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媽,這是1000元,你收好……”正當我們娘倆推搡時,老伴老許進來了。

很明顯他看到了,但出于面子,老許的臉只黑了一瞬,便恢復了一貫的“好女婿”形象。

“媽,我們也不經(jīng)常回來,給您,您就收下!” 老許笑著趕緊補充了一下。

那一刻,我的心卻在打顫。

我知道,出了我媽家,我們夫妻倆少不了來一次暴風驟雨。

果不其然,路上,老許便鐵黑著臉質問我:“這1000元哪來的?看來我每個月給你的生活費還是有些多,從下個月開始減半!”

我一愣,2000元還嫌多?一家6口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包含在內。

天知道,我每天是怎樣精打細算的!

“老頭子,這1000元是我平時在小區(qū)撿廢品,一點點攢的,沒花你給我的生活費!”我低聲解釋道。

“再說,我媽都那么大歲數(shù)了,作為閨女,我給她些錢孝敬,不是應該的嗎?”

“應該?她不是沒有兒子,再說,你爸當初怎么不把家產(chǎn)平均分一分?”老許厲聲質問我。

“媽,我爸說得對,姥爺當年做的確實過分!”在前面開車的兒子怒氣沖沖附和著他爸。

有些人的胸襟就那么一點,事情過去那么多年了,還是一直揪著不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爸媽一共生了三個孩子,我上面有兩個哥哥。

當年,我家里還是挺富裕的,我爸頭腦靈活,會做些小生意。

遺憾的是,我那兩個哥哥并不隨我爸。

那時,大家日子都比較窮,我爸拿出高別人兩倍的彩禮,娶了兩個智商在線的嫂子。

或許是因為有我爸的幫襯,他們各自的小日子剛開始過得還是不錯的。

后來,我爸身體不舒服,去醫(yī)院檢查,才知得了肺癌。

“不治了,回家把存款分一分。”

我爸比較看得開,與其把錢浪費在醫(yī)院,不如把錢留給下一代過日子。

那年,我家兒子剛上小學,我爸把我們三家叫到一起,開了個家庭會議。

“我手里一共攢了28萬,這5萬留給你媽,20萬你們兩兄弟分一分,剩下的3萬,閨女你們倆拿著。”

這看上去是很不公平,但站在父母的角度,我哥他們每家都有兩個孩子,再說我哥就在農(nóng)村干些體力活掙錢,掙不到太多錢。

相比他們,老許有正式工作,我們家就一個兒子,負擔小多了。

事后,爸媽還專門把我和老許叫了過去,解釋了一番。

他們知道這樣做確實有些偏心,但我哥他們的情況就擺在那,未來也掙不到大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我爸在得病的第二年就走了。

從此后,哥哥們的日子開始走下坡路。

三年前,大哥家的兒子好不容易討到老婆,卻因此欠下很多外債。

大哥都60歲了,還在工地上給人打零工。

我去看過他,經(jīng)常是饅頭、咸菜湊合過日子。

他也想孝順我媽,但他家的情況實在不允許,甚至很多時候,我媽還要偷偷接濟他。

還有我二哥,兒子眼看都29歲了,家里連個房子都買不起。

他們老兩口更是省吃儉用,拼命攢錢。

都說小河有水大河才會滿,哥哥們的日子都不好過,我媽的日子跟著艱難了好多。

之前,我經(jīng)常偷偷給我媽些零花錢。

老許知道后,慢慢把家里的經(jīng)濟大權掌握到自己手中。

“你娘家就是個無底洞,無論怎么填,都填不滿?!崩显S一再告誡我。

但作為子女,怎么能眼睜睜看著母親受苦受累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4

其實,很多父母之所以偏心,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力有限。

“兒子,如果你是你姥爺,面對那樣的兒子,你會怎么做?”我反問道。

“不管怎樣,都要給孩子們平分家產(chǎn)!”兒子回答得很干脆。

“你的意思是,眼睜睜看著舅舅們的日子過不下去?”我再次問道。

這話問得兒子啞口無言。

“老許,你說呢?”我問老伴。

接著,我拿兒子去年失業(yè)這事為例,“那半年,他們一家四口是不是吃咱們的、喝咱們的?”

“做父母的不是偏心,而是擔憂孩子們以后的生活,都想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為他們提供更好的。”

趁此機會,我還告訴了他們一個決定,那就是以后每月給我媽500元零花錢,并等她身體不便時,接來身邊照顧。

“我們是子女,同時也是父母,如果不知感恩,那跟/畜/生有什么區(qū)別?”

哥哥們的收入,養(yǎng)活他們自己的小家已是艱難,我媽肯定指望不上他們。

并且,我媽今年都80歲了,余生還有多少日子呢?

老許兒子聽到我的決定全沒說話。

我給他們思考的時間。

快回到家時,大哥給我打來電話,責怪我們怎么這么早就返程了,他和嫂子剛抓了一只雞,準備燉給我們吃呢!

二哥也打來電話,他今天早上才從城里坐車剛來,昨晚在保安室值班來著。

“我聽咱媽說你給她留了1000元,都怪哥哥無能?!?/p>

人的能力有限,再說哥哥們能力有限,我不怨他們。

掛完電話,我淚流滿面。老許和兒子的臉色也跟著緩和了許多。

當天晚上,老許和兒子同時給了我500元,讓我拿給我媽,說老人家也不容易。

很多時候,我們會埋怨父母做事不公平,其實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如果兒女們個個聰明伶俐,能撐起一片天,父母們何必搞偏心這一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