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胃不舒服的感覺,很多人都體驗過,不論是胃脹、胃痛、反酸還是噯氣,都是很常見的胃部問題。

大多數(shù)人覺得,胃不適是小問題,忍一忍就過去了,只等到胃病越來越嚴重了,才后悔不已。

其實,胃病靠養(yǎng)更靠防,少做這些傷胃行為,你就離癌更遠一步。

吃得太撐

“吃撐”并不是什么罕見事,不論是食物太好吃,還是吃飯時走神了,都有可能發(fā)生。

您可能覺得偶爾吃撐是小事,但胃可不這么認為。

1、吃得太多,把胃“撐破”

在自然空腹下,我們的胃大概只有拳頭大小,隨著進食增多,胃會像氣球一樣增大。

但當它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胃壁就會變薄,甚至薄得像一層紙,很可能發(fā)生胃穿孔。

2、吃得太多,累壞腸胃

此外,吃得太多,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引起消化不良、胃功能受損。

而且,吃撐之后,就算您大把大把地吃消食藥,也不會讓身體更舒服。

3、吃得太多,危害全身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器官功能也會衰退,老年人本身就胃腸動力不足,總是忍不住地多吃兩口,很可能引發(fā)致命風險。

長期如此,還會增加老年癡呆、急性胰腺炎、骨質(zhì)疏松、腎病的患病風險。

建議:吃飯別吃飽,吃到舒服就可以,這時,即使想再吃兩口,也要停下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口味太重

近三十年來,中國最大的變化之一,是越來越重口味。過甜、過咸、過辣、過油的食物頻頻登上我們的餐桌。

長期重口味,不但讓我們的味蕾麻木,更讓我們的身體受傷。

1、吃得太辣,傷脾胃

辣椒味辛,性熱,有強烈的局部刺激作用,這種刺激會使胃腸黏膜充血水腫,使胃腸蠕動劇增,影響消化功能。

過量食用辣食,會誘發(fā)潰瘍、傷及腸胃,間接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另外,辣味還會刺激膽囊,患有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的人要格外注意。

此外,對于慢性胰腺炎的病人,貪辣也容易使病情發(fā)作。

2、吃得太甜,傷心臟

糖就像煙草和酒精一樣,危害極大。

如果長期攝入高糖飲食,可以從上到下毀全身,比如:增加心臟病風險、容易發(fā)胖、毀壞牙齒。

3、吃得太咸,傷腎臟

過量攝入鹽,正是高血壓、心臟病、腎病、中風等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

4、吃得太油,患三高

油膩食物都含豐富的脂肪,長期攝入這類高脂油膩食物,容易造成三高、肥胖,還會傷及心腦。

建議:烹飪時盡量少放調(diào)料,多體會食材本身的香味。

就像簡簡單單的白開水,永遠比酒水、飲料更健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吃得太亂

現(xiàn)如今,物產(chǎn)豐富,肚子餓了我們可以選擇多種零食來代替正餐,而就是這種飲食不定時、不定量、不搭配的“亂吃”,十分傷胃。

平時餓了不吃飯,隨便吃點小零食;或是到了飯點,肚子不餓就不吃,這都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不規(guī)律的飲食會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甚至誘發(fā)胃潰瘍。

若飯后30-60分鐘左右上腹部出現(xiàn)有規(guī)律的疼痛、隱痛,多半就是胃潰瘍上門了。

胡亂吃藥

常言道“久病成醫(yī)”,很多人有點小毛病就想著自己吃藥解決,這非但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1、亂吃傷胃藥

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的非甾體消炎藥,還有布洛芬等都是會對胃造成刺激性的藥物。

很多心腦血管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時忽視了對胃的保護,就會有胃黏膜損傷的風險。

2、亂吃治胃藥

很多人對胃部隱痛、腹脹不重視,難受了甚至會吃片止痛藥救急。

事實上,任何胃部不適都可能是身體在報警,一定要及時就診,勿把小病拖成大病。

建議:不論用什么藥物之前,都要咨詢醫(yī)生或藥師。一旦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及時就醫(yī)調(diào)整用藥方案。

吃得太糙

現(xiàn)如今,“吃粗糧養(yǎng)生”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不少人每天紅薯、玉米糝、野菜、韭菜等換著吃,甚至直接用粗糧代替大米。

殊不知這樣的飲食習慣并不正確,粗纖維食用太多,消化不了時就會以原形排出,不但浪費了營養(yǎng),還會加大胃腸道負擔。

而且一些太粗的食物,經(jīng)胃消化后無法通過幽門進入小腸,反而會返回胃里反復消化,容易把胃“磨壞”。

建議:粗糧占主食的1/3左右即可,盡量煮得軟爛后食用。老年人及胃動力不足等人群,要根據(jù)自身情況,適當減少粗糧比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吃得太鮮

