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如果想省錢,第一法則是混動,其次是油車和電車。
混動分為兩類,一類是比亞迪這種插電混動,另一類是豐田的不插電混動,本質上這兩種混動的經濟性能都很強。
比亞迪的混動,配備了更大容量的電池包,可以做到前50km、100km用電行駛,如果沒電之后,發(fā)動機啟動,開始燒油。

豐田的混動只是在起步的時候用電,電池包容量普遍在2kWh左右,跑起來之后就是發(fā)動機參與工作。
這兩套動力系統,都是目前經濟性能非常好的路線,用油的成本,百公里在5L以內,各位可以按照油價來預估。
100公里的成本,用油也只有30元左右。

如果是油車,基本上市區(qū)+高速,綜合油耗在7L、8L左右,成本在50塊錢以上,所有混動能比油車節(jié)省40%左右的油耗成本,這是毫無疑問的。
那么電車呢?
其實電車這個產物,非常復雜,討論它的點,其實也不能從純粹的百公里成本出發(fā),原因比較多。

1、工具屬性一定意義上是缺失的,純電車不具備油車、混動的工具屬性,高強度用車的時候必然會產生續(xù)航焦慮。
2、大電池包的背后意味著更難做的安全設計,電池包的爆燃、熱失控、碰撞之后的問題,以及和純電車匹配的一系列稀奇古怪的問題。
比如說用起來麻煩的隱藏式門把手、無實體的倒車鏡調節(jié)方式等等。
3、崩盤更快的殘值,和百公里用車成本相比,電車殘值的崩盤可不是十幾塊錢幾十塊錢,而是幾萬乃至十萬的蒸發(fā)。
所以我們說,電車的經濟性能不能只從百公里多少錢出發(fā)。

之前我們也推薦過電車,但也都保持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買電車的價格不能高,幾萬塊錢的小電車是經濟最優(yōu)選,日常市區(qū)代步完全沒有問題,也不用擔心殘值崩盤的問題,本身價格低就不存在“崩盤”的說法。
市區(qū)代步的經濟性能的確也不錯。
但在只能買一臺車的基礎上,混動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全世界的汽車技術儲備中,更多人會認為豐田混動、本田混動,這種不插電、不依賴電池包的技術路線非常好。

一個是,這些混動車型的制造成本比較低,不依賴大電池包,生產負荷比較低,更容易賣出比較低的價格。
當然,過去豐田賣的比較貴,因為其要求更高的利潤空間,目前比如說豐田 雷凌 ( 參數 丨 圖片 )混動,入門車型的價格也只有8萬左右了,這已經體現出了其自身的經濟性能優(yōu)勢。
另一個,自重比較輕,整車的靈活性比較好,懸架、制動、轉向等負載小,更有利于設計出高標準產品,最關鍵的是在動能守恒不變的情況下,這種“小體重”混動車型的經濟性能更加突出。

考慮到有電池包,2kWh左右容量的電池包,也更容易做好安全性,不會占用更多的空間表現。
基于可靠、安全、成本低的優(yōu)勢,這種混動利用電機、電池的優(yōu)勢,放大了內燃機的經濟性能優(yōu)勢,所以這種混動既省錢也比較省油。
省錢是一個非常綜合的話題,從買車、用車、修車、保養(yǎng)到賣車,“一條龍”下來全部都是花最少錢的,就是最好的經濟性能。

當然,以比亞迪為首的大電池包混動,的確也擁有更好的經濟性能,但其實還是要抓住一點,不要買太貴的車輛,目前的乘用車環(huán)境,20萬預算已經能買到非常好的產品了。
十幾萬的混動,無論是安全、續(xù)航、性能還是配置,都足夠日常代步。
熱門跟貼