演變過程,同時也關注到了游戲里那些在設計上大放異彩的小妖怪,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也都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類似的原型。


傳統(tǒng)文化留下的還有大量的中國古畫。
觀看中國古畫是一件需要耐心和專業(yè)知識的事情,很多古畫看起來似乎平平無奇,但背后卻蘊含著一段段顛沛的人生經歷,或者與某段時期的歷史相關。中國古畫中,人物的服飾、形象、圖案等都是細節(jié)的體現(xiàn),很多時候正是這些細節(jié)確定了整個畫面的故事和人物關系。
2024年我們制作了多期與中國傳統(tǒng)古畫有關的專題,在這些古畫中,我們能看到黃向堅在《萬里尋親圖》中所經歷的顛沛流離,通過畫面感受古代人深刻的離鄉(xiāng)之苦,也能從《杏花春鳥圖》《瑞鶴圖》等古畫中看到古代人閑情逸致的一面。


在這些藝術畫作之后,歷史還承載著許多更加沉重的問題。
近兩年,隨著相關圖書和影視劇的走紅,宋朝成為人們重新聚焦關注的一個朝代。真實的宋朝是怎樣的?我們無法在一期甚至十期專題里將這個問題探討明白,于是選擇了一種碎片化的呈現(xiàn)方式——根據(jù)史料記載,從兩宋時期中篩選出了十三個片段瞬間,試圖呈現(xiàn)出宋朝面貌的一隅。
這些瞬間,包括:
北宋時期經典的杯酒釋兵權;
宋仁宗常常被討論的慶歷新政;
宋朝簽訂的幾次盟約;
南宋彌留之際的幾個瞬間;
也包括在歷史上以誤國奸臣形象存在的賈似道在歷史上的行為。



同時,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也是正在進行的歷史參與者,只是可能有許多角落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遺忘。
我們身邊的菜市場或許便是一個案例——很多人已經有數(shù)年的時間沒有再去過這個地方。其實與家人、鄰里結伴去買菜,買家、賣家的交流,凡此種種都讓人們通過菜市場產生了一種共同身份,形成了一種熟人或半熟人的精神共同體。
除了菜市場,現(xiàn)實生活里還存在著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點和生活橋段。不過在更深入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總是與一些概念之間存在著阻礙——這是一個學科問題。2024年,我們也在《社會科學的修辭》《爭議哈耶克》等社科專題中對這一類問題作了探討。
02
遙遠的異國風格與思考
米亞·科托、阿瓜盧薩、R.S.托馬斯、赫爾曼·布洛赫、胡安·卡洛斯·奧內蒂、布萊希特、契訶夫、羅伯特·麥克法倫、麥爾維爾……
在這串作家的名字里,有些令人陌生,讀者們可能完全不了解他們的作品內容,有些名字對大眾來說十分熟悉,但他們的作品里總是留有可以被重新探討的話題。
例如麥爾維爾,這位美國作家已經成為文學經典殿堂的一員,海內外的文學研究數(shù)不勝數(shù),按理來說沒有再進行介紹的必要。然而,麥爾維爾的代表作之一《騙子的化裝表演》卻在2024年才第一次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可謂姍姍來遲。另外,《白鯨》作為結構臃腫的大部頭,在國內能讀完并看到其真正文學價值的人并不多。我們制作了一期麥爾維爾的封面專題,發(fā)掘這位小說大師在文學世界中被忽視的部分。


另一位在2024年值得關注的經典文學大師則是奧地利作家赫爾曼·布洛赫。這位作家在現(xiàn)代文學中擁有與卡夫卡、穆齊爾等人相同的成就,但由于翻譯難度,他的作品或者在中文出版中尚不全面,或者在翻譯上留有不小遺憾。
2024年布洛赫的新譯本出版是一件值得關注的文學事件,我們在專題中特別邀請對布洛赫的文學思想非常熟悉的人士撰寫稿件,讓讀者了解這位大師級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

點擊圖片進入“新京雅集”商城,可即刻下單~
另外一些則是比較陌生的作家,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來自烏拉圭的卡洛斯·奧內蒂,來自莫桑比克的米亞·科托,來自安哥拉的愛德華多·阿瓜盧薩,來自英國的麥克法倫……這些作家用不同的風格、主題與文化背景拓展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在這些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文學思考中,我們能夠借助文學與故事,進入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人生世界。
他們使用文學的形式,打破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我們能通過閱讀接觸到目睹戰(zhàn)爭后決定終生足不出戶、居住在墻壁里的人,能夠看到一個沉浸在虛構城市中的游蕩者,看到觀察力深邃的作家對所處時代的整體思考,看到騙子在行騙過程中激發(fā)對哲理問題的思辨……
五光十色的故事讓我們接觸到不同的現(xiàn)實,讓我們能夠在脫離日常的視角中思考問題,并最終解開那些被日常面紗所掩蓋的人生處境。

03
童真與趣味
當然,我們也有很多輕松有趣的專題內容——但它們依靠能夠在輕松之余帶給我們足夠的思考。
兒童繪本是近些年非常值得關注的文化主題。今天的家長們都非常關注孩子們的精神成長,市面上也出版了大量給孩子們閱讀的童書繪本,但是,什么樣的繪本是好的繪本,如何才能去真正理解孩子們的世界——這些則是擺在我們這些成年人面前的問題。
我們不應當將孩子的世界簡單地認知為一個童稚的世界,也不應當將過多成人的思考作為答案添加到孩子的視角中。如何將孩童的世界作為一個主體?我們在專題《平視兒童世界》中進行了探討。


在當下的快節(jié)奏社會中,成年人沒有那么多余裕來全然接納兒童無窮無盡的提問,甚至與孩子進行沒有功利性的高質量的談話,都是困難的。在《與孩子深度交談》中,作者麗貝卡·羅蘭認為:
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生活中都有很多壓力,強調成功高于一切的談話成為許多家庭談話的主流,而這樣的談話會讓孩子走向自我批評。
我們也將目光投向那些具有童真視角的作家。
在專題《人間任天真》中,與讀者一起進入蔡皋的創(chuàng)作世界,探討成年人如何向童年尋找自己的“根源”,又如何在世事中通過創(chuàng)作和投身自然,來不斷“清潔”自己,保持天真。

創(chuàng)作了深受喜愛的姆明的芬蘭藝術家托芙·揚松也是個非常有童心的作者,2024年的8月9日也恰逢這位藝術家誕辰110周年。
這位經歷過二戰(zhàn)戰(zhàn)火的藝術家,在絕望的環(huán)境中將藝術創(chuàng)作視為捍衛(wèi)原初美好世界的寄托。揚松不僅通過創(chuàng)作童話來疏解自己的恐懼,她還從中重獲孩子的視角,擁有孩子玩味有余的態(tài)度,讓自己在絕望的人道主義災難中不至于被徹底擊垮。

文學、歷史、社會科學、兒童繪本、藝術……這些都是我們思考世界、表達世界的方法。每周一期的周刊報紙,算是一次次思考的凝結。
而以上,只是其中部分專題的概況。
40+期專題的深度內容,盡在2024合訂本中。
合訂本原價168元,首發(fā)獨家優(yōu)惠售價99元!
點擊書封進入“新京雅集”商城
可即刻下單

本文為《新京報·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推廣內容。作者:書評周刊編輯部;整理與撰文:宮子;導語撰寫:羅東;編輯:西西;校對:柳寶慶。 歡迎轉發(fā)至朋友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