雖然,新鮮水果可以減少胃癌發(fā)生,但有些水果卻不能亂吃

例如柿子、山楂、棗這些水果內(nèi)含豐富的單寧,它們會在胃內(nèi)與胃酸、果肉蛋白發(fā)生作用,形成膠凍樣物質(zhì)。

一般情況下,這些膠凍很快便被排空進入腸道。但中老年人群為排空較慢,會導致這種膠凍在胃內(nèi)越積越多,甚至形成胃石。

胃石在胃內(nèi)可以壓迫導致潰瘍甚至大出血,治療起來也很麻煩。

建議:上述水果不要空腹吃,也不要大量吃,平時偶爾嘗嘗鮮即可。

吃得太晚

您常吃宵夜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您可要特別重視“胃癌時間”——晚上8點-24點。

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天都會吃3-4餐,胃排空時間大概要3-4小時。

胃的作息時間和人的作息時間一致,當我們在正常進餐后過多地進食,這些多吃進去的食物對胃是一種刺激。

長期過多進餐,慢性糜爛、損傷、潰瘍就可能接踵而至,給罹患腫瘤埋下隱患。

而且,吃完就立馬睡覺,一方面,會使食物長時間停留在體內(nèi),容易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另一方面,有些胃食管反流的病人,會因此加重病情。

建議:睡前1-2小時盡量不要吃東西,即使吃也要吃得清淡。

一般身體寒氣多的人,大多陰陽失去平衡,膽囊收縮機能減弱,膽囊不能完全排空,膽汁分泌減少,食物在腸胃滯留 時間久,就會產(chǎn)生胃酸多,脹氣多,出現(xiàn)胃脹打嗝的情況,另外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也,膽不好容易產(chǎn)生心煩氣燥 ,膽小怕事,缺乏主動,失眠多夢等

既然找到了問題病癥的內(nèi)在因素,除了平時飲食方面清淡些,注意勞逸結(jié)合,生活方式注意調(diào)整外,在有空的時候,到鄉(xiāng)間野地采摘點灌南苦菜,回去燒湯煮水,輔以紅糖,忌辛辣油炸生冷的東西,原產(chǎn)地連云港灌南,葉子背面有白色絮狀物,尤其是南方的水果盡量少吃為宜,做到三少,少吃多餐,少熬夜,少生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養(yǎng)胃要分類

1、陽虛型

特點:喜食冷飲,但食用生冷后常出現(xiàn)腹脹、胃痛、腹瀉;或平素體弱多病,受寒易胃痛。

表現(xiàn): 舌苔薄白;口淡不渴,易消化不良;畏寒怕冷;常大便溏泄或者便秘。

養(yǎng)護原則:暖胃、散寒、溫通。

養(yǎng)護法: 忌生冷、辛辣的食物,宜細軟、易消化的食物。氣溫較低時可以用暖水袋敷胃暖胃。

2、陰虛型

特點:平時喜歡吃辣、熱、煎炸類食物,食后燒心、反酸、愛打嗝。

表現(xiàn):舌苔暗紅、少津;有口干口渴、食欲難振,身體迅速消瘦;脘腹脹滿、反酸燒心;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等癥狀。

養(yǎng)護原則:滋陰清熱。

養(yǎng)護法:飲食清淡,定時定量、少吃多餐;避免熬夜;可多吃雪梨、百合、蓮藕、銀耳、山藥等能滋陰潤燥的食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食積型

特點:平素過食肥甘厚味,或經(jīng)常暴飲暴食,導致飲食停滯、胃氣中阻。

表現(xiàn):舌苔厚膩;常常噯氣、反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嘔吐后痛感會減輕;還會有食欲不振、大便不爽等情況。

養(yǎng)護原則:消食導滯,和胃止痛。

養(yǎng)護法:節(jié)制飲食,適當服用消食藥物。

4、肝郁氣滯型

特點:平素心思較重,常有憂、思、郁、怒等不良情緒,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運化受阻,干擾胃部正常的調(diào)節(jié)能力,誘發(fā)胃痛。

表現(xiàn):舌苔薄白,伴有胸悶、脅痛;喜歡嘆氣;大便不暢,噯氣或放屁后稍感舒服;一旦遇到煩惱、憂慮的事則胃痛加劇。

養(yǎng)護原則:疏肝理氣、通暢胃氣。

養(yǎng)護法:控制情緒,并養(yǎng)成規(guī)律運動的好習慣。

5、脾虛型

特點:本身脾胃虛弱或是久病后脾胃受損,寒從內(nèi)生,以致脾不運化,胃失和降,發(fā)生疼痛。

表現(xiàn):舌體厚、有齒痕;下身水腫,易長胖;早上起床時胸悶氣短、頭暈腦脹、四肢乏力;宿便軟爛、粘膩,不成形。

養(yǎng)護原則:溫中健脾。

養(yǎng)護法:咨詢中醫(yī)用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