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蘭,今年62歲,初中文化,來自一個小縣城邊上的農(nóng)村。

年輕的時候家里窮,讀書也只是走個過場,15歲就輟學在家干農(nóng)活。

后來趕上村里建磚廠,我進去做了幾年工人,后來結(jié)婚生子,就在家里務農(nóng)兼帶孩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丈夫在鎮(zhèn)上的供銷社干活,屬于那時候少有的“鐵飯碗”。

我們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周建成,小兒子周建華,還有個女兒周小梅。

女兒最小,從小最乖巧,后來嫁去了外地,平時很少回家。兩個兒子都在縣城安了家,房子還是我們老兩口掏錢給他們首付的,裝修也出了不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丈夫在我55歲那年去世,走得突然,我一下子成了孤身一人。

他的退休金每月能拿四千出頭,加上我自留地種點菜,日子本來也能過得去??蓻]想到,年紀大了,反而成了孩子們眼中的“保姆”和“提款機”。

這幾年,春節(jié)成了我最怕的節(jié)日。別人都盼著團圓,我卻怕得不行。今年大年初七,我終于忍無可忍,把兒孫十口人全趕出了家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事情要從臘月二十八說起。

那天一大早,大兒媳李芳打電話來,說他們一家四口要回來過年,還說小兒子家也會來,問我能不能多準備點菜。

我嘴上答應著,心里卻有點犯怵:我們家不是沒地方住,而是人一多,鍋碗瓢盆就得不停地響,老人一刻都不能閑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果不其然,臘月二十九那天上午,大兒子一家人先到了。

兩個小孫子一進門就把玩具撒了一地,李芳提著包進屋就坐下,脫口而出一句:“媽,廚房里有啥,我先看看哈,晚上我想吃紅燒鯽魚?!蔽倚χc頭說:“行,我中午去菜市場看看?!?/p>

中午剛吃完,小兒子一家也到了。小兒媳張倩也不含糊,一邊卸行李一邊說:“媽,咱今年還包餃子不?我老公(也就是我小兒子)說你包的酸菜豬肉餡兒最好吃了?!?/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摸摸圍裙下的手指頭,已經(jīng)開始有點發(fā)麻了,但還是笑著答:“包,咋不包?”

從臘月二十九到初六,我?guī)缀鯖]有坐下來歇過一天。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煮粥、蒸包子、炒雞蛋,等他們一家十口吃完早飯,廚房就像戰(zhàn)場。

碗筷堆成山,我洗完手都泡白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午飯前要趕集買菜,回來后還得切菜、燒火、做飯。

兩個兒媳都說“這幾天放松放松”,可她們誰也沒下過一次廚房。

晚上飯后,我剛坐下想歇口氣,李芳就說:“媽,明天能不能早點兒起來,我想帶孩子去鎮(zhèn)上轉(zhuǎn)轉(zhuǎn),早餐得早點吃。”我點點頭,心里卻在滴血:這不是放松,是把我當成了傭人。

最讓我寒心的是,初六晚上,小兒媳張倩在客廳打電話,壓根沒注意我在廚房洗碗。她一邊笑,一邊對電話那頭說:“我婆婆可有勁了,啥都包辦,我們這趟回來就是享福的。”

我聽了這話,手里的碗都差點掉地上。享福?我是他們享福的工具嗎?

那晚我沒睡好,翻來覆去,到半夜才迷糊一會兒。初七一早,我剛打開廚房門,李芳就笑著走過來說:“媽,今天我們得回去了,您把這幾天的雞蛋、臘肉、花生啥的給我們裝點,好回去吃?!彼f得輕巧,我卻聽得心寒。

我強忍著火氣,轉(zhuǎn)身去給他們裝了點東西。結(jié)果剛裝完,張倩也湊過來說:“媽,前幾天孩子摔了下,去了一趟醫(yī)院,花了不少錢,您看這趟回來能不能給孩子點壓歲錢?”

我心一橫,終于忍不住了。

“你們來我家過年,我?guī)滋鞄滓箾]合眼,做飯、洗碗、打掃衛(wèi)生,一個人伺候你們十口人。你們吃完喝完,還要帶走我這些年攢的東西。現(xiàn)在臨走了,還張口要錢?我到底是你們的媽,還是你們的傭人?

他們都愣住了,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我沒再多說,直接走進屋,把他們的包、衣服、孩子的玩具一樣一樣地往門口搬。李芳一臉不可思議:“媽,你這是干啥?”

我冷冷地說:“你們不是要走嗎?那就現(xiàn)在走,一個不要落下。”

小兒子想勸我:“媽,你這是生氣了,我媳婦不是那個意思?!?/p>

我擺擺手:“你們都出去,我要清凈幾天。”

他們最后還是走了,帶著不甘和不解的表情。走時,李芳還撂下一句話:“以后過年我們就不回來了!”

我心里一陣輕松:那最好不過。

03

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坐在廚房門口,看著空蕩蕩的院子,第一次在春節(jié)后感到踏實。

鄰居王嬸過來坐了一會兒,勸我:“蘭姐,孩子們也不容易,年輕人不懂事,別太動氣?!?/p>

我笑了笑,說:“王嬸,我不是記仇的人,可是我也有退休金,不圖他們一口吃的。只是這心寒事,一年年地重復,誰受得了?”

是啊,做父母的愿意為子女掏心掏肺,可子女卻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我并不是不要他們回來,只是希望他們回來的是親情,而不是索求

也許明年春節(jié),我會去女兒那邊看看。她雖然嫁得遠,卻常常打電話問我身體,寄些小東西來。她說:“媽,您不是工具,您是我最親的人?!?/p>

這句話,比什么壓歲錢、禮物都暖人心。

兒孫滿堂不是福,懂得感恩才是。

我不后悔大年初七的決定,甚至覺得,這是我這一生最清醒的一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