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K霍姆林斯基
在學校義工站崗這件事上,學校與家長看似目標一致,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和校園的有序,然而在實際體驗與感受上,雙方卻有著不小的分歧。
近期,“家長建議取消學校義工站崗”的話題,猶如一顆石子投入輿論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背后的矛盾與問題值得深入剖析。
在深圳,中小學、幼兒園普遍安排家長輪流擔任義工,在上下學期間維護校園門口的交通秩序。
龍華教育局給出回應,會為參與站崗的家長提供志愿者工時證明,并且強調家長參與執(zhí)勤,能夠通過言傳身教,培育孩子的社會責任意識,推動家校共育。
同時,明確該項活動遵循自愿原則,家長若有特殊情況,向班委會說明后,便可不用站崗。但從現實反饋來看,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
一些家長對此意見頗多。表示,一旦拒絕參與,老師就會在家長群里暗示其不配合工作、覺悟不高。老師或許有管理班級的壓力,但家長們同樣有自己的難處。
也有家長吐槽,學校不便傳達的要求,都會借助家委會轉達,家長即便心有不滿,也不敢公然反駁。畢竟孩子還在學校就讀,家長們難免有所顧慮。
許多雙職工家庭,因工作無法抽身,只能讓年邁的老人代替自己去站崗??衫先藨獙ν话l(fā)狀況的能力相對較弱,讓他們承擔這一任務,著實令人擔憂。
站在學校的角度,讓家長參與義工站崗,初衷或許是整合各方資源,營造安全有序的校園周邊環(huán)境。
上下學高峰期,校園周邊車流量、人流量巨大,僅靠學校教職工和交警,難以全面兼顧。家長義工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交通疏導壓力。
從教育層面來講,家長以身作則參與社會服務,對孩子有著積極的示范作用。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執(zhí)行過程中,自愿原則往往流于形式。家長們迫于各種壓力,不得不“被自愿”參與。
而且,家長并非專業(yè)交通管理人員,特別是年邁的老人,缺乏相關培訓,面對復雜的交通狀況和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很難做到有效應對,不僅難以保障自身安全,服務效果也大打折扣。
談及成本,如果學校為保障校園周邊安全秩序,需要增加人力成本,這部分成本最終會以某種形式轉嫁到家長身上。
與其讓家長以義工形式“變相買單”,不如探尋更為合理的解決辦法。
學??梢耘c交警部門深化合作,在上下學時段增派警力;或者聯合社區(qū),發(fā)動社區(qū)志愿者參與;還可以引入智能交通設備,利用科技手段緩解交通擁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學校和家長,本應是攜手共進的教育伙伴。
學校在出臺管理舉措時,應充分考慮家長的實際情況,廣泛征求意見,做到民主決策,而非把家長當作免費的人力資源。家長也應有表達合理訴求的渠道,無需擔心影響孩子。
要化解這一矛盾,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方協同合作。學校要重新評估家長義工站崗的合理性,優(yōu)化校園周邊交通管理方案;教育部門要強化對學校的監(jiān)督,確保政策執(zhí)行不走樣;家長則應主動與學校溝通,提出建設性建議。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找到既保障學生安全,又減輕家長負擔的最優(yōu)解 。

(周愚,評論人、商業(yè)評論人、財經評論員、策劃人、投資人,某寶前十品類操盤手、多家媒體及機構邀約評論人,發(fā)表商業(yè)評論千萬字,已委托快版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