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寶媽分享,去年她花了6萬塊錢接手自己小區(qū)的快遞驛站。本來想著通過快遞驛站掙點錢,沒想到掉進一場商業(yè)欺詐陷阱,最后通過法律手段才脫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事件經(jīng)過概要

寶媽聽說這幾年快遞驛站挺賺錢,于是向她小區(qū)的快遞驛站打聽,快遞驛站老板很熱情,很快他們就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一天,驛站老板對他說,因為家里老人要做手術,決定把驛站轉讓出去,問他要不要。因為有前面的接觸,這位寶媽對驛站老板深信不疑,但步步掉進“陷阱”,最后用6萬塊錢接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寶媽只轉讓了驛站,但沒有轉讓客戶和快遞員資源。當寶媽興致勃勃到店里接手生意時,原來驛站前老板也跟著來了,并且。以“幫忙過渡”為由長期駐守驛站,掌控了店鋪所有生意,寶媽插不上手,還對外稱寶媽是他的表妹。并且前老板的丈夫就是快遞員,為了壓低自己的投件費用還聯(lián)合其他快遞員不把快遞往驛站放。就連驛站的桶裝水客戶要訂水也要通過前老板。本想著能賺一筆,沒想到是這種結果。寶媽很無奈選擇報警,警察叔叔說這是商業(yè)欺詐,不屬于派出所管,只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網(wǎng)友評論

“除非家里有人是這個片區(qū)的快遞員并且包了三個快遞以上,不然你前腳接,后腳附近就能再開一個,并且快遞都放在那邊去。”

“想做的朋友一定要了解清楚,重要的不是每天入庫多少,重要的是看看罰款多不多,寄件平均每天多少個,公司結算勤不勤快?!?/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需要自己去和快遞公司談合作,才有貨放在店里。有些驛站自帶快遞,這個一定要了解清楚”“不管什么店能賺錢的店是不可能轉讓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說任何事情都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的”“一般都是家人有快遞員才干這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相關報道報道過,快遞驛站轉讓背后,是復雜的權屬關系,也有專門瞄準“創(chuàng)業(yè)”小白的隱蔽騙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如何避免踩坑?

①、不要輕信“急轉”理由,例如“家里急事”“生病、生孩子、看孩子……”

②、仔細核實盈利情況,查看經(jīng)營流水,多向同行打聽,必要時向快遞公司打聽詳細轉讓店鋪詳細信息。例如:投訴多不多,有沒有違規(guī)操作,有沒有片區(qū)授權權屬關系等。

③、合同要明確轉讓細節(jié),包括客戶資源、快遞員資源、所有經(jīng)營資源,并且無額外的資源費用或補貼。

④、防止前店主干預經(jīng)營,保存好溝通記錄,有問題及時求助專業(yè)法律人士。

⑤、留證據(jù),必要時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